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秦穆公(?-前621年), 嬴姓 ,赵氏,名任好, 春秋时期 政治家, 秦国 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
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秦穆公继位。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授国政于五羖大夫 百里奚 ,迎 蹇叔 为上大夫。秦穆公十年(前650年),暗中重用自 晋国 逃到秦国的 丕豹 。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为救济晋国旱灾,兴起“ 泛舟之役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与晋国发生 韩原之战 ,生擒 晋惠公 ,而后送回晋国,与晋国相盟。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扶持晋国公子重耳为 晋文公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与晋文公出兵围攻 郑国 ,经 烛之武 劝说而与郑国结盟。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出兵袭击郑国未果,秦军反遭 晋襄公 出兵袭击,经历 崤之战 的惨败,开始与晋国相争。而后,为报崤之战的仇,又经 彭衙之战 的惨败。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采用内史廖的建议,西取 由余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发动 王官之战 ,大败晋军。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采用由余的计谋,生擒戎王。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凤翔东南),谥号为“穆”(一作“缪”)。 [1-3]
在位期间,秦穆公审时度势,在内政方面善于任用人才,加强国内的发展。在外交方面采取以和为主的方针,与晋国保持相对友好,同时向西发展,使十二个戎国服于秦国,秦国疆域增加了周边千里的土地,称霸西戎,并被 周襄王 赐予金鼓。 [1-4]
(概述图来源:《 中国一百帝王图 [112]

秦穆公 羊皮换贤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把俘虏的 虞国 大夫百里傒(即 百里奚 )当作陪嫁奴仆送到秦国。百里奚出逃时被 楚国 边境上的人逮捕。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贤才,想用重金赎买他,但怕楚国人不肯,就派人以赎回陪嫁奴仆的名义,成功用五张黑公羊皮从楚国人手中赎回百里奚。之后,秦穆公释放了百里奚,与他谈论国事,遭到百里奚推辞。秦穆公坚持询问,与百里奚谈了三天,非常高兴,把国家的政事交给了百里奚,号称“ 五羖大夫 ”。百里奚推荐 蹇叔 ,于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礼迎接蹇叔,封蹇叔为上大夫。秋季,秦穆公亲自带兵攻打 晋国 ,在河曲(今山西永济南)打了一仗。 晋献公 的妃子 骊姬 作乱,太子申生死于新城,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出逃。 [1-2]

秦穆公 暗用丕豹

秦穆公九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去世,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位。十月,晋国臣子 里克 在居丧的房屋中杀死奚齐, 荀息 拥立 卓子 。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堂上杀死卓子,荀息随之自杀。公子夷吾在却芮的建议下派人请求秦国帮助他回到晋国,秦穆公应允后派百里奚带兵护送公子夷吾回国。公子夷吾对秦国人说:“如果我能成为晋国国君,愿割让晋国的河西八城给秦国。” 齐国 隰朋 率领军队会合秦军,送夷吾回国。 [1-2] [8-10]
秦穆公十年(前650年)四月, 周公忌父 、王子党会合隰朋立公子夷吾为晋侯,史称“ 晋惠公 ”。晋惠公杀了里克,并派 丕郑 感谢秦国,背弃信约,不把河西八城给秦国。丕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害怕,于是与秦穆公商量说:“晋国人并不想要晋惠公,其实想要公子重耳。如今晋惠公背弃信约而且杀死里克,都是吕甥、却芮的主意。希望您用利诱的办法赶紧召来吕甥、却芮,二人一来,那么再护送公子重耳回晋国就容易了。”秦穆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冬季,秦穆公派泠至与丕郑回晋国,召吕甥、却芮。吕甥、却芮等人怀疑丕郑有阴谋,便建议晋惠公杀了丕郑、 祁举 及二人的党羽七舆大夫。丕郑的儿子 丕豹 逃到秦国,劝秦穆公说:“晋国国君无道,百姓叛离,可以借这个机会去攻打晋国。如果讨伐他,百姓肯定会赶他走。”秦穆公说:“如果夷吾失去百姓,怎么还能杀掉大臣?晋国的百姓如果都像你一样纷纷逃离祸难,还怎么能赶走国君呢?”没有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暗中重用他。 [1-2] [11-12]
秦穆公十一年(前649年)夏季,王子带号召扬、拒、泉、皋、伊雒的戎人一同攻打西周京师,侵入王城,火烧东门。秦穆公、晋惠公派兵进攻戎人以救援周王室。 [13-14]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穆公十三年(晋惠公四年,前648年)冬季,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 丕豹 劝说秦穆公不要给,要趁着晋国饥荒去攻打晋国。秦穆公去问 公孙支 ,公孙支说:“饥荒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秦穆公采纳百里奚、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提供粮食。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今陕西凤翔)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城(今山西翼城东南),史称“ 泛舟之役 ”。 [1-2] [15-19]

秦穆公 俘获晋惠

主词条: 韩原之战
秦穆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借粮食。晋惠公与群臣商议, 虢射 说:“趁秦国饥荒而攻打秦国,可以取得大成功。”晋惠公听从了虢射的建议,不给秦国提供粮食。 [1-2] [22-23]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晋惠公发兵攻打秦国,秦穆公大怒,任命丕豹为将军,亲自统兵迎战。九月,晋惠公迎战秦军,派韩简侦察敌情以及前去约战。十四日壬戌,两军在韩原(今山西 河津 、万荣之间)交战。晋惠公脱离大部队,与秦军争夺财物,车马陷在泥淖中,盘旋不得出。秦穆公与部下纵马追赶他,没有抓到晋惠公,反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秦穆公,秦穆公受伤。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人为报“食马之德”而驱马冲入晋军,晋军撤掉包围,使得秦穆公脱险而晋惠公反被生擒。于是,秦穆公俘虏晋惠公而归,在全国传下命令:“大家都斋戒独宿,我将要用晋惠公祭祀上帝。”周襄王听说这件事后,说:“晋惠公是我的同姓。”替晋惠公向秦穆公说情。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听说晋惠公被带回秦国,便领着太子罃、公子弘和女儿简璧,登上高台,站在柴草之上,准备自焚而亡,让人身着丧服去迎接秦穆公,并说:“上天降下灾祸,致使两国不是以赠送玉帛这种正常的礼节相见,而是以兵戎相见。如果您让晋惠公早上进入国都,我晚上就自焚;晚上进入,我早上自焚。请国君考虑。”秦穆公只好安排晋惠公住在 灵台 。秦国大夫请求把晋惠公带回国都,秦穆公说:“我俘获了晋惠公,以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如今天子为他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如果因此而造成夫人自杀,那还有什么用呢?对大夫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况且晋国人以忧伤来感动我,指着天地和我相约。不考虑他们的忧伤,就会增加他们对我的怨恨;我不履行自己的诺言,就是背叛了天地。增加怨恨会使我难以承受,背叛天地则不吉祥,一定要放晋惠公回国。” 公子絷 说:“我看不如杀了他,以免使他继续作恶。”公孙支说:“让他回国,把他的太子作为人质,一定对我们大大有利。如今还不能将晋国灭亡,如果杀掉了它的国君,只能导致更坏的恶果。并且史佚曾说过:‘不要首先发动祸难,不要依靠动乱获利,不要增加相互间的怨怒。’增加怨怒使人承受不了,欺侮别人则不吉祥。”便同意和晋国讲和。晋惠公派郤乞回国通知吕甥,并召他前来谈判。 [1-2] [24-25]
[30-34]
秦穆公二十二年(前638年),晋惠公患病,太子圉得知后说:“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秦国却灭了它。我兄弟众多,晋惠公百年后,秦国必定留住我,晋国也不会重视我,而改立晋惠公的其他公子。”并与妻子谋划一起逃回晋国。其妻不肯跟从,于是太子圉逃回晋国。次年(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为君,史称“ 晋怀公 ”。秦穆公对晋怀公的逃离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国公子重耳,并把原来晋怀公的妻子嫁给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开始时谢绝,后来就接受了。秦穆公对公子重耳更加以礼厚待。 [1-2] [35-36]
秦穆公二十五年(前635年), 周襄王 派人向晋国、秦国通报发生祸乱的情况。春季,秦穆公领兵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护送天子回朝。晋文公听到 狐偃 的建议后让卜偃占卜。根据占卜结果,晋文公托辞让秦穆公退兵,自己则带兵顺黄河而下,护送周襄王回朝,并杀死王子带。秋季,秦穆公和晋文公出兵攻打 鄀国 楚国 斗克 、屈御寇率领申县、息县军队守卫商密(在今河南淅川一带)。秦军经过 析邑 (今河南内乡一带),将自己的士兵捆起来假装俘虏,包围了商密,黄昏时逼近城下。夜里掘地杀牲,把盟书放在上面,伪装成和斗克、屈御寇歃血盟誓的样子。商密人害怕了,说:“秦国人已占领析地了,戍守的斗克、屈御寇背叛了我们!”于是投降了秦军。秦军将申公斗克、息公屈御寇囚禁回国。 [1-2] [39-40]
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夏季四月初一日戊辰,秦国的小子憖和晋文公、宋成公、齐国的归父、崔夭率军驻扎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初二日己已,同楚国军队交战,楚军大败。 [41-42]
秦穆公二十九年(前631年)夏季,秦穆公派小子憖和 鲁僖公 、王子虎、晋国的 狐偃 宋国 公孙固 、齐国的 国归父 陈国 辕涛涂 在翟泉(位于洛阳城内)会盟,重温了 践土之盟 ,并谋划攻打 郑国 [43-44]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九月十日甲午,秦穆公、晋文公出兵围攻郑国。晋军驻扎在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北),秦军则驻扎在 汜水 南面。在 佚之狐 的建议下, 郑文公 烛之武 对秦穆公陈述利害,说:“灭掉郑国,对于晋国而言是得到了好处,而对秦国却没有利益。晋国的强大,是秦国的忧患啊。”秦穆公听后和郑国人结了盟,派 杞子 、逢孙、扬孙留在郑国协助戍守,然后撤军回国。晋文公随之也撤军。 [1-2] [45-47]

秦穆公 秦晋相争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季,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国,声称秘密派兵前去可以占领郑国的国都。秦穆公不顾蹇叔和百里奚的劝阻,执意发兵攻打郑国,召见百里奚的儿子 孟明视 、蹇叔的儿子 西乞术 白乙丙 三人,让他们率军从东门外出发。 [1-2] [49-50] [51-52]
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春季,秦军东进,越过晋地,途经成周北门时,战车上的车左和车右都摘下头盔下车步行。刚一下车就又跳了上去,有三百辆车都是这样。当时王孙满年岁尚小,看到这种情况,对周天子说:“秦军轻佻无礼,肯定失败。轻佻则缺少谋略,无礼则粗心大意。进入险要之地而粗心大意,又没有谋略,能不失败吗?”秦军进入晋国的边境城邑滑邑(今河南偃师南)时,郑国的商人 弦高 正准备到成周去做买卖,遇到秦军。他给秦军送了四张熟牛皮,又送去十二头牛,以犒劳秦军,说:“我国国君听说贵军要到我国去,特派我前来慰劳贵军将士。我国虽不富裕,但愿意为贵国长期服务,如果要居留,保证提供每天的必需品,即使要离开,也要为你们守卫到最后一夜。”同时派人迅速向 郑穆公 报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军听后互相商讨说:“我们将要袭击郑国,郑国已发觉了,再前往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攻破滑邑之后就撤军回国。 [1-2] [51-52] [54-55]
此时,晋文公还没有安葬,其太子 晋襄公 得知滑邑被灭的消息后发愤说:“秦国欺辱我丧父,趁丧事期间攻破我们的滑邑。”于是晋襄公发布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军队参加,染黑了丧服,让梁弘为他驾车,让莱驹为牟右。夏季四月十三日辛巳,晋军在 崤山 (今河南渑池西)堵截秦军,使秦军没有一人逃脱,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俘虏回国都。晋文公的夫人是秦国宗室之女,为被俘的三位将军向请求晋襄公说:“秦穆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让这三个人回去,使得我国国君能亲自快意地煮死他们。”晋襄公答应了她的请求,放三人回秦国。三人回到秦国,秦穆公身穿白衣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我不听百里奚、 蹇叔 的话,使你们三人受到屈辱,你们又有什么罪呢?你们要发奋雪耻,不要懈怠。”之后让他们三人官复原职,更加器重他们。 [1-2] [51-52] [54-55]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或三十五年(前625年)春季,秦穆公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以报 崤之战 之仇,晋襄公领兵抵抗。二月七日,两军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交战。秦军大败,孟明视等退兵返回国。晋国人把秦军称为“前来拜谢恩德的部队。”但秦穆公还是任用了孟明视,孟明视更加努力于修明政事,给百姓以更大的好处。冬季,晋国的 先且居 、宋国的公子成、 陈国 辕选 、郑国的 公子归生 攻打秦国,夺取了汪地(今陕西澄城西),到达彭衙后撤军,报了 彭衙之战 的仇。 [1-2] [56-58]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再次重用孟明视等人,派他们领兵攻打晋国。秦军渡过黄河后就焚烧渡船,把晋军打得大败,攻取了王官(今山西闻喜南)和鄗地(今山西闻喜西),报了崤之战的仇。晋国人都守着城池,不敢出战。于是,秦穆公从茅津渡过黄河,筑坟埋葬从前在崤山战死的秦军士兵,为他们追悼发丧,痛哭了三天。秦穆公面对全军发誓说:“将士们!听着,不要喧哗,我向你们发誓。古代的人向老年人请教,就没有办错的事。为了反思我不采纳蹇叔、百里奚的劝谏而犯下的过错,所以作了这篇誓词,让后代记住我的过失。” [1-2] [59-61]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戎王听说穆公贤明,派 由余 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国的宫室和积蓄的财富,对由余看后的回答感到惊讶,便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得到回答后发现由余贤能,于是采用内史廖的建议,最终让由余离开戎王而归降秦国。秦穆公用接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询问攻打戎族的方式。 [1-2]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的计谋攻打戎王,生擒了戎王,使十二个戎国服于秦国,秦国疆域增加了周边千里的土地,称霸西戎。周襄王派召公过带着金鼓等贺礼向秦穆公祝贺。 [1-2] [63-65] 秋季,晋襄公攻打秦国,包围了邧地、新城,报了 王官之战 的仇。楚国人灭了 江国 (今河南正阳西南),秦穆公身着素服,移居侧室,减少膳食,撤除音乐,以表示哀悼,礼数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大夫劝谏他,他说:“同盟国家被灭亡,即使未能援救,难道还能不哀悼吗?我是以此来警戒自己啊。” [66-67]

秦穆公 良臣从死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邑(今陕西凤翔东南),陪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秦国的良臣子舆奄息、子舆仲行、子舆针虎也在陪葬者之列。秦国人哀悼他们,为他们作了《 黄鸟 》一诗。 [1-2] [68-70]

秦穆公 政治

客卿制度
秦国地处陇西,虽然文化相对于中原地区落后,但秦穆公用人不以宗亲、等级划分、地域 、国家为标准,唯以贤能为依据,四处搜罗异国的贤能之士,不仅选用宗族姻亲和秦国士大夫,也开始任用外来的人才,委以重任,用人不疑,充分发挥贤能之士的能动性,为国家的政治改革、军事行动积极地出谋划策。 先以秦穆公五年(前655年)用五张黑公羊皮从楚国人手中赎回百里奚,并在百里奚的推荐下从宋国迎来蹇叔;继以秦穆公十年(前650年)接纳自晋国逃到秦国的丕豹;后以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通过内史廖的谋略而从西戎得到由余。 [72-73]
此外,由于所处奴隶社会的时代影响,秦穆公的民本思想有很深的奴隶制烙印。在秦穆公死后,为他陪葬的人员有170多人,其中不乏许多贤能之臣。这些人才的失去,造成了秦国从秦穆公到秦孝公间隔的这几代的消沉,“秦不能复东征也”。

秦穆公 外交

此外,秦穆公努力促成与晋国世为甥舅的联姻关系,主要包括:秦穆公娶晋献公之女伯姬为夫人;对在秦国质子的晋国太子圉,秦穆公将赢姓宗女即怀赢嫁给他;太子圉逃回晋国后,秦穆公又将怀赢嫁给流亡至秦国的公子重耳。这种联姻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晋友好的建立,使得秦穆公的联晋目的得以实现,稳定了秦国的东部阵线,并在政治活动中获得晋国的支持。
秦穆公二十九年(前631年),秦穆公派小子憖参与鲁国、晋国、宋国、齐国、陈国等的翟泉(位于洛阳城内)之盟。 [43-44]
  • 先秦时期
春秋时期 孔子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史记 ·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春秋时期 左丘明 :①君子是以知秦穆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左传 ·文公三年》) ②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 左传 ·文公四年》)
战国时期 公羊高 :遂者何?秦大夫也。秦无大夫,此何以书?贤缪公也。何贤乎缪公?以为能变也。其为能变奈何?惟諓諓善竫言。俾君子易怠。而况乎我多有之,惟一介断断焉无他技。其心休休,能有容,是难也。(《公羊传·文公十二年》)
战国时期 尸佼 :秦穆公明于听狱。断刑之日,揖士大夫曰:“寡人不敏,使民入于刑,寡人与有戾焉。二三子各据尔官,无使民困于刑。”缪公非乐刑民,不得己也。此其所以善刑也。(《 太平御览 ·卷六百三十六·刑法部二·叙刑下》所引《 尸子 》)
战国时期 秦孝公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1-2]
秦代 蒙恬 :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七》)
西汉 贾谊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新书 ·卷一·过秦上》)
西汉 匡衡 :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国贵恕。(《 汉书 ·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西汉 戴德 :“穆公以显名尊号,二世以刺于望夷之宫。”(《 大戴礼记 ·保傅第四十八》)
东汉 王充 :“楚庄王好猎,樊姬为之不食鸟兽之肉;秦缪公好淫乐,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音。”(《 论衡 ·卷第十四·谴告篇》)
东汉 应劭 :《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五伯也。……而缪公受郑甘言,置戍而去,违黄发之计,而遇殽之败,杀贤臣百里奚,以子车氏为殉,诗《黄鸟》之所为作,故谥曰缪。(《 风俗通义 ·皇霸卷一·五伯》)
  • 唐宋时期
唐代 皮日休 :当晋献、骊姬之乱后,奚齐、卓子之死余,重耳在翟,夷吾居秦,以秦穆之力,制翟而安晋,其能必矣。夫重耳之贤也,天下知之。又其从者,足以相人国。如先立之,必能诛乱公子,去暴大夫,翼德于成周,宣化于汾晋。而穆公乃取公子挚之言,乃先置夷吾,是为惠公。公之人也,背内外之赂,诛本立之臣,燕先父之室。故生民兴诵,死者无报,卒身获于秦。而子杀于晋。呜呼!致是也,非晋人之罪,秦人之罪也。夫挚立八年,不善而去。鲧用三载,弗绩而诛。况晋惠公之在位,作宗庙之蠹蝎,为社稷之稂莠,一立十五年,其为害也大矣。今之学者,以秦穆为缪,尚疑其谥,得斯文也,可以谥缪为定。(《 秦穆谥缪论 》)
北宋 苏辙 :其后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楚庄王克陈入郑,得而不取,皆有伯者之风矣。然穆公听杞子之计,违蹇叔而用孟明,千里袭郑,覆师于殽,虽悔过自誓,列于《周书》,而不能东征诸夏以终成伯业。庄王使申舟聘齐,命无假道于宋。舟知必死,而王不听,宋人杀之。王闻其死,投袂而起,以兵伐宋,围之九月,与之盟而去之。虽号能服宋,然君子以为此不假道之师也。齐灵公、楚灵王之所为,王亦为之,而尚何以为伯乎?于乎,此二君者,皆贤君也。兵一不义,而几至于狼狈,不能与桓、文齿,而况其下者哉。(《苏辙集·五伯》)
  • 明清时期
明代 杨循吉 :当时称贤君,固未有出缪公之右者。而其亡也,三良殉而《黄鸟》之诗哀,或以为此缪公之遗命也,其言过矣。缪公之于晋也,怨其君而矜其民,不忍其饥而死也;缪公之于秦也,自悔其过,不忍杀败军之三大夫,岂以无罪之三良而命之从死,必不然也。惟孙泰山止责康公,而不及其他,此为得其情者。(《 史记评林 ·卷五·秦本纪》引)
明代 杨慎 :彼秦、宋、楚何为者哉?秦伯之缪也,宋伯之虏也,楚伯之寇也。缪虏寇何伯之有焉?自以为伯,不明也,人从而伯之,逐声也。且言秦缪何业而为伯哉?或曰:三置晋君非业与?杨子曰:是狐埋之而狐掘之也。奚其置!或曰:惠怀失之,重耳得之矣,奚其不置?曰:君子之置以已乱也。其上务正之,次定之,其下幸之。秦之置晋也,幸之而已矣。且不先置重耳而置惠、怀,使晋乱者终,一星而逾六闰,若缪公先惠、怀而死,则有人谁置?否则重耳先缪公而死,则欲置谁人?是晋乱终无已也。重耳之立,天也,非秦也。或曰:《秦誓》之书,孔子何以录也?曰:秦缪公口一时悔过而心终身遂非,孔子录之于《书》,惜其违百里奚而用孟明,取之也。君子之悔过也以质,小人之悔过也以文。秦缪公之悔文而已。故以为《书》之终焉。感世变焉,盖伤之也。《书》之《秦誓》也,犹《诗》之《黄鸟》也。皆刺也,非美也。如以《秦誓》为美也,则《黄鸟》亦美乎?或曰:置惠、怀者,公子挚之为也;用孟明者,公孙枝之为也。殉三良者,康公之为也。曰:挚则谋而公实听,是曰缪听;枝则举而公实任,是曰缪任;康则承而公实命,是曰缪命。三缪亦大矣,殆谥曰缪,宜哉。予故曰秦伯之缪者也。(《杨慎学案》所引《升庵集·卷五·二伯论》)
明代 凌稚隆 :①《吕氏春秋》云,百里奚未遇时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之献诸缪公,请属事焉。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无乃为天下笑乎?”枝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智也。境内将服大,谁暇笑哉?”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史记评林·卷五·秦本纪》) ②秦之能伯,穆公之贤,而秦故强耳。世乃以焚舟之勇为美谈,不知秦晋报复,暴兵千里,更四君而不休,皆孟明启之耳,孰谓其有功于晋哉。(《史记评林·卷五·秦本纪》) ③魏人哀三良云:“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生时等荣乐,既殁同忧患。谁言捐躯易,杀身成独唯。”味诗人之旨,则知三良下从穆公,突出其感恩殉主之谊,初非有遣之者。然后知东坡之论,所谓三子之殉君,亦犹齐二客之从田横,其说固有所本也。(《 史记评林 ·卷五·秦本纪》)
清代 高士奇 :秦穆公,春秋之贤诸侯也。骊姬之乱,晋君数弑,国几亡。穆公立夷吾,及夷吾背德,有韩原之战,执晋侯以归,而卒返之。晋饥,又输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则又置文公以定其难。襄王之未入也,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以晋文公纳之而止。此其天资仁厚,举动光伟,加于人一等矣。生平之失,惟贪烛之武东道主之言,而背晋;惑杞子、逢孙、杨孙之说,而袭郑,则皆利令智昏之所致耳。然自取败殽之后,素服郊次,深自怨艾,作悔过之誓。圣人序《书》,特列于百篇之末。日月之更,殆难以一眚掩矣。至其报恨王官,封尸殽坻,成济河焚舟之功焉。其举人之周,与人之壹,天下称之。孟明之始败也,曰:“孤实贪以祸夫子,夫子何罪?”及再败彭衙,三败取汪,犹不替孟明,因而增修国政,使赵成子闻声而知惧。子桑知人,而终信以视;楚杀得臣,晋人窃喜;鲁用曹沫,齐桓反地。其得失不深切著明哉?百里奚,虞之俘囚也,举之牛口之下;蹇叔贤而世莫知,五羖大夫荐达之,迎以为上大夫;由余,戎之贤臣也,及其来归,以客礼之。爰是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贺以金鼓。当是时,秦国之强,侪于齐、晋、荆楚,则亦改过不吝,用人惟己之所致矣。独其僻在西陲,礼未同于中国,而用于车氏之三子以殉。《黄鸟》之诗作焉,秦自此不复能东征矣。君子是以惜其盛德之累也。(《新史记(第一卷)》所引《 左传纪事本末 ·秦穆公霸西戎》)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灭掉虞国、虢国,俘虏了虞国大夫百里奚,把他当作陪嫁奴仆送到秦国。百里奚从秦国逃到宛城(今河南南阳),被楚国边境上的人逮捕。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贤才,想用重金赎买他,但怕楚国人不肯,就派人对楚国人说:“我的陪嫁奴仆在你手上,请允许我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楚国人得知后同意让秦穆公赎回百里奚。此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之后,秦穆公释放了百里奚,与他谈论国事,百里奚推辞称:“我是亡国之臣,怎么值得询问!”秦穆公称:“虞国国君不重用你,所以虞国灭亡了,并不是你的罪过。”并坚持询问,秦穆公与百里奚谈了三天,非常高兴,把国家的政事交给了百里奚,号称“五羖大夫”。 [1-2]

秦穆公 厚币迎蹇叔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秦穆公把国家的政事交给百里奚时,百里奚谦让说:“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有才能而世人不知道。我曾经出外求官,在齐国陷入困境而向䬹地人讨饭,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侍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得以躲过了齐国政变的那场灾祸,于是到了周朝的国都。 王子颓 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技术去求见他。等到王子颓想要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得以不跟王子颓一起被杀掉。我事奉虞君,蹇叔劝阻我。我知道虞君不会重用我,我实在是私心贪恋俸禄和官职,便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信蹇叔的话,得以逃脱灾祸;一次没有听信他的话,就遇上了虞君亡国的灾难:因此我了解他的才能。”于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礼迎接蹇叔,封蹇叔为上大夫。 [1-2]

秦穆公 食马之德

曾经,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 岐山 之下的三百多个乡里人捉得,并把马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三百多人,想要法办。秦穆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而不喝酒会伤害人。”于是秦穆公赐酒请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秦军与晋军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之间)交战时,秦穆公与部下纵马追赶脱离大部队的晋惠公,没有抓到晋惠公,反被晋军包围了。岐山之下吃掉秦穆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人听说秦国要攻打晋国时都要求参战,发现秦穆公被困后都冒死冲锋,以此报答食良马肉而被秦穆公赐酒和赦免的恩德。 [1-2]

秦穆公 烛之武退秦师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九月十日甲午,秦穆公、晋文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北),秦军驻扎在 汜水 南面。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国、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晋国的实力呢?晋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晋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听后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留在郑国协助戍守,然后撤军回国。
晋国大夫 子犯 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穆公的扶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军。 [46-47]

秦穆公 蹇叔哭师

秦穆公 西取由余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戎王派由余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国的宫室和积蓄的财富。由余看后,说:“这些东西如果让鬼神造出来,就是劳累了鬼神:如果让人造出来,也就苦了民众。”秦穆公对他的回答感到惊讶,便问他道:“中原各国用诗书礼乐法度治理国家,但还是时常有祸乱,如今戎夷没有这些东西,用什么来治理国家,不是很困难吗?”由余笑了笑说:“这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原因。自圣人黄帝创立了礼乐法度以后,自己亲自带头执行,也仅仅使天下小康。到了后代,国君一天天骄奢淫逸,依仗法度的权威来责罚督察下面的臣民。下面的人劳苦到了极点,就怨恨责怪上面不实行仁义,上下互相争夺,互相怨恨,互相屠杀,甚至达到灭绝全族的地步,都是因为这些原因啊。戎夷却不是这样。上面饱含着淳朴的德行来对待下面,下面怀着忠诚信义来事奉上面,一国的政事就好像一个人的事情那样治理得很好,弄不清治理好的原因是什么,这真是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
当时穆公返回宫中问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若有圣人,一定是值得担忧的事。如今由余贤能,是我国的祸患,你看要怎么办呢?”内史廖说:“戎王处在偏僻的角落,没有听到过中原各国的音乐。您试着送给他一批歌舞艺伎,以使他丧失志气;提由余请功,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扣留由余,让他不能按期返回。戎王感到奇怪,一定会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嫌隙,就可以俘获由余了。而且戎王喜欢音乐,一定会疏于政事。”秦穆公说:“好。”
于是和由余席子挨着席子地坐在一起,传递着盛菜肴的器皿进餐,把戎族的地形与兵力分布情况询问得清清楚楚,而后让内史廖把歌舞艺伎十六人送给戎王。戎王接受了,非常喜爱,整年迷恋,乐而忘返。这时秦国才将由余送回。由余屡次进谏,戎王都不听从,秦穆公又多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而归降秦国。 [1-2]

秦穆公 九方皋相马

据《列子·说符第八》记载,秦穆公曾问 伯乐 说:“你已经这么老了,子孙中还有能够派出去挑选良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良马能够从外表的体态、筋骨看出来。我有个曾经同我一块挑担卖柴的朋友,名叫 九方皋 ,这个人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请您接见他。”于是,秦穆公接见九方皋,派他外出挑选千里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向秦穆公报告说:“挑选到了,在沙丘那里。”秦穆公说:“什么样的马呀?”九方皋回答说:“母马,毛色纯黄。”秦穆公派人去牵马,却是公马,毛色纯黑。秦穆公不高兴,叫伯乐进来,说:“你所推荐去挑选马的人,竟然连马的毛色是什么、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哪里谈得上能挑选良马千里马呢?”伯乐长叹一声,说:“达到这样一种地步了啊!这正是相马能力超过我千万倍而难以计数的地方。如九方皋之所看视的,是天机不显的妙处,掌握的是内质之精,往往忽略外表之粗,重在蕴藏体内的力量而忽略外在的现象,见到的乃是天机妙处,不去看那些可以不看的毛色公母之类;只看所应当看的关键之处,而有意不看那些不必看的地方。九方皋的相马本事,在于寻找到比一般良马可贵的妙处。”九方皋选定的马牵来了,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马。 [95-96]
亲属成员
辈分
称谓
简介
先辈
高祖父
曾祖父
祖父
祖母
伯父
父亲
秦德公 ,名嘉,秦国第六任国君,鲁姬子所生。 [1-2]
叔父
平辈
长兄
次兄
妻子
后辈
长子
儿子
女儿
女儿
怀嬴 (辰嬴),先嫁 晋怀公 ,后嫁 晋文公
孙子
除表中所列外,据《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灵异部上》所引《列仙传》,秦穆公有个女儿 弄玉 ,嫁给 萧史 [97-98]

秦穆公 益国之数

对秦穆公益国之数,史料所载不一,《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作“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緜诸、绲戎、翟、䝠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 ;《韩非子·十过篇》作“益国十二”,与《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同;《史记正义·秦本纪》引韩安国称:“秦穆公都地方三百里,并国十四,辟地千里。”《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传第二十八》亦作“并国十四”;《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作“并国二十” [72-73] ;《 史记志疑 》则称:“千里之地,或能开辟,而益国十二,则未敢为信。”
因《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列出了具体的戎国国名,故大都数学者从此说。实际上,所谓“益国十二”,当包括由余参与的全面伐戎行动之前已被秦人征服的四个戎国,即秦武公时代征服的 彭戏氏 、邽、冀和秦穆公初年征服的茅津,加上緜诸、 绲戎 、翟、䝠之戎以及 义渠 、大荔、 乌氏 朐衍 之戎正是十二个。至于所谓“并国十四”,并未称“戎”,当含秦穆公所灭的梁国、芮国;所谓“并国二十,遂霸西戎”,“二十”可能是约言服国数量之多,不一定实有所指,也可能如《 史记索隐 》所论,“二十”是“十二”之误。 [100]
秦穆公去世后,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子舆奄息、子舆仲行、子舆针虎。 [1-2] 中国第一篇反对人殉的诗《 秦风·黄鸟 》就是讽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诗中描写了三良“临其穴,惴惴其懦”的形象,呼号“彼苍天者,歼我良人”,给人以深切的感染。对此,有人认为秦穆公以子车氏(即子舆氏)为殉因而得到“缪公”的恶谥,有人认为秦穆公“不仁”,有人认为秦穆公以后秦国一度衰落因也在这里。也有想为这件事辩护的,例如《史记正义》称:“应劭云,秦穆公与众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忽、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但就这段故事本身而言,秦穆公饮酒时的话并非一定要臣下为他殉葬,而三子也不见得为此一句话就那么甘心情愿而死,所以这种辩护并非有力的反驳。秦武公二十年(前678年)“初以人从死”,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秦穆公死时(前621年)是秦国 人殉制度 出现后50年左右,距秦国废除人殉制度还有200多年的时间,当时人殉还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秦穆公用人殉虽然是一种恶迹,但“不一定就是秦穆公自己的矛盾,这只是时代的矛盾的反映”。 [101]

秦穆公 谥号争议

关于秦穆公的谥号,历来说法不一。 梁玉绳 汉书人表考 ·卷四》称:“秦伯之谥,《公羊》《史记》作‘缪’,与‘穆’同。而《史记·蒙恬传》《 风俗通 ·皇霸篇》以‘缪’为恶谥,读靡幼反,宋 姚铉 唐文粹 》有 皮日休 《秦穆论谥》及明 杨慎 《二伯论》并从之。惟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云:‘《 论衡 》言秦穆为缪,音谬,可笑也。’” 其中,唐代皮日休在《秦穆谥缪论》中援引晋献公死后秦穆公不先立“贤公子”重耳,却立“不仁”的夷吾为惠公的事实而大发议论说:“圣人务安民,不先置不仁以见其仁也,不先用不德以见其德焉。苟如是,是见危者已坠而欲援,观斗者将死而方救。”把夷吾回到晋国之后“背内外之赂,诛本立之臣,蒸先父之室,故生民兴诵,而子杀于晋”,全归罪于秦穆公,认为都是秦穆公违背圣人的准则,做事荒谬造成的,断言秦穆公“谥曰‘缪’”是不可更易的。 [101] 清代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 ·卷四》亦称:“古书‘昭穆’之‘穆’,与谥法之‘缪’,二字相乱。《 礼记 ·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为穆,声之误也。’《史记·蒙恬传》:‘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然则秦缪公之谥,当读如缪,所谓名与实爽曰缪也。蒙恬(当作蒙毅)秦人,其言必有自矣。”
但秦穆公以前的秦国国君,自 秦庄公 、秦襄公至秦桓公、 秦景公 ,功绩都远不如秦穆公,而都能得到美号,秦穆公独独因为小的过失而得恶谥,并不可通。 [102] “秦穆公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 凤翔区 城东大街毡匠巷南端,文化路 凤翔县博物馆 内。民国末年,陵园被附近农户辟为耕地。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秦穆公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政府收回墓地附近被耕种的土地,在墓地四周筑起围墙,并重建陵园。早年,墓园占地约0.667公顷;墓冢在园内中心部位,坟丘呈覆斗型高约5~6米;墓区有大面积夯土和先秦瓦片堆积。现仿古大门外竖有清代 乾隆 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 毕沅 所书“秦穆公墓”碑,民国时凤翔县县长 毛炳文 所立之碑,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及凤翔县人民政府所立石碑四通。 [103-104]
“秦穆公墓”遗址因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的题记而得名,自20世纪80年代雍城南指挥、三岔秦公陵园(距雍城西南约7公里)相继被发现,且“秦穆公墓”与“平地起坟、不封不树”的秦陵大墓埋葬制度不符,学者对古人所认定的“秦穆公墓”性质提出了质疑。2008年夏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雍城遗址考古队通过实地详细调查与勘探,证实“秦穆公墓”是战国时期雍城城内靠近北城墙处的一座高台建筑。该夯土台系夯筑,其结构为正方体的内收台阶结构,已知底座边长为38米,由于风雨剥蚀,其台阶数及台高不详。其性质可能是礼仪性建筑。 [105] 2018年, 北京大学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和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合作,对 雍城遗址 的核心区即马家庄一号建筑(宗庙建筑)与马家庄三号建筑之间的一组建筑遗址进行发掘,结果发现建筑基槽、夯土、建筑外围垫土等遗迹,并且马家庄宫区由内、外壕沟构成“内城”和“外城”。“内城”以马家庄一号建筑为中心,较有规律地分布着密集的大型建筑遗址。其中,宗庙遗址以西的几座建筑遗址,单体建筑面积数倍于宗庙单体建筑遗迹,表明这几座大型建筑遗址可能为高台建筑。从其与宗庙一号建筑遗址位置及“左祖右社”(营建国都的规制:指宫殿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禝)的关系推断,可能为春秋时期秦穆公所筑之宫殿群,即朝寝建筑。 [106]

秦穆公 文学形象

在明代文学家 冯梦龙 所著历史演义小说《 东周列国志 》中,秦穆公主要在第三十六回《晋吕郤夜焚公宫 秦穆公再平晋乱》和第四十六回《楚商臣宫中弑父 秦穆公崤谷封尸》出现。 [107-108]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宣公元年,卫、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穨。三年,郑伯、虢叔杀子穨而入惠王。四年,作密畤,与晋战河阳,胜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齐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公。缪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䬹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又杀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郤芮之计也。原君以利急召吕、郤,吕、郤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郤。吕、郤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阴用豹。 左传·僖公九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九年》:九月,晋献公卒,里克、邳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初,献公使苟息傅奚齐,公疾,召之,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稽首而对曰:”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公曰:“何谓忠贞?”对曰:“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苟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苟息曰:“将死之!”里克曰:“无益也。”荀叔曰:“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虽无益也,将焉辟之?且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我欲无贰而能谓人已乎?”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苟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苟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苟息死之。君子曰:“《诗》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荀息有焉。”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晋,及高梁而还,讨晋乱也。令不及鲁,故不书。晋却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秦伯谓却芮曰:“公子谁恃?”对曰:“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公谓公孙枝曰:“夷吾其定乎?”对曰:“臣闻之,唯则定国。《诗》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谓也。又曰:‘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今其言多忌克,难哉!”公曰:“忌则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左传·僖公十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十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丕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冬,秦伯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子。邵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歆、累虎、特官、山祁,皆里、丕之党也。丕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左传·僖公十一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十一年》: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晋惠公)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菑流行,国家代有,救菑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 左传·僖公十三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手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晋惠公)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六年春,秦缪公将兵伐晋。晋惠公谓庆郑曰:“秦师深矣,柰何?”郑曰:“秦内君,君倍其赂;晋饥秦输粟,秦饥而晋倍之,乃欲因其饥伐之:其深不亦宜乎!”晋卜御右,庆郑皆吉。公曰:“郑不孙。”乃更令步阳御戎,家仆徒为右,进兵。九月壬戌,秦缪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惠公马騺不行,秦兵至,公窘,召庆郑为御。郑曰:“不用卜,败不亦当乎!”遂去。更令梁繇靡御,虢射为右,辂秦缪公。缪公壮士冒败晋军,晋军败,遂失秦缪公,反获晋公以归。秦将以祀上帝。晋君姊为缪公夫人,衰绖涕泣。公曰:“得晋侯将以为乐,今乃如此。且吾闻箕子见唐叔之初封,曰‘其后必当大矣’,晋庸可灭乎!”乃与晋侯盟王城而许之归。晋侯亦使吕省等报国人曰:“孤虽得归,毋面目见社稷,卜日立子圉。”晋人闻之,皆哭。秦缪公问吕省:“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惧失君亡亲,不惮立子圉也。不惮立子圉,曰‘必报雠,宁事戎、狄’。其君子则爱君而知罪,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此二故,不和。”于是秦缪公更舍晋惠公,餽之七牢。十一月,归晋侯。晋侯至国,诛庆郑,修政教。谋曰:“重耳在外,诸侯多利内之。”欲使人杀重耳于狄。重耳闻之,如齐。八年,使太子圉质秦。 左传·僖公十四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仇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其悔是哉!” 左传·僖公十五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十五年》:秋,伐厉,以救徐也。晋侯之入也,秦穆姬属贾君焉,且曰:“尽纳群公子。”晋侯烝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夫狐蛊,必其君也。《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实落材亡,不败何待?”三败及韩。……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韩简退曰:“吾幸而得囚。”壬戌,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公号庆郑。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韩简,虢射为右,辂秦伯,将止之。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慼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大夫请以入。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晋人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不如杀之,无聚慝焉。”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而杀其君,祗以成恶。且史佚有言曰:‘无始祸,无怙乱,无重怒。’重怒难任,陵人不祥。”乃许晋平。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雠,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慼,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蛾析谓庆郑曰:“盍行乎?”对曰:“陷君于败,败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将焉入?”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一月,晋侯归。丁丑,杀庆郑而后入。是岁,晋又饥,秦伯又饩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闻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晋其庸可冀乎?姑树德焉,以待能者。”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 左传·僖公十七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十七年》: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晋惠公)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民力罢怨,其众数相惊,曰“秦寇至”,民恐惑,秦竟灭之。 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司马迁《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第二》:(秦穆公十九年)灭梁。梁好城,不居,民罢,相惊,故亡。 左传·僖公十九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十九年》: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 司马迁《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晋惠公)十三年,晋惠公病,内有数子。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乃谋与其妻俱亡归。秦女曰:“子一国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子圉遂亡归晋。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子圉之亡,秦怨之,乃求公子重耳,欲内之。子圉之立,畏秦之伐也。乃令国中诸从重耳亡者与期,期尽不到者尽灭其家。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弗肯召。怀公怒,囚狐突。突曰:“臣子事重耳有年数矣,今召之,是教之反君也。何以教之?”怀公卒杀狐突。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郄之党为内应,杀怀公于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赵衰歌黍苗诗。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 《韩非子·十过》: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日:“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箜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令其宗庙不拔除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口:“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而信宣于诸侯,今为可矣。”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公曰:“吾不堪也。”对曰:“周礼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筮之,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晋侯辞秦师而下。三月甲辰,次于阳樊。右师围温,左师逆王。……秋,秦、晋伐鄀。楚鬬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书,伪与子仪、子边盟者。商密人惧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憖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鬬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郄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彊,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 左传·僖公三十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厄矣。”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吕氏春秋·卷第十六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吕氏春秋·卷第十六·悔过》:昔秦缪公兴师以袭郑,蹇叔谏曰:“不可。臣闻之,袭国邑,以车不过百里,以人不过三十里,皆以其气之趫与力之盛,至,是以犯敌能灭,去之能速。今行数千里、又绝诸侯之地以袭国,臣不知其可也。君其重图之。”缪公不听也。蹇叔送师于门外而哭曰:“师乎!见其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有子曰申与视,与师偕行。蹇叔谓其子曰:“晋若遏师必于殽。女死不于南方之岸,必于北方之岸,为吾尸女之易。”缪公闻之,使人让蹇叔曰:“寡人兴师,未知何如?今哭而送之,是哭吾师也。”蹇叔对曰:“臣不敢哭师也。臣老矣,有子二人,皆与师行,比其反也,非彼死则臣必死矣,是故哭。”师行过周,王孙满要门而窥之,曰:“呜呼!是师必有疵。若无疵,吾不复言道矣。夫秦非他,周室之建国也。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左右皆下,以为天子礼。今袀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力则多矣,然而寡礼,安得无疵?”师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奚施将西市于周,道遇秦师,曰:“嘻!师所从来者远矣,此必袭郑。”遽使奚施归告,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曰:“寡君固闻大国之将至久矣。大国不至,寡君与士卒窃为大国忧,日无所与焉,惟恐士卒罢弊与糗粮匮乏。何其久也,使人臣犒劳以璧,膳以十二牛。”秦三帅对曰:“寡君之无使也,使其三臣丙也、秫也、视也于东边候㬐之道,过是,以迷惑陷入大国之地。”不敢固辞,再拜稽首受之。三帅乃惧而谋曰:“我行数千里、数绝诸侯之地以袭人,未至而人已先知之矣,此其备必已盛矣。”还师去之。当是时也,晋文公适薨,未葬。先轸言于襄公,曰:“秦师不可不击也,臣请击之。”襄公曰:“先君薨,尸在堂,见秦师利而因击之,无乃非为人子之道欤?”先轸曰:“不吊吾丧,不忧吾哀,是死吾君而弱其孤也。若是而击,可大彊。臣请击之。”襄公不得已而许之。先轸遏秦师于殽而击之,大败之,获其三帅以归。缪公闻之,素服庙临,以说于众曰:“天不为秦国,使寡人不用蹇叔之谏,以至于此患。”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原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乡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齐国庄子来聘,自郊劳至于赠贿,礼成而加之以敏。臧文仲言于公曰:“国子为政,齐犹有礼,君其朝焉!臣闻之,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絰,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左传·文公二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文公二年》: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二月,晋侯御之。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王官无地御戎,狐鞫居为右。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晋人谓秦“拜赐之师”。……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脩国政,重施于民。……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卿不书,为穆公故,尊秦也,谓之崇德。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譁,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 左传·文公三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文公三年》: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来赴,吊如同盟,礼也。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君子是以知秦穆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四年)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日:“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 吕氏春秋·卷第二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吕氏春秋·卷第二·贵生》: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左传·文公四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文公四年》:秋,晋侯伐秦,围刓、新城,以报王官之役。楚人灭江,秦伯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大夫谏,公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惧也!” 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秦缪公)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左传·文公六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左传·文公六年》: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竝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着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刘欢.秦穆公的思想研究[J].今古文创,2022(21):62-64.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张文祥.秦穆公外交思想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0-54,63.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公羊传·文公十二年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太平御览·卷六百三十六·刑法部二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七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新书·卷一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大戴礼记·保傅第四十八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东汉)王充 著.论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09月第1版:225. 风俗通义·皇霸卷一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周绍良 主编.全唐文新编·第4部·第2册[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9672. 彭诗琅 主编;(宋)苏辙 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部·苏辙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03月第1版:181-182. 张大可,丁德科 通解.史记通解:第一册·史记十二本纪[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06月第1版:291. (明)凌稚隆 辑校;(明)李光缙 增补;于亦时 整理.史记评林(1)[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298-299. 秦际明 著.杨慎学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05月第1版:294. (明)凌稚隆 辑校;(明)李光缙 增补;于亦时 整理.史记评林(1)[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283-284. (明)凌稚隆 辑校;(明)李光缙 增补;于亦时 整理.史记评林(1)[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296. 韩泰伦 主编.新史记(第一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03月第1版:275-276. 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司马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秦缪公立,病卧五日不寤;寤,乃言梦见上帝,上帝命缪公平晋乱。史书而记藏之府。而后世皆曰秦缪公上天。 列子·说符第八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列子·说符第八》: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灵异部上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灵异部上·仙道》:《列仙传》曰:“萧史,秦缪公时,善吹箫,能致白鹄孔雀,公女字弄玉,好之,以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皇飞去,故秦氏作凤女祠,雍宫世有箫声。” 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祝中熹.论秦穆公[J].陇右文博,2006(1):26-36. 林剑鸣,刘宝才.论秦穆公[J].人文杂志,1980(6):30-38,55. 唐志辉.论秦穆公与秦繆公[J].鸡西大学学报,2012(2):125-126. .宝鸡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18-05-18 [引用日期2023-01-04]
  • .凤翔县人民政府 .2020-04-10 [引用日期2023-01-04]
  • 最新考古证实:“秦穆公墓”不是墓 只是一座高台 .中国新闻网 .2009-01-21 [引用日期2023-01-04]
  • 秦雍城建筑遗址或发现秦穆公所筑宫殿群 .凤凰网 .2019-01-24 [引用日期2023-01-04]
  •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六回·晋吕郤夜焚公宫 秦穆公再平晋乱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楚商臣宫中弑父 秦穆公殽谷封尸 .国学导航 [引用日期2023-01-04]
  • 《东周列国·春秋篇》:当年被吐槽 如今成经典 .央视网 .2019-04-14 [引用日期2023-01-04]
  • 电视剧《武当一剑》热播 演员鄂布斯演绎一代枭雄努尔哈赤 .大众网 .2021-04-16 [引用日期2023-01-04]
  • 王龙华张一山蒲巴甲 三兄弟演绎春秋风云 .苏州广播电视报 .2019-03-08 [引用日期2023-01-04]
  • 卢延光 绘画;吴绿星 撰.中国一百帝王图[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