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官至宰相。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光养成了清廉做事,俭朴做人的品格,宋史评价其“于物澹然无所好”可谓是名副其实。
“于物澹然无所好”的司马光自然处处以节俭为要,“恶衣菲食,以终其身”。正如其在《训俭示康》所言:“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言实行笃。身体力行崇俭抑奢也就成了司马光固守一生的人生信条。
晚年,司马光潜心编修《资治通鉴》,他的居所仅能挡风遮雨。夏日为避暑热,司马光因陋就简,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个地下室,并美其名曰“壤室”。当时大臣王拱辰也住在洛阳,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层,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时下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深谙其中道理的司马光,自然更不为钱财所累。他为官四十余年,待遇颇丰,赏赐也领了不少,但他却从不留余财。
在谏院工作时,宋仁宗曾赏赐司马光价值达百余万珠宝黄金。对此,司马光率同僚三次上书请免,在力辞无果的情况之下,只好将赏赐一分为二,一半充作办公经费,一半用来补贴贫困亲友,自己则分文未取。
妻子去世后,清贫的司马光靠典当仅有的三顷职田置棺理丧。以致于后来司马光临终时,家中“床箦萧然,唯枕间有《役书》一卷。”“漏残余一榻,曾不为黄金”吕公著的挽联就是对其晚年生活的真实再现和高尚人品的概括。
子承父志。在司马光殷殷教导下,其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为官后以“为人廉洁,口不言财”称誊于后世。
司马光“于物澹然”这一至高的人生境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人。
有一天,司马光发现自己的陋宅“独乐园”里新盖了一间厕屋。就问守园者:“建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守园者说:“是用游人给的赏钱积攒起来的。”司马光又问:“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用?”守园者说:“也只是相公您不爱钱。”从守园者这一答语中,我们不仅能肯定守园者的操守,更能肯定司马光“于物澹然无所好”的人格魅力。
纵观司马光一生,虽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以节俭律己、律人的品质,值得如今的党员干部借鉴。(太康县纪委监委 连韶光 岳艳阳)
责任编辑:
周口市纪检监察网管理员
地址:周口市光明路1号 电话:0394-8260333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47 备案序号:豫ICP备120235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