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识的虚拟化问题。
这主要是指在不失去自身对业务过程的控制的前提下如何获取、利用并管理外部的知识专家知识。通常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典籍知识,一类为隐晦的不能言传的知识。专家知识即为后一种,它包含智力、经验以及对知识进行综合与创造。本文所说的知识主要指后一种。知识的虚拟化可分为三个层面:
(1)本
企业知识获取
与利用虚拟化,即如何利用现代IT技术手段,使本企业的知识获取与利用虚拟化问题。
HP
产品遍及全球,为了从不同的用户处获得复杂的产品应用知识,HP开发了一套援例推理工具(Case-basedreasoning)以获取技术服务的知识。这一系统利用智能技术使得跨时空的关于产品的知识汇集在HP公司里。这一策略的采用使HP的分布式服务更为有效:平均呼叫时间下降了2/3,而每次呼叫成本下降了50%。航空公司使用
专家系统
在全球范围内利用网络预定机票,提高了其市场份额。上述两个例子是企业在全球分散式过程中获取和扩大知识的典范。
(2)跨组织边界的知识获取和利用。企业与掌握专业知识的外部专家跨时空的、跨组织的合作越来越频繁,由于
信息技术
的发展,如
虚拟现实
会议室,使得在必须现场解决问题等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问题有可能借助远在千里之外的外部专家帮助来完成。
BP
(石油钻井)公司将其在北海的钻井平台的故障由钻头上微型摄像机摄下,然后通过卫星传送给5000公里以外的外部钻探专家,从而获得技术支持。公司除留用少数核心专家外,其他均靠外部专家。
(3)跨组织边界不同的知识主体一体化。在跨组织边界非正式知识群体(专家群体)一体化阶段。来自于多个组织的不同专家为公司工作,如何识别他们的贡献和对他们进行激励对现行虚拟组织的
CEO
来说是个挑战。
企业要想较好地实施虚拟化经营方式,需要在
经营观念
上进行多方面的创新。
首先要克服“万事不求人”、“我要说了算”等陈旧思想。
目前这些思想观念在我国很多企业的“掌门人”中还很有市场,这是横在我国企业进行合作面前观念上的很大障碍。企业间的合作,说到底是
企业家
的合作,企业家一定要树立既会竞争更善合作的新理念。
其次要有共赢的理念。
企业虚拟化经营,实际上是进行企业运作功能的分工与合作,首先要分工,分工就意味着舍弃,就意味着损失,但这个损失可以通过以后的 合作得以弥补并有更大的回报(这是虚拟经营的经济基础)。自己挣自己最擅长挣的钱,将那些自己并不擅长挣的钱,让那些更擅长挣该钱的企业去挣。
再次要有功能交换
市场理念
。
功能交换市场对于企业进行虚拟化经营来说是一种新的市场概念。对于进行虚拟化经营的各企业来讲,通过合作可以掌握业务项目所 需要的所有功能的
使用权
,进行完整的经营活动,生产出
最终产品市场
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一过程的本质便是各企业之间功能交换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是通过 经济手段来实现的、有偿的,显然此时企业的功能便是这个市场中的交换对象,即商品,所以我们称这是一种企业功能的交换市场。对于这一新的市场,企业要尽快 认识它,熟悉它,掌握开拓该市场的规律,赢得市场的先机。
最后要有将虚拟化经营视为企业长期运作的经营形式的理念
。虽然
虚拟企业
成为我国企业 组织模式的主流还为时过早,但实体企业的虚拟化经营却已经在我国有了多种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如IT业,各种合作组织尤其是战略联盟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很多企业并没把虚拟经营当作企业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去实施,而仅是作为权宜之计,以解决目前企业经营中某些能力 不足的缺陷。这样很容易在遇到利益矛盾时,各方不能以大局为重,往往会形成“一锤子买卖”,使合作、虚拟经营受到损害。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企业虚拟经营组织上的 不稳定和管理上的复杂性,以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或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尽可能趋利避害。因此,企业要想在实施虚拟经营战略中 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效,应当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看到参与虚拟化经营体各方利益目标的差异性。
各企业在虚拟经营合作中,尽管有着共同的利益,尤其是虚拟化程度较高的合作方式,相互间有相同的
战略目标
,建立了互补型的合作关系,但在实际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这种现象会消弱虚拟化经营方式的生命力。在这个方面参与虚拟经营的企业 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第二、要防止
核心技术
优势的流失。
参与虚拟经营的有关各方,互相之间总有一定的对于双方来讲存在
相对优势
地位的能力,特别是技术方面的优势。但随着时间推 移,技术优势、高新技术在合作中的推广运用,形成扩散,当技术处于劣势的一方企业完全熟悉了生产工艺,掌握了
技术诀窍
后,就可能出现这一企业脱离合作群体 而单独经营,以取得更大利益的情况。
第三、要尽力避免
企业文化的冲突
。
企业文化
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积淀起来的能体现
企业风格
、特性的有关的
企业经营思想
、理念、管理技术、价值观念等内容,它 有鲜明的个性。企业间的合作,其物质性资源的合作相对好处理,而像
企业文化
这类软资源的合作就很困难,有时会出现不同企业不同价值观和
经营理念
的冲突,最 后往往由于文化上的不和谐而导致合作失败。
第四、要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
企业组织结构
和
地区经济结构
。
现在我国有一些企业专业化协作水平低,同类产品生产厂家多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而且, 还有一些地区由于热衷于“填补空白”项目,把建立健全自己的生产体系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因而缺乏重要的分工,盲目发展,
重复建设
现象时常发生,使得地区 部门结构有很强的趋同性。这些都是与虚拟经营的要求相悖的。
第五、要注重人才的使用和培养。
实施虚拟经营的企业,其上下游的合作者大都不是依靠产权关系来维系,而是靠
无形资产
来
整合
。企业如果没有很强的
统率能力
和 协调能力,就很难保证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以及合作与协调的高效率、高水平。虚拟经营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实态经营,对企业应变能力、调控能力、整合能力、
创新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企业的
竞争战略
、
企业文化
、
营销方式
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虚拟经营一定要由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才能获得成效。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必须尽快完成
产品结构调整
和
产业重组
的艰巨任务。由于国民经济的资产规模 已经很大,依靠增量投入改善结构已经很难,对于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采取垂直
资源配置
方式,大量建立和收购生产线是不现实的,操作成本和
风险成本
以及 应变成本都会很高。同时我国许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大量机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如饮料业,全国有近7000家生产厂家,近三分之一闲置或开工不足。这就为虚拟经营、构建合作网络和利用外部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
珠海天年高科技国际企业公司,研制出了功能保健纺织品“天年素”,取得“微元生化纤维”技术国家专利。但由于自身的实力限制,尚无能力形成规模经营和迅 速扩张,企业充分利用社会纺织行业闲置生产能力较多,很多企业综合成本低廉的特点,将最大份额的生产部分让利外做,迅速在各地开辟了17个生产加工基地, 自己仅控制含技术专利的原料加工合成工序。生产部门的虚拟化使企业高度凝练和相对超脱,眼光紧盯
信息流
、科研开发和市场网络的建立完善与扩张,使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