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一、招生对象

本专业招收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注:同等学力考生需在国家一级中文核心学术期刊(CSSCI)上发表两篇及以上与报考专业相近或相关的学术论文。(同等学力考生指高职高专毕业生或本科结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 /法语基础,突出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坚实的国别与区域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所研究国家或区域历史、社会、政治、外交、文化等知识,掌握国别与区域学研究基本方法,对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等某一方面具有较深入的认识,具备综合运用跨学科一般专业知识,基于外语文献对具体的国别和区域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跨文化交流实践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 美国研究

2. 法国研究

四、培养特色

运用中外文文献,尤其是对象国的语言的文献,对相关区域和国别问题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五、培养年限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最长不能超过 4 年;可申请提前1年毕业,申请提前毕业者须专业课程及中期考核成绩优秀。

六、培养优势

精通对象国语言的优秀师资队伍,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传统,特色鲜明的国别区域研究。

七、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45|法语(外国语学院)

③760|国别与区域研究理论

④939|国别与区域研究专业综合

1. 笔试科目名称:《国别区域研究基础知识测试》

2. 口试:本学科点重视“多语种+”与“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复试时将侧重对包括语言、学习和科研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八、考试范围

《国别区域研究理论》考察国别区域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现实意义;美国、苏联(俄罗斯)及欧洲等主要大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发展史;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

《国别区域研究专业综合》考察国际关系理论;田野调查等区域国别研究基本方法;全球史、地区史与国别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比较研究理论与方法;文明和文明比较;文明对话与文明冲突;全球治理与地区治理的理论于实践;一体化与去一体化;世界主要宗教及其流派与特点等。

九、主要参考书目 *

1. 王逸舟等:《区域国别研究:历史、理论与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年。

2. 郭树勇等:《新编区域国别研究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

3. 吴小安:《区域与国别之间》,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年。

4.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 除主要参考书目外,考生还应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

十、博导及硕导

职 称:研究员

职务 /所在部门:党委书记兼所长

联系方式:电话: 84083500电子邮箱: nifeng60@yahoo.com.cn

1992年--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1999年9月--2000年9月,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保罗?尼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 1995年6月--12月,访问学者,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JIIA); 1987年7月--1992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主要研究领域

美国对外政策 ,东亚安全事务

部分 研究成果

新冠疫情下的美国与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 40年及其经验

美国梦正在破灭

美国高关税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基因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

观察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维度

解析美国的反恐怖战争

影响国会外交安全政策的因素及冷战后的新特点

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 -中东欧研究院(布达佩斯)院长、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理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洲研究》主编;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

欧洲战略问题、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欧美关系、北约、中国外交等。

The British Government’s China Policy 1945-1950 (《英国政府对华政策1945-1950》), Keele: Ryburn Publishing, Keele University Press, 1994.

《欧洲思想库及其对华研究》(主编)时事出版社,北京, 2004年。

“新冠疫情下的欧洲战略困境与中欧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年第4期。

“改革开放40年的中欧关系”,《国际论坛》2019年第2期。

“关于西方困境的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3期转载。

“新时期中国外交任重道远”,《现代国际关系》2017年第8期。《新华文摘》2017年第22期转载。

简介: 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别研究室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国际社会保障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领域

法国政党政治、社会政策、外交政策,欧洲福利国家、移民问题

主要学术成果

(一)著作:

彭姝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及改革》,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 2017年4 月 1 版。

彭姝祎:《卢森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11月。

(二)译著:

彭姝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态:迷失与方向》(安德烈 ·高兹),商务印书馆,北京2017年

彭姝祎:《电影和历史》 (马克·费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彭姝祎、陈志瑞:《欧洲一体化史: 1945—2004》(法布里斯·拉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

沈雁南、彭姝祎:《多极世界与第五国际》(萨米尔 ·阿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

彭姝祎:《资本主义的危机》 (萨米尔·阿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

(三)学术论文:

彭姝祎:《试析法国政党格局的解构与重组 ——政党重组理论视角下的审视》,《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2期

彭姝祎:《马克龙政府的非洲政策:特点、原因与效果》,《当代世界》 2020年第7期。

彭姝祎:《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非传统安全》,《人民论坛》 2020年6月28日。

彭姝祎:《从戴高乐到马克龙 :法国的非洲政策变化轨迹与内在逻辑》,《西亚非洲》2019年第2期。

彭姝祎:《法国总统及立法大选与法国政党格局的演变》,《国际论坛》 2018年第6期。

彭姝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工作效率比较》,《人民论坛》 2018年第5期。

彭姝祎:《重启法德轴心与欧洲振兴的前景与挑战》,《当代世界》 2018年第4期。

彭姝祎:《法国养老制度改革,走向三支柱?》,《社会保障评论》 2017年第3期。

彭姝祎:《法国养老金改革的选择:参数改革及效果分析》,《欧洲研究》 2017年第5期

简介: 国际关系专业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语言教育与国际传播专委会理事

联系电话 010-81360284 email: gaohailong@ucass.edu.cn

主要研究领域

美国政治、美国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青年教学名师

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

近三年科研成果

高海龙, 2022,《美国政治中的“深层国家”》,《美国研究》,第3期。

高海龙 ,2020,《“单一行政官”理论与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美国研究》,第1期。

高海龙, 2020,《第二语言句法分析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高海龙, 2019,《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中的“粉色浪潮”——以美国女性主义运动新发展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1期。

《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英语)》

《美国研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