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文革当然也了解不多,父母都不愿意重提往事。当然,和本书相比,他们在当年并没有吃很大的苦,我妈偶尔讲过当年上海柴油机厂有不止一个坚决拥护毛主席的红卫兵派系,他们武斗得很厉害,经常在路上随意拦住路人,质问是哪个派系的,如果不是己方,那就要马上动手修理一顿。所以我妈说当时每天吃完早饭后去上班时就像是人生里的永别,因为的确有邻居早上出去上班,就再也回不了家了,就算没掉命,也可能被押送进监狱或拘留所了。我妈的运气很好,她被分配去管理越南实习生,当时中国帮助越南培训机电方面的技术人员,在周恩来“外交无小事,事事是大事”的方针下,我妈只要背一些主席语录,然后亮出带越南实习生的身份,可以保全自己。
我后来遇到其他经历过文革的老专家们,曾经聊过文革,他们还问我父母当时什么情况,我就说了上面我妈的那点遭遇,他们都非常惊叹,因为上海柴油机厂在当时是上海滩上出了名的血雨腥风的地方,死了不少人的。令老专家们心有余悸的另一个文革血案是清华的,有一次参加学术研讨会,大家在一起少不得聊聊八卦,尤其是当时有一份新的项目申请清单,突然大家都突然沉默了,有一个指着名单说这个会不会是那谁的孩子?我还没反应过来,我身边的博后就问我,你知道“蒯”这个字怎么念么?我看了一眼说,真不知道,没见过啊,怎么念?他说,这字念kuai,文革里有个风云人物叫蒯大富,你回家去查查就知道了。他这么一说,在座的几个老先生都说开了,因为这个姓氏很稀少,而且“当年那个惨啊,这个蒯大富真是个厉害人物”。(根据维基上的“蒯大富”词条,仅1968年在清华的一次武斗中,18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30多人终生残疾,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逾1000万元),我现在都记得那一幕,一群眼里惊恐万分的知识分子老头儿。后来又顺路讲到当时某某高校的当红人物,某某教授,他们就很鄙视地说,他当年也是个孙悟空,活络得很。
后来有空也读了几本文革的回忆录,但都是从个人视野出发的,内容无非就是当时如何被批斗,被边缘化,如何坚持熬过了那段时间。所以朋友推荐我看这本《牛鬼蛇神录》时,我想大概就是杨小凯回忆当年如何熬过这段苦日子的吧。
我做好了看苦涩回忆录的准备,但是没想到这本书比想象的更加苦涩。因为它记录的不是一个人的苦,而是一群人,他们有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出身,也就是说,在那段岁月里,不论你是什么背景,什么想法,都将难逃一劫。里面有个爱偷懒的部队复员人员,人畜无害,可谓毫无政治见解,也没有出身方面的短板,但是有点小聪明,指望犯个口炮错误就能不出工,结果被枪毙了。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关于文革的新视角——牛鬼蛇神并不是一个团体,他们有不同来源、不同政见。后者尤其重要,不同政见就意味着除了从不同角度拥护毛主席、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之外,还有反对共产党的,以及要在共产党以外成立党派支持社会主义的。我以往看的文革回忆录里,人群往往依据出身来划分,当时出身贫农的才好,知识分子臭老九就是倒霉蛋。但鲜有见到仔细记录那些旗帜鲜明反对共产党甚至自立党派的人群。想来后来文革话题遭禁应该与这方面的内容更加有关。这本书读起来不轻松,倒不是因为记录的是一段苦涩的历史,也不是因为牛鬼蛇神没一个有好下场,而是对不同派系之间的斗争的记录对我来说是很新也很难懂的。左和右,极左和极右,保守和造反,一切都是相对的。在最高决策者眼里,这些都是提线木偶剧里的不同角色,挑起群众斗群众是经实践检验为最有效的控制手段。以前是,现在也是,将来还是。杨小凯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从民间这种反转又反转的现象里推测了上面的内斗情况。按他的记录,不止他一个人在观察这个社会,还有其他人,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活着熬过那段岁月。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文革并非多此一举。因为这里面包含了生存的智慧,当一个人生活在极权国家里,经历像文革一样的风向多变的运动时,如何安身立命是需要智慧的。认怂、告密常常都只能换来短暂的苟且。当然,能像杨小凯那样走出文革最终成为知名学者,需要非凡的坚毅和洞见。
这本书在zlibrary上有繁体字版的,但是出版方不详。杨小凯自己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过《牛鬼蛇神录文革囚禁中的精灵》,应该是有心人将杨小凯之前在其他地方发表的文章集结在一起而成的,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阅读,……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那段丑恶的历史,让中国今后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这个愿望在不能正规出版简体字版本的当下,本身就成了一个怪诞的隐喻。杨小凯是一个经济学家,如果他地下有灵,看到当今的中国,会作何指点?也许答案就在书里,看一看,想一想,对谁都是有好处的。
(由于这本书是收录者一己之力制作的,所以个别章节有错字和漏字,可能会影响理解,阅读时用心就会发现,也容易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