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规章
3岁的老大爷,主因“
突发头痛、呕吐22小时
”入院。迅速进行了查体:
GCS 15分
,
H-H 2级
,双侧瞳孔2.5:2.5mm,光反应(+)。四肢肌力V级,双侧巴氏征阴性。大爷患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糖尿病史20余年,冠脉搭桥术后1年。急诊进行了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出血。CTA提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手术方式
:
(开颅夹闭动脉瘤)
1. 颞下入路,并行腰大池置管引流,马蹄形切口,铣开骨瓣后,磨钻磨除骨窗下缘,直到骨窗下缘达到中颅窝底水平,剪开硬膜,轻轻牵开颞叶,注意Labbe静脉的保护,剪开部分小脑幕后,打开环池蛛网膜释放脑脊液,探查脚间池,显露基底动脉及小脑上动脉;
2. 控制载瘤动脉近心段,确切显露动脉瘤颈;
3. 分离瘤颈后1枚动脉瘤夹夹闭,确保载瘤动脉、穿支动脉,毗邻解剖结构的安全;
创面止血后缝合硬膜、复位骨瓣、逐层关闭。
术后体会:
颞下入路便于观察中上斜坡区域附近的解剖结构。
尤其适用于向后伸展的基底动脉中上段动脉瘤。
方便观察、确认、保留供应脑干的细小穿支动脉。
缺点是观察对侧大脑
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的角度有限;
1. 颅底外科技术和脑血管显微手术技术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基本技术,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2. 适度和安全的颅底入路操作范围是后循环动脉瘤夹闭的基础。
3. 先获得控制载瘤动脉近心端空间是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最重要操作步骤。
4.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术中破裂风险低和长期随访复发率低是夹闭手术长期存在根本原因。
5.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颈附近细小穿支血管的保护是夹闭手术的难点和重点。术中电生理监测是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术后影像:
欢迎关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杨新宇主任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