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古代铜镜若做成“凸面”状即可照人,若做成“凹面”状则能聚光引火。

铜镜在考古挖掘中相当常见的古文物之一,且在历史发展中,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古人甚至还将其视作“升天”的管道,然而铜镜本身除了可以照人外,竟还有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功能,就是聚光引火,堪称是古代的“打火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表示,无论美丑、能无私地照见万物,是铜镜的一大特色,古人对此相当痴迷,因此也产生许多神奇的联想,并将其反应在铜镜背面精美的纹样、文字上,大多数博物馆在展示铜镜时,也多以背面示人,因为其正面非常平整且光可鉴人,没有太大的可看性。

杜鹏飞进一步说明,起初古人照影、照容用的是“鉴”,意即水盆,后来才出现“镜”,两者意义相通,且除了照容以外,还有另一层涵义,在《尚书》中有一句话“无于水鉴,当于民鉴”,意思是我们不该只用水来照容,而是要以他人为鉴,因此铜镜从一开始产生,就不只是一个实用物,背后还藏有深远意涵,古人甚至认为铜镜是前往另一个世界、升天的管道,所以在墓葬中也经常见到铜镜作为陪葬品。

而关于铜镜实物,杜鹏飞指出,早期因为铸造工艺的技术不够,所以铜镜体积较小,如果做得太大就容易脆裂,也不方便携带,但这么小的镜子如何把人脸都照进去呢?杜鹏飞解释,早期的小铜镜其实大多都呈现曲面,而不是平面的,按照现代科学的理解就是“凸面镜”,能将物象缩小,但古人并没有这样的知识,所以应该是基于经验而形成的。

杜鹏飞提到,早期铜镜还有一个功能,可以用来聚焦阳光引火,称之为“阳燧”,不同于一般的铜镜,阳燧为“凹面镜”,且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器物,又被现代人称作是古人的“打火机”。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