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最后生还者:第一章》游戏发售已经过去将近10年,但似乎乔尔和艾莉的故事又在最近火了起来。根据国外游戏媒体GamesIndustry.biz报道,《最后生还者:第一章》(The Last of Us Part 1)游戏销量在今年1月中旬环比暴增238%,在排行榜上上升到第20位。
游戏《最后生还者:第一章》最初于2013年出现在PS3平台上,由顽皮狗工作室开发,是一款动作冒险生存恐怖游戏。游戏设定为全世界人类遭到真菌感染成为丧尸,在末日之后的美国,玩家操控乔尔护送具有抗体的14岁少女艾莉穿越美国的故事。
如果你玩过游戏,会发现这款游戏本质上依旧是“一本道”式类型,剧情展开“很慢”甚至也只有固定的结局,完全不同于其他游戏“什么都想往里装”。反而是因为游戏在剧情上的聚焦和节奏把控,让玩家真正能体会到乔尔和艾莉细腻的情感。
HBO《最后生还者》于1月15日起在美国首播,每集时长在1小时以上,截止1月25日已推出2集。其中第1集在首播当晚获得了470万人次收视,第2集增幅了22%的观众,创下了HBO有史以来最大的增长。
剧集推出后IGN打出了9分的成绩、M站均分84分、烂番茄新鲜度97%、豆瓣9.3分、在IMDd评价达到9.5分甚至超过《绝命毒师》。《最后生还者》可谓收获到游戏玩家和圈外人的一致好评。
尊重原作,是改编剧的底线。在这一层面上《最后生还者》超额完成了玩家的期待。据了解,该改编剧源于《权游》制片团队,高度还原了游戏场景。在油管放出的原版游戏和剧集细节对比中,能发现剧集在还原游戏方面可谓做到了极致,甚至主要人物背包样式及上面具体纽扣的位置都进行了还原。
02、尊重原著是改编剧的底线
在《最后生还者》推出前,市场反响并不是太好,主要原因在两点:第一集中在选角;第二在编剧本身。
当饰演《权游》“熊女”的贝拉·拉姆齐扮被确定扮演艾莉时,许多玩家都认为两者的形象差距过大。另一方面则是玩家本身对于游戏创意总监尼尔·德鲁克曼的不满,尤其是当他在游戏第二部刻意描写人气角色死亡后,就成为众矢之的。
但可以说,《最后生还者》的成功离不开编剧尼尔·德鲁克曼和执行制片人克雷格·麦辛。克雷格·麦辛是《切尔诺贝利》及《宿醉2&3》的编剧,最重要的,他同时也是游戏《最后生还者》的资深玩家。
从这个方面来看,剧组起码是“十分了解”原著游戏的。“改编剧集是为了填充原作品内容和扩展情节,而不是删减剧情,剧集也会增添一些原始故事中不存在的随机遭遇。”麦辛曾表示。
于是在改编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巧思:比如玩家早知道艾莉被感染,但剧集直到第一集最后才揭露她没症状,只是为了和游戏保持同样的悬疑效果。又比如开头乔尔与黑帮交易的标的物,从武器改为蓄电池,也为他开车寻找弟弟找到足够的动机。
03、好好叙事就成功了一半
德鲁克曼曾表示,“多年来,电子游戏产业并不注重剧情品质,行业内讲故事的水准不高。”而《最后生还者》出圈,相比于演员与游戏人物的还原度,好好讲故事的重要性更为重要。
回头看近些年改编剧,大多数作品之所以被吐槽,比较大的原因在于对原著的魔改。比如《三体》动画版最让人无法接受的不是特效,而是将原著人物和情节进行莫名其妙的改编,好像编剧“完全没看过原著”。
翻看高分游戏改编剧诸如《寂静岭》《沙丘》《仙剑奇侠传》,任何一个都是在吃透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演绎。比如《寂静岭》导演克里斯托弗·甘斯本身就是游戏《寂静岭》的忠实粉丝,甚至在片场也会打开游戏让演员寻找整体基调和氛围。
《三体》电视剧版为了实现“尽可能贴近原著”,通过邀请作者刘慈欣来参与主创,并在改编中通过符合影视化语言的方式去做一些微调,增加人物的细节,这样做让这部改编剧没有重蹈动画版的覆辙。
如果说《最后生还者》出圈,是因为游戏剧情珠玉在前,那么当原著剧情出现争议时,才是真正考验改编剧实力的时候。目前《最后生还者》虽然评价完美,但倘若剧集进入到游戏第二章内容,才会迎来真正的挑战。
由于《最后生还者》第二章游戏剧情包含一些少数群体政治正确的内容,也会牵扯到主要角色乔尔命运走向,导致剧情备受争议。
而从目前消息来看,HBO推出第二部已经是板上钉钉。
04、让编剧成为核心
而我们日常关注影视作品时,往往先关注的是导演、主演,绝对不会是编剧。关于编剧的重要性,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曾有一句话:“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来。”
但事实上,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绝不可能用一部很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
有趣的是,我们回头看《最后生还者》剧集,具备媒体话语权的似乎并不在导演,而是在德鲁克曼这个编剧身上。甚至艾莉的角色确认都是经过100次以上的试镜后,才由德鲁克曼确认的。
或许对于游戏玩家而言,德鲁克曼就是一个“写剧本的混蛋”。但某种程度上,这部改编剧的“纵容”让编剧重回核心,才产出了这样一个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