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相关文章推荐
拉风的凳子  ·  Arch ...·  4 周前    · 
淡定的跑步鞋  ·  Linux From Scratch ...·  4 周前    · 
含蓄的火锅  ·  Java 8 上的 SQL Server ...·  3 周前    · 
健身的雪糕  ·  NanoPi Duo2/zh - ...·  3 周前    · 
爽快的伤痕  ·  DataGrid 控件概述 - ...·  5 月前    · 
机灵的香槟  ·  angular-oauth2-oidc·  8 月前    · 
体贴的骆驼  ·  ORACLE-BASE - APPEND Hint·  10 月前    · 
Skip to content
NixOS 与 Flakes

跨平台编译

首先在任何 Linux 平台上,都有两种方法进行跨平台构建。以在 x86_64 架构上构建 aarch64 架构程序为例,两种构建方法说明如下:

  1. 使用 QEMU 模拟 aarch64 架构,然后在模拟器中编译程序
    1. 缺点是指令集模拟,性能低下
    2. 优点是能利用上 NixOS 的 binary cache,不需要自己编译所有内容
  2. 使用交叉编译器编译 aarch64 架构的程序
    1. 缺点是无法利用 NixOS 的 binary cache,需要自己编译所有内容(交叉编译也有 cache,但是里面基本没啥东西)
    2. 优点是不需要指令集模拟,性能高

如果使用方法一,则需要在构建机的 NixOS 配置中启用 aarch64 架构的 binfmt_misc

如果使用方法二,就不需要启用 binfmt_misc 了,但是需要通过交叉编译工具链来执行编译。

交叉编译

nixpkgs 包含了一系列预定义好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其名为 pkgsCross ,我们先通过 nix repl 来看看有哪些工具链:

如果想将一个 flake 全局的 pkgs 设置为交叉编译工具链,只需要在 flake.nix 中添加一个 Module,示例如下:

模块中的 nixpkgs.crossSystem 参数用于将 pkgs 设置为交叉编译工具链,这样构建出的内容全都会是 riscv64-linux 架构的。

通过模拟系统进行跨平台编译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模拟系统进行跨平台编译,这种方法不需要交叉编译工具链。

要使用这种方法,首先你的构建机需要在配置中启用 binfmt_misc 模块,如果你的构建机是 NixOS,将如下配置添加到你的 NixOS Module 即可启用 aarch64-linux riscv64-linux 两种架构的模拟构建系统:

至于 flake.nix ,它的设置方法非常简单,比前面交叉编译的设置还要简单,示例如下:

可以看到我们未添加任何额外的模块,仅仅是指定了 system riscv64-linux . Nix 在构建时会自动检测当前系统是否为 riscv64-linux ,如果不是,它会自动通过 QEMU 模拟系统进行构建,对用户而言这些底层操作完全是透明的。

Linux binfmt_misc

前面只说了怎么用,如果你想了解更底层的细节,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

binfmt_misc 是 Linux 内核的一项功能,全称是混杂二进制格式的内核支持(Kernel Support for miscellaneous Binary Formats),它能够使 Linux 支持运行几乎任何 CPU 架构的程序,包括 X86_64、ARM64、RISCV64 等。

为了能够让 binfmt_misc 运行任意格式的程序,至少需要做到两点:特定格式二进制程序的识别方式,以及其对应的解释器位置。虽然 binfmt_misc 听上去很强大,其实现的方式却意外地很容易理解,类似于 bash 解释器通过脚本文件的第一行(如#!/usr/bin/python3)得知该文件需要通过什么解释器运行,binfmt_misc 也预设了一系列的规则,如读取二进制文件头部特定位置的魔数,或者根据文件扩展名(如.exe、.py)以判断可执行文件的格式,随后调用对应的解释器去运行该程序。Linux 默认的可执行文件格式是 elf,而 binfmt_misc 的出现拓宽了 Linux 的执行限制,将一点展开成一个面,使得各种各样的二进制文件都能选择它们对应的解释器执行。

注册一种格式的二进制程序需要将一行有 :name:type:offset:magic:mask:interpreter:flags 格式的字符串写入 /proc/sys/fs/binfmt_misc/register 中,格式的详细解释这里就略过了。

由于人工写入上述 binfmt_misc 的注册信息比较麻烦,社区提供了一个容器来帮助我们自动注册,这个容器就是 binfmt,运行一下该容器就能安装各种格式的 binfmt_misc 模拟器了,举个例子:

binfmt_misc 模块自 Linux 2.6.12-rc2 版本中引入,先后经历了几次功能上的略微改动。Linux 4.8 中新增“F”(fix binary,固定二进制)标志位,使 mount 命名空间变更和 chroot 后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正常调用解释器执行二进制程序。由于我们需要构建多架构容器,必须使用“F”标志位才能 binfmt_misc 在容器中正常工作,因此内核版本需要在 4.8 以上才可以。

总的来说,比起一般情况显式调用解释器去执行非原生架构程序,binfmt_misc 产生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透明性。有了 binfmt_misc 后,用户在执行程序时不需要再关心要用什么解释器去执行,好像任何架构的程序都能够直接执行一样,而可配置的“F”标志位更是锦上添花,使解释器程序在安装时立即就被加载进内存,后续的环境改变也不会影响执行过程。

自定义构建工具链

有时候我们会需要使用自定义的工具链进行构建,比如使用自己编译的 gcc,或者使用自己编译的 musl libc 等等,这种修改可以通过 overlays 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来尝试下使用使用不同的 gcc 版本,通过 nix repl 来测试下:

那么如何在 Flakes 中使用这种方法呢?示例 flake.nix 内容如下:

上面的方法会替换掉全局的 pkgs.gcc ,很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缓存失效,从而需要在本地本地构建非常多的 Nix 包。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更好的办法是创建一个新的 pkgs 实例,仅在构建我们想修改的包时才使用这个实例, flake.nix 示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