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把俘虏的
虞国
大夫百里傒(即
百里奚
)当作陪嫁奴仆送到秦国。百里奚出逃时被
楚国
边境上的人逮捕。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贤才,想用重金赎买他,但怕楚国人不肯,就派人以赎回陪嫁奴仆的名义,成功用五张黑公羊皮从楚国人手中赎回百里奚。之后,秦穆公释放了百里奚,与他谈论国事,遭到百里奚推辞。秦穆公坚持询问,与百里奚谈了三天,非常高兴,把国家的政事交给了百里奚,号称“
五羖大夫
”。百里奚推荐
蹇叔
,于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礼迎接蹇叔,封蹇叔为上大夫。秋季,秦穆公亲自带兵攻打
晋国
,在河曲(今山西永济南)打了一仗。
晋献公
的妃子
骊姬
作乱,太子申生死于新城,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出逃。
[1-2]
秦穆公
暗用丕豹
秦穆公十年(前650年)四月,
周公忌父
、王子党会合隰朋立公子夷吾为晋侯,史称“
晋惠公
”。晋惠公杀了里克,并派
丕郑
感谢秦国,背弃信约,不把河西八城给秦国。丕郑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害怕,于是与秦穆公商量说:“晋国人并不想要晋惠公,其实想要公子重耳。如今晋惠公背弃信约而且杀死里克,都是吕甥、却芮的主意。希望您用利诱的办法赶紧召来吕甥、却芮,二人一来,那么再护送公子重耳回晋国就容易了。”秦穆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冬季,秦穆公派泠至与丕郑回晋国,召吕甥、却芮。吕甥、却芮等人怀疑丕郑有阴谋,便建议晋惠公杀了丕郑、
祁举
及二人的党羽七舆大夫。丕郑的儿子
丕豹
逃到秦国,劝秦穆公说:“晋国国君无道,百姓叛离,可以借这个机会去攻打晋国。如果讨伐他,百姓肯定会赶他走。”秦穆公说:“如果夷吾失去百姓,怎么还能杀掉大臣?晋国的百姓如果都像你一样纷纷逃离祸难,还怎么能赶走国君呢?”没有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暗中重用他。
[1-2]
[11-12]
秦穆公十一年(前649年)夏季,王子带号召扬、拒、泉、皋、伊雒的戎人一同攻打西周京师,侵入王城,火烧东门。秦穆公、晋惠公派兵进攻戎人以救援周王室。
[13-14]
春秋时期形势图
秦穆公十三年(晋惠公四年,前648年)冬季,晋国大旱,派人来秦国请求援助粮食。
丕豹
劝说秦穆公不要给,要趁着晋国饥荒去攻打晋国。秦穆公去问
公孙支
,公孙支说:“饥荒与丰收是交替出现的事,不能不给。”又问百里奚,百里奚说:“夷吾得罪了您,他的百姓有什么罪?”秦穆公采纳百里奚、公孙支的意见,最后还是给晋国提供粮食。水路用船,陆路用车给晋国运去粮食,从雍都(今陕西凤翔)出发,源源不断地直到绛城(今山西翼城东南),史称“
泛舟之役
”。
[1-2]
[15-19]
秦穆公
俘获晋惠
秦穆公十四年(前646年),秦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借粮食。晋惠公与群臣商议,
虢射
说:“趁秦国饥荒而攻打秦国,可以取得大成功。”晋惠公听从了虢射的建议,不给秦国提供粮食。
[1-2]
[22-23]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晋惠公发兵攻打秦国,秦穆公大怒,任命丕豹为将军,亲自统兵迎战。九月,晋惠公迎战秦军,派韩简侦察敌情以及前去约战。十四日壬戌,两军在韩原(今山西
河津
、万荣之间)交战。晋惠公脱离大部队,与秦军争夺财物,车马陷在泥淖中,盘旋不得出。秦穆公与部下纵马追赶他,没有抓到晋惠公,反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秦穆公,秦穆公受伤。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秦穆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人为报“食马之德”而驱马冲入晋军,晋军撤掉包围,使得秦穆公脱险而晋惠公反被生擒。于是,秦穆公俘虏晋惠公而归,在全国传下命令:“大家都斋戒独宿,我将要用晋惠公祭祀上帝。”周襄王听说这件事后,说:“晋惠公是我的同姓。”替晋惠公向秦穆公说情。晋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听说晋惠公被带回秦国,便领着太子罃、公子弘和女儿简璧,登上高台,站在柴草之上,准备自焚而亡,让人身着丧服去迎接秦穆公,并说:“上天降下灾祸,致使两国不是以赠送玉帛这种正常的礼节相见,而是以兵戎相见。如果您让晋惠公早上进入国都,我晚上就自焚;晚上进入,我早上自焚。请国君考虑。”秦穆公只好安排晋惠公住在
灵台
。秦国大夫请求把晋惠公带回国都,秦穆公说:“我俘获了晋惠公,以为是成就了一件大事,可是如今天子为他求情,夫人也为此事而忧愁。如果因此而造成夫人自杀,那还有什么用呢?对大夫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况且晋国人以忧伤来感动我,指着天地和我相约。不考虑他们的忧伤,就会增加他们对我的怨恨;我不履行自己的诺言,就是背叛了天地。增加怨恨会使我难以承受,背叛天地则不吉祥,一定要放晋惠公回国。”
公子絷
说:“我看不如杀了他,以免使他继续作恶。”公孙支说:“让他回国,把他的太子作为人质,一定对我们大大有利。如今还不能将晋国灭亡,如果杀掉了它的国君,只能导致更坏的恶果。并且史佚曾说过:‘不要首先发动祸难,不要依靠动乱获利,不要增加相互间的怨怒。’增加怨怒使人承受不了,欺侮别人则不吉祥。”便同意和晋国讲和。晋惠公派郤乞回国通知吕甥,并召他前来谈判。
[1-2]
[24-25]
秦穆公二十二年(前638年),晋惠公患病,太子圉得知后说:“梁国是我母亲的家乡,秦国却灭了它。我兄弟众多,晋惠公百年后,秦国必定留住我,晋国也不会重视我,而改立晋惠公的其他公子。”并与妻子谋划一起逃回晋国。其妻不肯跟从,于是太子圉逃回晋国。次年(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即位为君,史称“
晋怀公
”。秦穆公对晋怀公的逃离十分恼恨,就从楚国迎来晋国公子重耳,并把原来晋怀公的妻子嫁给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开始时谢绝,后来就接受了。秦穆公对公子重耳更加以礼厚待。
[1-2]
[35-36]
秦穆公二十五年(前635年),
周襄王
派人向晋国、秦国通报发生祸乱的情况。春季,秦穆公领兵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护送天子回朝。晋文公听到
狐偃
的建议后让卜偃占卜。根据占卜结果,晋文公托辞让秦穆公退兵,自己则带兵顺黄河而下,护送周襄王回朝,并杀死王子带。秋季,秦穆公和晋文公出兵攻打
鄀国
,
楚国
的
斗克
、屈御寇率领申县、息县军队守卫商密(在今河南淅川一带)。秦军经过
析邑
(今河南内乡一带),将自己的士兵捆起来假装俘虏,包围了商密,黄昏时逼近城下。夜里掘地杀牲,把盟书放在上面,伪装成和斗克、屈御寇歃血盟誓的样子。商密人害怕了,说:“秦国人已占领析地了,戍守的斗克、屈御寇背叛了我们!”于是投降了秦军。秦军将申公斗克、息公屈御寇囚禁回国。
[1-2]
[39-40]
秦穆公二十八年(前632年)夏季四月初一日戊辰,秦国的小子憖和晋文公、宋成公、齐国的归父、崔夭率军驻扎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初二日己已,同楚国军队交战,楚军大败。
[41-42]
秦穆公
秦晋相争
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年)冬季,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国,声称秘密派兵前去可以占领郑国的国都。秦穆公不顾蹇叔和百里奚的劝阻,执意发兵攻打郑国,召见百里奚的儿子
孟明视
、蹇叔的儿子
西乞术
及
白乙丙
三人,让他们率军从东门外出发。
[1-2]
[49-50]
[51-52]
此时,晋文公还没有安葬,其太子
晋襄公
得知滑邑被灭的消息后发愤说:“秦国欺辱我丧父,趁丧事期间攻破我们的滑邑。”于是晋襄公发布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军队参加,染黑了丧服,让梁弘为他驾车,让莱驹为牟右。夏季四月十三日辛巳,晋军在
崤山
(今河南渑池西)堵截秦军,使秦军没有一人逃脱,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俘虏回国都。晋文公的夫人是秦国宗室之女,为被俘的三位将军向请求晋襄公说:“秦穆公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希望让这三个人回去,使得我国国君能亲自快意地煮死他们。”晋襄公答应了她的请求,放三人回秦国。三人回到秦国,秦穆公身穿白衣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向三人哭着说:“我不听百里奚、
蹇叔
的话,使你们三人受到屈辱,你们又有什么罪呢?你们要发奋雪耻,不要懈怠。”之后让他们三人官复原职,更加器重他们。
[1-2]
[51-52]
[54-55]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或三十五年(前625年)春季,秦穆公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以报
崤之战
之仇,晋襄公领兵抵抗。二月七日,两军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交战。秦军大败,孟明视等退兵返回国。晋国人把秦军称为“前来拜谢恩德的部队。”但秦穆公还是任用了孟明视,孟明视更加努力于修明政事,给百姓以更大的好处。冬季,晋国的
先且居
、宋国的公子成、
陈国
的
辕选
、郑国的
公子归生
攻打秦国,夺取了汪地(今陕西澄城西),到达彭衙后撤军,报了
彭衙之战
的仇。
[1-2]
[56-58]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再次重用孟明视等人,派他们领兵攻打晋国。秦军渡过黄河后就焚烧渡船,把晋军打得大败,攻取了王官(今山西闻喜南)和鄗地(今山西闻喜西),报了崤之战的仇。晋国人都守着城池,不敢出战。于是,秦穆公从茅津渡过黄河,筑坟埋葬从前在崤山战死的秦军士兵,为他们追悼发丧,痛哭了三天。秦穆公面对全军发誓说:“将士们!听着,不要喧哗,我向你们发誓。古代的人向老年人请教,就没有办错的事。为了反思我不采纳蹇叔、百里奚的劝谏而犯下的过错,所以作了这篇誓词,让后代记住我的过失。”
[1-2]
[59-61]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戎王听说穆公贤明,派
由余
到秦国考察。秦穆公向他展示秦国的宫室和积蓄的财富,对由余看后的回答感到惊讶,便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方法,得到回答后发现由余贤能,于是采用内史廖的建议,最终让由余离开戎王而归降秦国。秦穆公用接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询问攻打戎族的方式。
[1-2]
秦穆公
良臣从死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邑(今陕西凤翔东南),陪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秦国的良臣子舆奄息、子舆仲行、子舆针虎也在陪葬者之列。秦国人哀悼他们,为他们作了《
黄鸟
》一诗。
[1-2]
[68-70]
秦穆公
政治
客卿制度
秦穆公二十九年(前631年),秦穆公派小子憖参与鲁国、晋国、宋国、齐国、陈国等的翟泉(位于洛阳城内)之盟。
[43-44]
春秋时期
孔子
: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纍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史记
·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春秋时期
左丘明
:①君子是以知秦穆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诗》曰:“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诒阙孙谋,以燕翼子”,子桑有焉。(《
左传
·文公三年》)
②君子曰:“《诗》云:‘惟彼二国,其政不获,惟此四国,爰究爰度。’其秦穆之谓矣?”(《
左传
·文公四年》)
战国时期
公羊高
:遂者何?秦大夫也。秦无大夫,此何以书?贤缪公也。何贤乎缪公?以为能变也。其为能变奈何?惟諓諓善竫言。俾君子易怠。而况乎我多有之,惟一介断断焉无他技。其心休休,能有容,是难也。(《公羊传·文公十二年》)
战国时期
尸佼
:秦穆公明于听狱。断刑之日,揖士大夫曰:“寡人不敏,使民入于刑,寡人与有戾焉。二三子各据尔官,无使民困于刑。”缪公非乐刑民,不得己也。此其所以善刑也。(《
太平御览
·卷六百三十六·刑法部二·叙刑下》所引《
尸子
》)
战国时期
秦孝公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1-2]
秦代
蒙恬
: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七》)
西汉
贾谊
:“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
新书
·卷一·过秦上》)
西汉
匡衡
: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国贵恕。(《
汉书
·卷八十一·匡张孔马传第五十一》)
西汉
戴德
:“穆公以显名尊号,二世以刺于望夷之宫。”(《
大戴礼记
·保傅第四十八》)
东汉
王充
:“楚庄王好猎,樊姬为之不食鸟兽之肉;秦缪公好淫乐,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音。”(《
论衡
·卷第十四·谴告篇》)
东汉
应劭
:《春秋》说,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五伯也。……而缪公受郑甘言,置戍而去,违黄发之计,而遇殽之败,杀贤臣百里奚,以子车氏为殉,诗《黄鸟》之所为作,故谥曰缪。(《
风俗通义
·皇霸卷一·五伯》)
唐代
皮日休
:当晋献、骊姬之乱后,奚齐、卓子之死余,重耳在翟,夷吾居秦,以秦穆之力,制翟而安晋,其能必矣。夫重耳之贤也,天下知之。又其从者,足以相人国。如先立之,必能诛乱公子,去暴大夫,翼德于成周,宣化于汾晋。而穆公乃取公子挚之言,乃先置夷吾,是为惠公。公之人也,背内外之赂,诛本立之臣,燕先父之室。故生民兴诵,死者无报,卒身获于秦。而子杀于晋。呜呼!致是也,非晋人之罪,秦人之罪也。夫挚立八年,不善而去。鲧用三载,弗绩而诛。况晋惠公之在位,作宗庙之蠹蝎,为社稷之稂莠,一立十五年,其为害也大矣。今之学者,以秦穆为缪,尚疑其谥,得斯文也,可以谥缪为定。(《
秦穆谥缪论
》)
北宋
苏辙
:其后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楚庄王克陈入郑,得而不取,皆有伯者之风矣。然穆公听杞子之计,违蹇叔而用孟明,千里袭郑,覆师于殽,虽悔过自誓,列于《周书》,而不能东征诸夏以终成伯业。庄王使申舟聘齐,命无假道于宋。舟知必死,而王不听,宋人杀之。王闻其死,投袂而起,以兵伐宋,围之九月,与之盟而去之。虽号能服宋,然君子以为此不假道之师也。齐灵公、楚灵王之所为,王亦为之,而尚何以为伯乎?于乎,此二君者,皆贤君也。兵一不义,而几至于狼狈,不能与桓、文齿,而况其下者哉。(《苏辙集·五伯》)
明代
杨循吉
:当时称贤君,固未有出缪公之右者。而其亡也,三良殉而《黄鸟》之诗哀,或以为此缪公之遗命也,其言过矣。缪公之于晋也,怨其君而矜其民,不忍其饥而死也;缪公之于秦也,自悔其过,不忍杀败军之三大夫,岂以无罪之三良而命之从死,必不然也。惟孙泰山止责康公,而不及其他,此为得其情者。(《
史记评林
·卷五·秦本纪》引)
明代
杨慎
:彼秦、宋、楚何为者哉?秦伯之缪也,宋伯之虏也,楚伯之寇也。缪虏寇何伯之有焉?自以为伯,不明也,人从而伯之,逐声也。且言秦缪何业而为伯哉?或曰:三置晋君非业与?杨子曰:是狐埋之而狐掘之也。奚其置!或曰:惠怀失之,重耳得之矣,奚其不置?曰:君子之置以已乱也。其上务正之,次定之,其下幸之。秦之置晋也,幸之而已矣。且不先置重耳而置惠、怀,使晋乱者终,一星而逾六闰,若缪公先惠、怀而死,则有人谁置?否则重耳先缪公而死,则欲置谁人?是晋乱终无已也。重耳之立,天也,非秦也。或曰:《秦誓》之书,孔子何以录也?曰:秦缪公口一时悔过而心终身遂非,孔子录之于《书》,惜其违百里奚而用孟明,取之也。君子之悔过也以质,小人之悔过也以文。秦缪公之悔文而已。故以为《书》之终焉。感世变焉,盖伤之也。《书》之《秦誓》也,犹《诗》之《黄鸟》也。皆刺也,非美也。如以《秦誓》为美也,则《黄鸟》亦美乎?或曰:置惠、怀者,公子挚之为也;用孟明者,公孙枝之为也。殉三良者,康公之为也。曰:挚则谋而公实听,是曰缪听;枝则举而公实任,是曰缪任;康则承而公实命,是曰缪命。三缪亦大矣,殆谥曰缪,宜哉。予故曰秦伯之缪者也。(《杨慎学案》所引《升庵集·卷五·二伯论》)
明代
凌稚隆
:①《吕氏春秋》云,百里奚未遇时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之献诸缪公,请属事焉。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无乃为天下笑乎?”枝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智也。境内将服大,谁暇笑哉?”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史记评林·卷五·秦本纪》)
②秦之能伯,穆公之贤,而秦故强耳。世乃以焚舟之勇为美谈,不知秦晋报复,暴兵千里,更四君而不休,皆孟明启之耳,孰谓其有功于晋哉。(《史记评林·卷五·秦本纪》)
③魏人哀三良云:“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生时等荣乐,既殁同忧患。谁言捐躯易,杀身成独唯。”味诗人之旨,则知三良下从穆公,突出其感恩殉主之谊,初非有遣之者。然后知东坡之论,所谓三子之殉君,亦犹齐二客之从田横,其说固有所本也。(《
史记评林
·卷五·秦本纪》)
清代
高士奇
:秦穆公,春秋之贤诸侯也。骊姬之乱,晋君数弑,国几亡。穆公立夷吾,及夷吾背德,有韩原之战,执晋侯以归,而卒返之。晋饥,又输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则又置文公以定其难。襄王之未入也,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以晋文公纳之而止。此其天资仁厚,举动光伟,加于人一等矣。生平之失,惟贪烛之武东道主之言,而背晋;惑杞子、逢孙、杨孙之说,而袭郑,则皆利令智昏之所致耳。然自取败殽之后,素服郊次,深自怨艾,作悔过之誓。圣人序《书》,特列于百篇之末。日月之更,殆难以一眚掩矣。至其报恨王官,封尸殽坻,成济河焚舟之功焉。其举人之周,与人之壹,天下称之。孟明之始败也,曰:“孤实贪以祸夫子,夫子何罪?”及再败彭衙,三败取汪,犹不替孟明,因而增修国政,使赵成子闻声而知惧。子桑知人,而终信以视;楚杀得臣,晋人窃喜;鲁用曹沫,齐桓反地。其得失不深切著明哉?百里奚,虞之俘囚也,举之牛口之下;蹇叔贤而世莫知,五羖大夫荐达之,迎以为上大夫;由余,戎之贤臣也,及其来归,以客礼之。爰是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贺以金鼓。当是时,秦国之强,侪于齐、晋、荆楚,则亦改过不吝,用人惟己之所致矣。独其僻在西陲,礼未同于中国,而用于车氏之三子以殉。《黄鸟》之诗作焉,秦自此不复能东征矣。君子是以惜其盛德之累也。(《新史记(第一卷)》所引《
左传纪事本末
·秦穆公霸西戎》)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献公灭掉虞国、虢国,俘虏了虞国大夫百里奚,把他当作陪嫁奴仆送到秦国。百里奚从秦国逃到宛城(今河南南阳),被楚国边境上的人逮捕。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有贤才,想用重金赎买他,但怕楚国人不肯,就派人对楚国人说:“我的陪嫁奴仆在你手上,请允许我用五张黑公羊皮赎回。”楚国人得知后同意让秦穆公赎回百里奚。此时,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之后,秦穆公释放了百里奚,与他谈论国事,百里奚推辞称:“我是亡国之臣,怎么值得询问!”秦穆公称:“虞国国君不重用你,所以虞国灭亡了,并不是你的罪过。”并坚持询问,秦穆公与百里奚谈了三天,非常高兴,把国家的政事交给了百里奚,号称“五羖大夫”。
[1-2]
秦穆公
厚币迎蹇叔
秦穆公五年(前655年),秦穆公把国家的政事交给百里奚时,百里奚谦让说:“我不如我的朋友蹇叔。蹇叔有才能而世人不知道。我曾经出外求官,在齐国陷入困境而向䬹地人讨饭,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侍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使我得以躲过了齐国政变的那场灾祸,于是到了周朝的国都。
王子颓
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技术去求见他。等到王子颓想要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得以不跟王子颓一起被杀掉。我事奉虞君,蹇叔劝阻我。我知道虞君不会重用我,我实在是私心贪恋俸禄和官职,便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信蹇叔的话,得以逃脱灾祸;一次没有听信他的话,就遇上了虞君亡国的灾难:因此我了解他的才能。”于是,秦穆公派人用重礼迎接蹇叔,封蹇叔为上大夫。
[1-2]
秦穆公
食马之德
曾经,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
岐山
之下的三百多个乡里人捉得,并把马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三百多人,想要法办。秦穆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而不喝酒会伤害人。”于是秦穆公赐酒请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
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年),秦军与晋军在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之间)交战时,秦穆公与部下纵马追赶脱离大部队的晋惠公,没有抓到晋惠公,反被晋军包围了。岐山之下吃掉秦穆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人听说秦国要攻打晋国时都要求参战,发现秦穆公被困后都冒死冲锋,以此报答食良马肉而被秦穆公赐酒和赦免的恩德。
[1-2]
秦穆公
烛之武退秦师
秦穆公三十年(前630年)九月十日甲午,秦穆公、晋文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在今河南新郑北),秦军驻扎在
汜水
南面。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军队一定退走。”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于是答应了。
夜里,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国、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属下。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不好办,哪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晋国的实力呢?晋国实力增强,就等于您的力量削弱了。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经过,郑国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无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晋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听后很高兴,与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留在郑国协助戍守,然后撤军回国。
晋国大夫
子犯
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穆公的扶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道的;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也撤军。
[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