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塔工作室首位中国员工的奇幻“新”世界
更新时间: 2021年12月03日 11:36
被誉为 全球顶级电影特效诞生地的 新西兰,拥有电影迷心中的 “神级”梦工厂 —— 维塔工作室 (Weta Workshop) 。
恰逢10月28日 世界动画日 , 我们采访到了第一位正式加入维塔工作室的中国雕塑艺术家高峡 Sam Gao ,希望通过Sam的个人经历,带你近距离探秘新西兰影视动画行业!
忠于初心,跳脱传统
“热爱是我的敲门砖”

2010年,Sam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艺术专业顺利毕业。回想起临近毕业的时光,那可能是Sam人生轨迹改变的开始。
对 从小执迷于观察生活细节 的Sam来说,当时中国动画行业的市场主流传统二维动画无法满足他对作品的细节追求,而电影中逼真考究的模型雕塑又令他痴迷,于是在2008年申请毕业创作时,他向学院院长提出对以动画短片作为毕业作品的传统的变更申请,并博得了院长的理解:同意他用手办作品代替动画短片——要知道,现在已被大众熟知的 “手办” ,在2008年还是个新颖的概念。



幸运的是,Sam对热爱的坚持不仅让他以手办作品顺利毕业,初入社会的他也因此开始从事模型手办工作,加入了国内最早的手办工作室,参与开发腾讯《斗战神》、《怪物猎人Online》等项目的手办。2012年,当 维塔工作室的创始人 Richard Taylor 爵士 来到北电出席活动,老师们又想起了当初这个执着于雕塑艺术的少年,带着Sam与他和伙伴们的作品前去参加交流会。就这样, Sam和维塔工作室的缘分种子,已悄然播下 。
Sam第一次接触到 电影概念设计 ,是2013年与当时的工作室参与乌尔善导演的《寻龙诀》电影时。当时Sam设计的生物多因造价及技术障碍而被真人演员特效化妆替换,这恰巧“搔”到了Sam的痒处: 喜欢电影制作但能力不够,多希望 沉浸在专业环境中深度学习 !Sam对此没有纠结太久,他用百度翻译了一封向Richard毛遂自荐的邮件,并欣喜地收到了对方的积极回应。于是, Sam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土世界之旅。
耐心节奏,多元氛围
开启动画门后“新”世界
要说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影视作品,Sam认为非 《指环王》系列 莫属,这也是他后来执着于维塔工作室的原因。13岁左右,第一次看到《指环王》的Sam就被它所展现的 逼近真实的触感 深深吸引:如此真实的奇幻世界,到底是 如何通过制作实现 的?这颗求知的种子,坚定了他从事雕塑艺术行业的决心。


这一次,踏上新西兰寻梦之旅的Sam,真的圆梦了——刚到工作室不久的Sam接下了 蒂帕帕博物馆加里福利止战之殇展览 的大量雕塑工作,也因此得到工作签证留在新西兰,顺利成为了影迷们心中的传奇团队,维塔工作室的 正式一员 。
然而,当热闹的北京城一下换成了慢节奏、华人相对不多的惠灵顿,初到新西兰的Sam没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又是维塔工作室的首位中国工作者,缺乏母语沟通机会的他常觉得心中憋屈,去博物馆遇见中国同胞,甚至会憋不住去问他们:能不能聊几句,好久没说中文了。
所幸,雕塑是一门需要沉心静气打磨的艺术,所做的工作也能直观体现在作品上。没人催促打击,也没人责怪拖后腿, 随着工作的逐步开展、伴着同事们的友好包容,Sam的英语自然提升了不少 。

“ 新西兰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人们都很有耐心,总愿意给你介绍你关心的所有事情 。”Sam举例,雕塑组曾设计《指环王》约70%怪物角色的大佬级同事Jamie,就是个聊起生物细节就会一反腼腆常态的可爱大叔,有事没事也会与Sam沟通他感兴趣的中国文化,而每当他看到Sam难以理解的神情,就会用Google找图片或用各种其它方式去解释说明。
说到文化,新西兰的多元包容也让Sam感触颇深 。刚到工作室一两周时,Sam遇到了来自日本的小伙伴Masa。在最初碍于语言的沟通中,Sam只是拿纸写下了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的名字,Masa便拍了拍他的肩说,我们从此就是朋友了。
不需要复杂的语言表述,不在乎你来自什么民族,共通的情感与艺术追求,便是Sam和他来自全球各地的同事们能融入维塔工作室、融入新西兰的前提 。现在的工作室已有了很多中国同事,大家还和Weta Digital的中国小伙伴组成了“青龙帮”,顶峰时期能有五十多人,大家常组织抓鲍鱼、浮潜等户外活动。另外,Sam现在担任了 艺术总监 一职,常需要跟领导、业主客户、艺术家及施工者们交流沟通,使用英语已经变得十分自如了。

对于想来新西兰工作但语言水平有限的朋友 ,Sam从自身经历出发,建议首先权衡 是否急切需要来到新西兰 。如果是, 则好好利用新西兰的语言环境大胆开口说英语,不怕出错养成自信 。如果不是,则最好在中国把英语基底稳固起来,这会更有利于来新西兰后的职业规划 。
信念为先,榜样力量
奇幻“中土王国”的启示

环环相扣、张弛有度,这是Sam对维塔工作室工作模式的评价。Sam回忆自己在中国的工作状态,觉得比较像个松散的艺术家,而维塔工作室帮他平衡了 “艺术家” 和 “工作者” 这两个角色:在项目严格的交付日期、接近军事化的时间底线要求下,工作室17个部门环环相扣,个性的艺术家们并不排斥相互间的紧密合作,整个团队的管理及执行既科学又高效;同时,工作室给到了艺术家宽松的发挥空间,从创作到施工的不论大小各个环节都配备了顶级人才,综合起来的效果不折反增。
“ 艺术家们有好的纪律,工人们有好的素质,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部分做到极致的信念,因此整体效率就非常高 ”,Sam介绍道。此外,Sam还在工作中发现了艺术家与制片组的良好平衡:维塔拥有专门的美术制片组来对接导演和现场制片组,将艺术家们的创意直接传递给导演,从而给作品更多的美术层面的惊喜启发。

在工作与生活中,Sam与工作室创始人Richard的沟通很频繁,Sam认为,Richard就代表着他心中的 维塔精神 。生活上,Richard细心热情,安排自己的夫人亲自为Sam接机、借房子给他住、几乎每天开车捎他一同上班,一路畅聊带他融入新西兰生活…… 工作上,即使Richard曾拥有5个奥斯卡奖项,还被封为新西兰爵士,他依然愿意 以身作则 ,爬到脚手架上去打磨雕塑细节,弄得满身泥土和伤痕, 时刻“冲锋”在一线 。
“他就像我最喜欢的动画人物之一,宫崎骏笔下的娜乌西卡——即使所处的环境是颓废的,但娜乌西卡永远冲在最前线,用拼搏不停地感染着人类的思维,影响着这个世界。Richard就有这样的人格魅力。”Sam说道。
目前,Richard与Sam正负责中国的博物馆大型项目,在新西兰艺术家与中国的艺术家一起创作中国题材当中,双方收获都颇为丰富。Richard一丝不苟、冲锋陷阵的工作精神真的影响到了中国艺术家,他们也学习到了新西兰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Sam也很细心地向他的新西兰艺术家同事们耐心讲解中国的文化,而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充分激发了维塔工作室中的艺术工作者。
珍爱痕迹,探索不止
“这是每个人的世界动画日”


从着迷于中土世界的逼真形象与道具,到加入中土王国的特效创作团队,从高中拿橡皮泥捏游戏《魔兽世界》的角色,到为《魔兽》电影制作奥格瑞姆及杜隆坦的官方雕像,从仰慕电影特效制作,到设计电影《狂暴巨兽》的猩猩等角色, 梦想成真 的感觉,时刻在Sam的生活中上演。
Sam认为,动画从一开始的实验性尝试到进入生活中成为娱乐休闲、信息展示的常见方式,本质上已经完成了 从艺术到生活的降维 ,以动画为基础的延伸也越来越多。所以,世界动画日不止属于动画从业者, 每个人都是动画的参与者,都是世界动画日的主角 。

展望未来,Sam期待着 国际间的更深度合作 :打破国界,集结最好的资源和人才,去做世界顶级的作品。目前的Sam因工作在中新之间来回切换,他对自己的状态感到满足:“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使我震惊惊喜,而新西兰蓝天白云的宁和环境又使人静心沉迷。”
若说对和自己一样喜爱动画电影艺术的朋友们的建议,Sam认为就是 时刻观察时刻记录,珍爱生活的痕迹 。“一把椅子用10年是什么样,用50年又是什么样,这些痕迹都是生活教给我们的,都是我非常重要的创作资料”,Sam说,现在网络上已有非常高清的影像资料能让人轻松观察到自然界生物的细节和质感,这些观察是作品呈现出 真实的美丽感 的来源。另外,维塔还设立了专门的部门去收集身边的生活印迹,如岩石表现出的不同肌理、铁的锈迹受时间和空间环境的影响等等。

Sam也为有志来新西兰学习影视动画专业的学生朋友推荐了具体的学院与专业,如 奥克兰理工大学 的 数字化设计专业 (Digital Design Major),专业里的老师很多都有在Weta工作室或Weta数码的项目工作经验,并且也有老师独立运营游戏公司,学生可以通过他们先进的运动捕捉和虚拟现实工作室、配备有行业标准软件的高端计算机实验室等一流的行业设备进行深度学习。

Sam推荐的其他新西兰影视动画相关专业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奥克兰大学:
计算机科学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奥塔哥大学:
计算机科学系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设计创新学院 媒体设计课程
Media Design School of Design Innov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脑图形图像与计算机科学课程
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梅西大学:
设计荣誉学士学位
Bachelor of Design with Honours
创意媒体制作学士学位
Bachelor of Design with Honours
Sam的“奇幻”经历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放下纠结与顾虑,一起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纯粹美好的初心、为热爱拼搏的行动力,来庆祝世界动画日,庆祝每一个大胆逐梦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