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文 | Autodealer综合

欢迎供稿 | [email protected]

据乘联会公布最新零售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2022年12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216.9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31.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64.0万辆,同比增长35.2%,环比增长6.6%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三车企分别是 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销量分别为179.99万辆、44.21万辆、43.98万辆,其中比亚迪市场占有率达到31.7%。榜单显示,大部分品牌保持在50%增长,其中长城汽车是榜单中唯一下滑的品牌,同比下滑7.5%。

比亚迪汽车成为年度新能源销冠,一点也不意外。 在国内外众多传统车企中,比亚迪是向新能源车转型最坚决、果敢的公司。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停售燃油车,成为全球第一个停售燃油车的汽车品牌。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比亚迪汽车销量179.99万辆,同比增长208.2%。

2022年,比亚迪结束了中国车市销冠近40年被合资品牌霸榜的历史,也以超50万辆的巨大优势,从特斯拉手中夺回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第一的宝座。近日,有消息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将公司2023年的销售目标定为400万辆。对此,比亚迪回应,受疫情影响,市场、消费需求及供应链体系等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对2023年销售目标不好判断。

除比亚迪外, 广汽埃安的强势崛起也是2022年新能源车市的一大亮点。2022年3月,在广汽集团业绩交流会上,总经理冯兴亚曾提到,广汽埃安要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导品牌,同时要做到把现在的“蔚小理”变成“埃小蔚”。数据显示,2022年广汽埃安累计销售27.38万辆,同比增长115.6%,超额完成2022年“保20万挑战25万”的销售目标,销量远超“蔚小理”。

长城汽车是榜单中唯一下滑的厂商,2022年全年销量同比下滑7.5%至12.39万辆。 众所周知,长城汽车旗下拥有哈弗、欧拉、魏牌、坦克四个乘用车品牌,其中欧拉品牌是唯一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旗下有欧拉好猫、欧拉芭蕾猫、欧拉闪电猫三款车型在售,而哈弗、魏牌也有插电混动车型再说。数据显示,2022年欧拉好猫销量为61094辆,占长城新能源汽车销量近一半。至于备受市场关注的魏牌,其销量更是惨不忍睹,拿铁DHT-PHEV全年销售9654辆,摩卡DHT-PHEV销售5756辆。

12月8日,长城汽车宣布对旗下品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据介绍,魏牌和坦克、欧拉和沙龙将采用双品牌运营模式,在组织管理上全面整合。整合后,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兼任魏牌CEO,发力高端新能源以及全球市场;欧拉和沙龙则专注于纯电,由沙龙品牌CEO文飞担任沙龙和欧拉双品牌CEO。长城汽车表示,此次品牌营销组织的调整,不是简单的合并逻辑,而是从品牌管理到渠道运营、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一整套的体系化调整。至于品牌组织架构调整能否对长城汽车销量产生积极作为,还需要后市验证。

2022年, 理想汽车的交付量在“蔚小理”3家中居首,年交付13.32万辆,同比增长47.2%。其中,12月理想汽车交付21233辆,创下单月最高交付记录,成为新势力中第一家月交付超过2万辆的品牌。

这一年,理想汽车最大的人事变动无外乎“二号人物”沈亚楠的离开。沈亚楠作为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2015年开始担任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几乎操盘理想汽车的全部其他业务,权力仅次于李想。12月9日,理想汽车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将自2023年起不再担任前述职务,并将于2023年6月底从理想离职。

小鹏汽车在2022年,可谓是上半程得意,下半程失意。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6.90万辆新车,同比增长124%,是新势力销量最高的品牌。然而,从下半年开始,小鹏汽车就开始出现劣势。2022年9月,小鹏G9上市,该车被视为小鹏汽车冲击中高端市场的“重要一棋”,然而该车型刚刚上市就被吐槽配置多且杂、定位模糊、售价远高出预期且几乎没有惊喜,甚至有车主退订。

G9失利成为导火索,10月小鹏汽车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辞任董事会职务,仍担任总裁一职专注于产品;何小鹏将大幅减少在小鹏汇天等生态企业的直接参与度,加强对小鹏汽车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等方面的管理。

最后再来看合资品牌,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均进入榜单中,前者同比增长41.7%,后者同比增长50.3%。目前,大众汽车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要明显优于其它德日系品牌,其在2021年推出ID.4、ID.6X、ID.3五款新能源车型,相比于其它品牌以油改电推出的电动汽车产品明显具备优势。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而言,前者的表现要明显优于后者,但由于疫情和零部件供应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