2021年的新年伊始,央视朗读亭在南京1912文化地标邂逅了“书香南京”朗读者。朗读亭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朗读者》节目的线下活动及重要互动内容,两季以来已经在全国采集了数万人的情感故事,近日,记者获悉, 《朗读者》第三季来到了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录制和采集节目内容,在南京的三个文化地标放置的了朗读亭。
1月9日上午,“书香南京·朗读者”团队数百位朗读志愿者作为南京公益朗读志愿服务的代表相约1912文化地标,与央视朗读亭来了一场2021新年邂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他们走进一平方米的朗读亭,以“红色经典”为主题,用3分钟朗读这样最简单的方式呈现内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愫,感受文字的力量。
他们是盲人读者——
他们的人生经历,每个都很感动
近年来,“书香南京·朗读者”受到了很多关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盲人读者,其中叶泓霆、戴军明、庄大军、庄爱军就是他们的代表。
叶泓霆,毕业于南京盲人学校,现在是一名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在第四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高中高校组总决赛上,他凭借《我骄傲,我是中国宪法宣讲人》5分钟燃爆全场,斩获全国一等奖。叶泓霆说,虽看不见光,却坚信努力和拼搏会让他散发光芒。4岁那年,叶泓霆被确诊为眼底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逐渐恶化直至失明。但是,他始终都是一个特别阳光正气的男孩,兴趣也很广泛,唱歌、竹笛、文学、朗诵他都擅长,现在还在校园广播站做编辑、导播,他说要帮同学们把声音永远留在学校。他的记忆力很好,喜欢跟人聊天,接触朗诵之后很沉迷,经常晚上练到12点,“朗读者”公益活动给了他一个平等展示的舞台,让所有人对盲人群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说,“灾难在我身上同样扑了个空,我有自己融入世界的方式,我有我的梦想,我的人生一样精彩。”对于未来,叶泓霆已经有了方向,他想报考中医药大学,成为一名医生,以己所学,解人之痛、暖人之心。
戴军明,中共党员,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委员。现任南京市盲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佳佤公益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1岁时,戴军明得了小儿麻痹症,历经痛苦后得以重新站立行走;9岁那年,他左眼被查出患有青光眼,视力急剧下降,15岁被迫辍学。面对命运一次次的捉弄,他始终没有缴械投降。他来到芜湖市盲人学校学习推拿按摩技术。2001年利用假期,戴军明开始打工,并拿到了第一笔工资整整500元,此后10年,戴军明一路从学徒到技师,再后来自己开始开店。2004年,他毅然加入创业大军,在家乡办起了按摩店;2009年底,回到南京创立了南京来得康盲人按摩有限公司,聘用的盲人师傅有近30人。当普通人都沉浸在智能手机触屏技术的便捷操作之中时,戴军明为了让盲人也能用上智能手机,他大胆地开发了星目手机读屏软件,互联网创业之路正式起航。他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积极研发各类盲人用品,带头创业,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受到广大残疾人的一致好评。2018年11月,戴军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荣获“江苏省创业创新好青年”、“江苏好人”“南京市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庄大军,中共党员,原为某部军医,1982年因病双目失明。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理事。自小喜爱文学,1982年失明后开始文学创作,先用废旧X光片刻出空格,用铅笔在空格下的稿纸上书写,请家人帮助誊清。后来还使用录音机写作。2003年南京残联举办盲人电脑学习班,之后开始在电脑上进行文学创作。自1982年以来,坚持写作,连续发表《黑暗与光明同在》《千秋梦归来》《光明永在-看不见的尽头还有爱》等数十部小说、散文著作,作品多次获金陵文学奖、南京文艺奖、全国盲人文学奖、浩然文学奖,全国盲人小小说奖,2014年获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第2届强军兴军先进人物奖。
庄爱军,中医师、高级小儿推拿师、中医养生协会理事、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从事中医推拿二十余年,2009年创办经禅和中医诊所有限公司,至今拥有三家分公司,员工百余名,现任公司法人兼技术总监。
他们是朗读志愿者——
他们大爱无疆,因为“这是个光荣的名字”
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一大批以刘洪宁、唐莹、刘荣、郑保平、刘春源、许俊杰、周光艳、花浩、王芊茹等为代表的优秀的朗读志愿者。
刘洪宁、唐莹、刘荣是最早一批“书香南京·朗读者”读书会的重要骨干。无论何时只要需要都能在助残的现场看到他们,在他们的背后有数十位南京新闻广播的志愿者们,这些年正式出版的十六套有声阅读作品都体现出了志愿者们的大爱无疆。
郑保平奶奶,今年68岁,她这次是为公公婆婆而朗读。她的公公婆婆都抗战老兵,为解放全中国,他们英勇作战,杀敌立功,2000年在爷爷的要求下,儿子报考了军校,成为了火箭军的一名军官。今年是她参军五十周年,入伍后她有幸成为军委一号台的话务员,为周总理及中央军委的领导服务了三年,终生难忘。后来成为一名军校教员,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高科技人才。退休后,她在金陵图书馆报名参加了“朗读者”活动,用声音为盲人朋友服务,不仅朗读文章,还参加了与视障朋友的互动活动,演过小品、朗诵过诗和散文,还让儿媳和孙子都加入了“朗读者”队伍,一家三代一起参加盲人剧场。
刘春源爷爷,今年62岁,是2012年金陵图书馆的第一批报名的朗读志愿者。“朗读者”是一项为视障人士读书的公益活动,他喜欢朗诵,也会录制音频,于是在活动中还经常受邀为志愿者做音频录制培训和辅导,同时也常常被视障人士自信、乐观、洒脱的精神状态所打动。因此他始终坚持把朗读志愿者的活动放在第一位。作为南京人,他一直想用朗诵来全方位的展示南京的古今风貌,于是用心编排了一个《诗词里的南京》的朗诵节目,没想到这个节目也成为了“朗读者”活动的经典保留节目,在南京的不同舞台已经演绎了十余次。2018年9月中旬,他又一次受邀为孩子们辅导古诗词朗诵,后来才得知他的妻子十多天前刚刚离世,然而当时他没有让任何人感觉到他内心的悲痛。他说,朗读志愿者,是个光荣的名字。
许俊杰,2012年第一批朗读志愿者。从成为一个“朗读者”到现在已经有9年了,每年都有参与录制语音作品,每年都有作品入围。通过参与线下的各种读书会,参与“盲人剧场”活动,他也认识了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热爱生活热爱朗读的朋友。他热爱旅游,2014年,他开车环游全国,带着“朗读者”出品的有声光盘一路赠送,一路宣传,他自愿成为了一名“朗读者”使者,花了8个月行程6万余公里,走遍了中国大陆所有三十四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收获了无数的美景,也让“朗读者”的声音传遍祖国大地。
亲子代表周光艳和女儿李欣源,2013年周光艳带着女儿一起加入“朗读者”,从录制有声读物、故事会开始,坚持至今,在活动中自己和女儿共同成长。如今女儿即将中考,“朗读者”的服务经历让她从小更热爱读书,也更有责任感。
主创团队和视障朋友合影
家庭代表花浩,2012年第一批朗读志愿者,爱好朗读,并且擅长录音技术,热心为志愿者们答疑辅导,并通过活动认识了现在的爱人,二人相互扶持,共同助力“朗读者”项目向前发展。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三岁了,被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为“朗读二代”,牙牙学语的时候就会说“爸爸是朗读者,会给我讲故事,我以后也要给别人讲故事。”
少儿代表王芊茹,来自金陵亲子读书会,是瑞金北村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因为热爱读书,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2021年刚开始就参加了“春风行动”,把书送给外来务工的孩子们,还参加了红十字会的送温暖活动。公益活动,使她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做事情必须持之以恒,脚踏实地。
他们是“朗读者”组织者——
感受“朗读之城”魅力,享受触手可及的阅读福利
记者了解到,“书香南京·朗读者”由最初关注视障人群服务的志愿服务项目,转变为一项全民积极参与朗读与阅读的志愿服务品牌,它是由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牵头,联合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广电集团、南京市教育局、浦口区全民阅读促进会、雨花区全民阅读促进会、建邺区全民阅读促进会、专业演出院团和在宁高校专业院系等数十家成员单位组成,以金陵图书馆“朗读者”读书会、“朗读者联盟”读书会、“小小朗读者”读书会、“书香晚七点”读书会以及禾苗读书会、金陵亲子读书会等南京市各阅读组织中的朗读类读书会为主体,开展线上线下的阅读推广活动。
在南京市全民阅读领导小组领导下,在市阅读办的指导下,南京市在全国率先成功注册公益活动“朗读者”和“盲人剧场”的品牌商标,率先在全市各区成立视障、残障读书会,率先在全市各区建立残障、视障有声阅读基地,而由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那书与我》也是首次被盲文出版社翻译成盲文在全国推广。每一个率先都是将南京这个世界文学之都、这座阅读之城的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引领力逐步深入基层,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朗读之城”的魅力,享受到触手可及的阅读福利。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全民阅读”被七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更加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以及视障群体文化阅读生活的关注。南京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陈光亚说,“书香南京·朗读者”这个项目要在“文学之都”的氛围中彰显全民阅读,在志愿服务的爱心中彰显阅读的力量,让阅读的美好境界历久弥香,延绵世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