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聚焦“未来先行”,已于2月2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闭幕。AI作为本届大会的创新焦点之一,贯穿各个子主题,持续引发参会各方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探讨。
记者观察到,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是中国乃至全球科技企业“明星产品”的共同发力点,但同时也是科技竞争暗流涌动的碰撞点,透过本届大会,我们可一窥科技潮流趋势。
中国AI强势亮相
大模型赋能打出“组合拳”
AI是本届大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中国厂商在现场展出了形式各异、精彩纷呈的与AI相关的新产品、新概念、新应用,宣告着中国AI力量的强势亮相。
为了助推通信领域业务创新,促进网络生产力革命性提升,大模型赋能成为智能“软实力”。华为在会上发布了通信行业首个大模型,华为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特别指出:“华为通信大模型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提供基于角色的Copilots和基于场景的Agents两类应用能力,帮助运营商赋能员工的同时,提升用户满意度,最终将全面提升网络生产力。”围绕AI助力运营商业务发展,中兴展出一系列创新方案,如融入大模型和数字孪生技术的“自智网络解决方案”uSmartNet等。
同时,多款创新的终端产品也成为AI赋能的“着力点”。中兴发布了全新升级的“5G+AI”裸眼3D平板电脑nubia Pad 3DⅡ,凭借突破性的Neovision 3D Anytime技术以及“5G+AI”的深度融合,支持系统级2D到3D内容实时转换,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裸眼3D体验。荣耀首次推出全新AI赋能全场景策略,并发布其最新的AI PC,通过平台级AI能力和产业协作,协同安卓和Windows两大平台的人机交互体验。
“荣耀希望把理解用户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通过平台级AI,让手机系统获得更好的场景感知、意图决策、用户理解的能力。”荣耀CEO赵明认为平台级AI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在新概念产品中,联想集团带来的透明屏笔记本电脑和智变柔性屏概念手机无疑是最抢眼的存在之一。无边框、全透明、配备AIGC技术,用户可无缝切换键盘与绘图板,利用手写笔进行创作。智变柔性屏概念手机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弯曲并塑造成不同的形状。这种AI与透明显示技术、AI与柔性显示技术的结合,为开发新功能和新形态提供了可能性,将引领AI显示载体的未来方向。
赋能垂直领域,加速裸眼3D等新内容成熟,在MWC 2024,智慧世界的未来正由大模型勾勒得越发清晰。以大模型为底座,AI正沿着产业链“开枝散叶”,并逐渐形成“AI+”体系。
覆盖全产业链
“AI+”生态塑造形成“新体系”
从软件到硬件,从内容到渠道,科技企业正着眼于塑造全新的“AI+”生态,培育“适合AI发展,AI驱动发展”的土壤。
作为全球运营商领军企业,中国移动提出“拥抱‘AI+’时代”的发展主张,将主动把握“AI+”时代潮流,推动“5G+”向“AI+”延伸拓展。“未来,信息生成和运用的主体将从以人为主向‘人机物’加速拓展,信息基础设施也将从支撑连接为主向提供信息感知、传送、存储、处理一体化服务转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面对这一趋势,中国移动提出了推进“数网融合”“算网融合”“智网融合”,构建“智能原生”,打造“推理引擎”等一系列“AI+”发展目标。
云计算与AI深度融合也正在催生新模式。中国电信坚持云为核心、云网融合,通过构建四级算力体系、研发和部署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等方式,全面推进“网+云+AI+应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中国联通提供云推理、云渲染、云GPU等“云+AI”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算力、存储、模型服务等资源与能力的弹性一体化生态优势。华为展示了面向AI的十大系统性创新以及盘古大模型的丰富行业实践,打造最适合AI的基础设施,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
大模型原生集成和配套AI开发工具是芯片生态建设的新趋势。在移动端,高通不仅展示了全球首个在第三代骁龙8上运行的多模态大模型、首个在Android手机上运行的LoRA模型等多款多模态大模型,还展示了基于高通AI技术所打造、拥有75个预优化AI模型的全新模型库AI Hub。在PC端,英伟达带来了全新的消费级AI显卡RTX 500和RTX 1000,配合英伟达AI套件,两款GPU可为AIGC带来显著性能提升,加速照片编辑、3D渲染图形等内容创作。
透过MWC 2024可以观察到,“AI+”生态的蓬勃发展正带动全球科技企业形成“共振”,而紧密的技术合作又将加快“打破壁垒,拆除围墙”,塑造开放创新AI未来生态。中国作为全球AI应用场景最丰富密集的市场,是开放繁茂AI生态不可或缺的建设者。在这片充满AI创新活力的土壤中,正孕育着新质生产力的变革与赢得发展话语权的澎湃动能。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AI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环节,为促进生产力变革带来重要契机。紧跟AI的发展潮流,将是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