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文/阿 墨

自1932年创作《蜀山剑侠传》,至1961年病逝前口授完历史小说《杜甫》,还珠楼主一生共撰小说40部,251集(册),总字数近1700万言。

评论者倪匡认为,古今中外,未曾有过任何一部小说,是充满了如此奇妙不可思议的幻想力的。就武侠小说的本身而论,还珠楼主的作品,文笔可能不及金庸,故事跌宕比不上古龙,但是论想象力之丰富,“还珠认了第二,无人敢认第一者也”。

武侠小说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梁羽生、金庸、古龙等都是当今读者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名家,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这些名家之前,还有一位名震一时的武侠小说大家,他就是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一生著述多达1700万字,有研究者认为,他是解放前惟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庆籍作家。而他的一生亦如他笔下的武侠小说一样,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

巴蜀少年 喜游名山

还珠楼主原名李寿民,1902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四川省长寿县(今重庆市长寿区) 城关镇凤岭街李家祠堂,因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七,乳名又称小七子。据说,李家祖上几代均是当官的,为当地的官宦世家。其父李元甫清光绪年间曾任苏州知府,后返回故里,以教私塾为业。其祖父一直在成都做官,住宅在盐道街。

李寿民的出生即很有些传奇小说的成分, 其母怀胎十月, 早过了预产期,仍不见动静。有一天黄昏,其母独坐窗前,听见院墙上爬山虎的枝叶随风沙沙作响, 忽然想起腹中胎儿是一只“虎”,晚上果然梦见一只老虎扑来,李寿民便是在母亲的惊叫中呱呱坠地的。李寿民出生时竟有九斤多重,在母亲惊魂未定时,父亲早已断定“这龟儿子”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也许是梦境中受到惊吓的缘故,母亲一直视他为“ 恶煞星” 、“ 背时鬼”,对他也格外苛求和严厉,罚跪和打板子是常有的事情,而对其他孩子却宠爱有加。这也正应了“板子底下出秀才”这句古话,小七子比他的两个弟弟吃了更多的苦头,也背会了更多的书。据李寿民的长子介绍,祖母曾向他们说过,父亲3岁开始读书习字,5岁便会吟诗作文,7岁时即能书写丈许对联。特别是九岁那年,竟洋洋洒洒作了五千言的《“一”字论》,把个“一”字的用法、用途讲得头头是道,一时在乡里传为美谈,甚至当时长寿县衙还为他特颁了一块“神童”匾,敲锣打鼓送到李家祠堂。

少年李寿民和他的同龄人一样,最大的乐趣不是读书,而是游玩。7岁时,父亲带他登过四川有名的峨眉山与青城山。10岁时,祖母在川中去世,其父料理完丧事后将李寿民留在了爷爷身边。李寿民的爷爷请了他的好友王二爷担任孙子的私塾先生。这位王二爷是个秀才,却并不守旧,他反对闭门读书,常用“须行千里路”、“功夫在诗外”这样的话鼓励李寿民,还兴致勃勃地带着李寿民再次去登峨眉山和青城山。

这次登山让年幼的李寿民大开眼界,大长“学问”。王二爷不仅是个饱读诗书的学究, 还是一位出色的“ 导游”,每到一处景点,王二爷便会给李寿民详细讲述其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李寿民听得如痴如醉。谁也没有想到,这些途中所见所闻日后会被他写入自己的小说里。

▲还珠楼主与夫人孙经洵

寄居苏州 情窦初开

李寿民1 2 岁那年, 因父亲不幸辞世,家道衰落,母亲带着他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到苏州投奔亲戚,开始了一段寄居生活。李寿民人生第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就发生在这里。

初到苏州时,李寿民并未受到小伙伴的注意,但没多久,周围的孩子们发现这位落难的“九斤少爷”和别的孩子不同,他身强力壮,最喜欢打抱不平,遇到外面的孩子欺负本巷的伙伴,他上去三下两下就把对方赶跑了。于是,李寿民受到当地小伙伴的欢迎, 连那些嗲声嗲气的小姑娘,也乐意跟他一起玩耍。

后来, 李寿民对小伙伴中一位名叫文珠的姑娘渐生好感。这位姑娘是苏州本地人,不仅模样长得漂亮,性情温柔,还弹得一手好琵琶。李寿民总是找各种理由到文珠家里听她弹琵琶, 文珠姑娘则喜欢听他用四川话摆“ 龙门阵” 。直到有一天, 文珠姑娘的一曲《潇湘夜雨》,让李寿民潸然落泪,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坠入情网而不能自拔。这时,李寿民16岁了。

文珠姑娘比李寿民大3岁,原先还以姐弟相称,很快就形影不离难舍难分了。所幸家教严厉的母亲并未阻拦他们的初恋,母亲只是提醒他莫要耽搁了学业。据说李寿民当时在有名的苏州中学读书,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据李寿民的子女介绍,李寿民与文珠姑娘本来很有可能结为百年之好,只是由于生活所迫,李寿民不得不过早地离开苏州,此后二人竟然再未谋面。

原来, 在2 2 岁那年, 母亲托人在天津给李寿民找了一份差事,他不得不和文珠分别。但二人鱼雁往来,互诉衷肠,立下海誓山盟,永不分手。据说这段恋情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二人忽然音信不通,经多方打听,得知文珠已堕入烟花柳巷。

从李寿民及其后人的文字中, 人们知道他与文珠姑娘之间的故事结局大体是这样的:其一,后来李寿民获知消息,文珠幸遇好人,被一位姓朱的律师重金赎出, 明媒正娶, 作了正室。其二,文珠有了好的归宿,李寿民虽略感释怀,然终究旧情难忘,甚至后来专门写了一部《女侠夜明珠》,希望文珠能如书中女主人公那样, 不仅聪慧、美丽,而且勇武,坚强。其三,李寿民后来的笔名即是对文珠最好的怀念。

师生相恋 名动津门

1 9 2 0年,李寿民来到北平,供职内务部,公暇常至中央图书馆看书,涉猎极广,经史子集、佛经道藏、稗官野史、医卜星相,无所不窥。不久,又到陕籍著名将领胡景翼部下做书记官。在此期间,他先后遍访泰山、华山、祁连山、点苍山等名山大川, 以至西北边陲。博览群书而后壮游神州,这种生活阅历,恰为李寿民后来从事武侠小说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1928年前后,李寿民离开了胡景翼部,一度到天津《大公报》当校对和编辑,兼为报刊撰写游记、杂记、食谱之类的文章。没过多久,经友人推荐,李寿民担任天津警备总司令傅作义的中文秘书。在此期间,他与傅将军的英文秘书段茂澜(段祺瑞侄子,曾留学英国)一见如故,并结拜为兄弟。

一年后, 段茂澜出任天津电话局局长,李寿民辞去秘书一职,转而到天津邮政局任职。邮政局的待遇自然比不上傅将军那里,为了补贴家用,李寿民经人介绍,到他的同乡大中银行董事长孙仲山公馆兼做家庭教师,为孙家二小姐孙经洵、大少爷孙经涛教授国文和书法。

却说孙仲山也是四川长寿县人,大地主出身,做过盐商,发达以后在天津开办银行,分行遍及南北十几个城市。起初,孙仲山对同乡才子李寿民格外器重。但不久,李寿民与孙家二小姐孙经洵间萌发了恋情,这位同乡富豪大为震怒,并将李寿民辞退。可是,无论他怎样训斥自家小姐,如何威胁和利诱李寿民, 都无法让二小姐与李寿民断绝关系。

比李寿民小6岁的孙经洵与文珠姑娘不同,孙经洵既有温和文静的性格,又是一位有主见、有个性的女子。父亲阻挠她与李寿民交往,她在妹妹的帮助下,巧妙地利用父亲乘坐的汽车传递情书。不久,秘密被父亲发现,孙经洵即向父亲表示此生非李寿民不嫁。孙父断然不允,还打了女儿一巴掌。孙经洵愤然离家出走,投奔天津妇女会,请求支持自己婚姻自主。

此事在天津影响很大, 孙父先是重金买通英国工部局,把李寿民投入监狱。幸亏好友段茂澜前去营救,用英语据理力争,李寿民很快被释放。但孙父不肯罢休,又以“拐带良家妇女”的罪名向天津地方法院起诉,再次将李寿民投入监狱。

1 9 3 0年1 1月的一天,正当天津市地方法院开庭审理李寿民“拐带良家妇女”案时,孙经洵突然出现在法庭上,理直气壮地质问:我今年24岁,完全可以自主。我和李寿民情投意合,怎么能说“拐带”?一时法庭哗然,原告反成被告,李寿民最终被判无罪开释。

官司打赢后, 李寿民与孙经洵并没有马上成亲。为了报答孙家二小姐对自己的痴情,李寿民想多攒些钱,把婚事办得隆重些。此时, 天津的《天风报》缺少一部小说连载,报社社长沙大风得知李寿民文笔优美,便找到他,问能否尽快拿出作品来,稿酬可以从优。于是,李寿民连夜赶写出几十段文字,这就是《蜀山剑侠传》(以下简称《蜀山》)的前几回。据李寿民的长子李观承介绍,作品刊出前夕,李寿民和孙经洵商量用什么笔名,孙经洵说:“我知道你心中有座楼, 那里面藏着一颗珠子,就用‘还珠楼主’作笔名吧!”此后,李寿民便以笔名“还珠楼主”驰名文坛,其真名反倒默默无闻了。

▲当年《蜀山剑侠传》在天津的报纸《天风》上连载后,《天风》发行量成倍增长。

蜀山剑侠 成就宗师

1 9 3 2年2月5日,正值农历除夕之日,经过一年多筹备,还珠楼主与孙经洵在天津日租界举行了新式婚礼,好友段茂澜为证婚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为他送来全套家具,拉婚纱的是袁世凯的孙女,婚事办得热闹而体面。

这时候,《蜀山》已经开始连载,《天风》发行量成倍增长,还珠楼主本打算攒够了结婚费用就打住, 可没想到提起笔就放不下,每天都有热心的读者在等着看下文,这使得他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构思和写作了。李观承曾指出,《蜀山》共五十五集(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前五集略显潦草和应付,后五十集则要严谨得多。

《蜀山》可谓开创了武侠小说与神话结合的新纪元,这部小说大气磅礴,上天入地, 包罗万象, 想象力极为丰富。评论者倪匡认为,古今中外,未曾有过任何一部小说,是充满了如此奇妙不可思议的幻想力的。就武侠小说的本身而论,还珠楼主的作品,文笔可能不及金庸,故事跌宕比不上古龙,但是论想象力之丰富,“还珠认了第二,无人敢认第一者也”。

还珠楼主笔下的蜀山剑侠,有的可以在《山海经》《西游记》等神话经典中找到影子,有的则完全是虚构独创。光看“ 剑仙” 们所持的“ 宝物” 即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如在描写叶缤(书中剑仙)所持佛门至宝心灯时,他这样写道:又名散花檠,六寸多高,形制古雅,乃是万年前美玉精英所制。藏于海窍洞穴内,一盘坐佛龛枯僧所持,最奇的是,那灯蕊并未点着,却有一穗虚焰影,势若飞舞。人只要靠近洞口,灯焰便渐明显,现出极淡的青荧光影;人一退后,又复如初。发动时,灯头结着一个金黄色的圆灯花,大仅如豆,周边也有寸许长短,红蓝白三色光焰已由灯间飞起,晶芒四射,三条奇光便以黄光为轴,转风车一般,共结成一圈金、红、蓝、白的四色飙轮。此佛家真火专打元神,收得越紧,进入越深,动静相生,有不可思议的奥妙。

此外还有诸如屠龙刀、七宝金幢、伏魔金环、法华金刚轮、禹鼎、五岳锦云兜、断玉钩、离合五云圭、乌龙剪、宙光盘、 子母传音针、吸星神簪……虽林林总总,达上百种之多,但还珠楼主娓娓道来,井然有序。其用途和功效无不别出心裁,神乎其神。

评论家张赣生曾把还珠楼主与白羽、郑证因、王度庐并列为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而原《解放日报》记者许寅却认为,以武侠小说艺术的原创力而言, 还珠应该在当今任何一家之上。他曾在一次座谈会上讲道:“中国第一多产作家,也可能是世界第一多产作家,乃还珠楼主。世界最长的小说,即其杰作《蜀山剑侠传》, 有5 0 0 万字。”

▲还珠楼主创作的500万字的《蜀山剑侠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小说

再入监牢 备受摧残

1935年5月起,还珠楼主的另一部剑侠小说《青城十九侠》( 以下简称《青城》)在《新北平报》连载,同样引起热烈反响。

与此同时,《蜀山》各集初版陆续发行。至1936年5月,《青城》单行本第一集由天津文岚印书局初版发行。该书局的老板刘汇臣为宁波人,他看好还珠楼主的书一定会畅销,便与其谈妥,包揽他已有和未来若干年内全部书稿著作权,独家刊行,并给他付了一大笔稿酬和定金。于是,这年冬天,还珠楼主托人在北平买下东单东观音寺85号的一所房子,举家迁至北平。

还珠楼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相继又写出了《蜀山剑侠后传》《峨眉七矮》《长眉真人传》《北海屠龙记》《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风行一时的武侠小说。据说,他最多的时候同时为8家报刊撰稿,过足烟瘾之后,指天划地,侃侃而谈,请人代录出来,即为美文。

史料记载, 还珠楼主在移居北平期间,又进入冀察政务委员会政务厅担任书启工作。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重视旧学传统,曾把四书分门别类另行编撰,定名《四书新编》,共分上下两册,精装刊印。据说名义上由刘春霖、潘龄皋等几位名宿主持,但十之八九都出自还珠楼主手笔。

“ 卢沟桥事变” 后, 抗战全面爆发,宋哲元移师保定,政务委员会一再劝还珠楼主随军南下,但他考虑到家里人口多,负担重,不便随军,决定留在北平,继续靠写小说为生。

此时,还珠楼主已是名噪京津的文人。北平沦陷后,日本人很快就盯了上还珠楼主。先是汉奸周大文请他出任伪职、合作创办刊物,接着周作人又来劝说,均遭到其拒绝。他说:“我是写小说的,旁的不会干。”这自然惹恼了日本人。

1 9 4 2年2月1日晚,还珠楼主和几个朋友到宣武门草厂胡同吃饭,突然冲进一队全副武装的日本宪兵,将他们全部带走。据还珠楼主回忆,起因是有个姓徐的出版商看到他的书销路好,想让他把版权转让给自己。还珠楼主是个很仗义、重承诺的人,没有答应徐老板。这个徐老板有亲戚在日本人那里当翻译,就搬来日本人抓了他。

一同被带走的名伶张君秋先生在第三天被取保释放, 其他人也被陆续保释, 只有还珠楼主因“ 涉嫌重庆分子”,被关押了70多天。还珠楼主曾向子女们说,在监狱里,日本人百般折磨他,甚至向他眼里揉辣椒面,有几次他简直就要挺不住了,但终于还是“熬”了过来。

被迫南下 名扬上海

出狱后,还珠楼主原来十分健壮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眼睛也受了伤。因抄家时丢失了三部小说手稿,他在家调养了几个月,即重新写作。

到了1 9 4 4 年, 华北实行粮食管制,在北京买大米白面已成问题,还珠楼主只身南下, 到上海另谋生路。起初,他靠提笔写对联卖字为生,但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无法养家,以致夫人不得不卖掉北京东单的房子,拖儿带女到史家胡同东罗圈去住。

后来, 上海正气书局老板陆宗植听说《蜀山》作者在沪卖字,立即寻到还珠楼主栖身的地方,将他接到陆家暂住。陆先生劝他不要再涉足政界军界,在上海写稿子,生活总是可以维持的。双方在饭桌上敲定,还珠楼主的全部著作由正气书局独家出版, 写一本出一本,稿酬从优。

于是,还珠楼主又重操旧业,收入也很快丰厚起来。抗战胜利后,他把全家接到上海,在西藏路远东饭店包了几个房间住下。

在那里,还珠楼主的子女们亲眼看到他进入创作高潮的情景,每日要写两万字,书局每隔十天就出一本书。大概就是从那时起,还珠楼主染上了鸦片。

因为眼睛受到损伤, 还珠楼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写蝇头小字了,就请了两位秘书轮流笔录他口授的文字。就这样,日复一日,源源不断,李寿民又写出了《虎爪山王》《大侠狄龙子》《大漠英雄》《黑孩儿》《黑蚂蚁》《天山飞侠》等十几部小说,上海滩一时出现了“ 还珠热” 。先前的《蜀山》《青城》等书每本印数上万,仍不能满足需要。此时的还珠楼主已成饮誉全国的作家,但他仍然牵挂文珠姑娘。在上海期间,他打听到了文珠的丈夫朱家住址,曾登门求见。

据许寅介绍,朱律师乃彬彬君子,豁达大度,即请还珠楼主与文珠见面,并热情款待。尔后,还珠楼主的夫人及子女相继来沪,还珠楼主又携家人与文珠相见,还让次女观贤、次子观鼎认文珠为义母,“两姓遂成通家之好”。上海解放后, 还珠楼主带着全家回到了苏州,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清闲日子。1 9 5 0年,上海天蟾京剧团成立,特聘还珠楼主为剧团总编导。于是,正值盛年的还珠楼主,又风尘仆仆地踏上了新的旅程。

▲根据《蜀山剑侠传》改编的电影已拍摄过好几个版本

文武美食 天赋奇才

还珠楼主以武侠小说闻名, 不少人猜想他必定精通武术,常有读者写信请教习武之道,甚至一些习武之人也从各地赶来,想与他切磋武艺,或一试他的身手。据说,还珠楼主幼年练过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还上过桩子,练过五式梅花拳。他的子女曾见过他在院子里练“ 一炷香” , 即练“ 骑马蹲裆式”,蹲到一根香燃尽才站起来。但还珠楼主终究是一介书生, 笔下功夫了得,对武术绝谈不上“精通”二字,每每让登门“切磋者”失望而归。

不过,还珠楼主在功夫上确有一技之长,那就是气功,他小时随峨眉老道练气功,以后又坚持锻炼,未曾间断。

除此之外,还珠楼主对京剧和厨艺也有相当的造诣。他自幼喜爱家乡的川剧,到天津后,又迷上了京剧,与著名京剧艺术家尚小云一见如故,并结为金兰之好。他提出的“文戏要武唱”,让尚小云非常赞赏。尚小云随后便请还珠楼主为他写些剧,还珠楼主也未食言,不久即送来了新编剧本《汉明妃》。此后,还珠楼主实际上成了尚小云先生的特约编剧。尚小云组织的“重庆社”,排演过一系列新剧目, 其中诸如《墨黛》《卓文君》《林四娘》《青城十九侠》等,都是还珠楼主编写的。

据还珠楼主的次女李观贤、次子李观鼎介绍,还珠楼主与尚小云的亲密关系保持了几十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尚小云的长子尚长春、次子尚长麟组建新宁京剧团时,还请李寿民为他们写过本子。

笔耕之余, 还珠楼主另一大嗜好是下厨做菜。著名丑角演员叶盛章曾演出过还珠楼主编写的京剧《酒丐》(后被改编为台湾影片《大醉侠》),剧中酒保那串“ 报菜单” 的“ 贯口” 非常精彩。演出成功后, 叶先生对还珠楼主说: “ 绝了! 您是吃家, 我得请请您。”

其实,还珠楼主结缘厨艺已有二十余年。他到上海后,忙里偷闲,编出一部《名菜谱》,交由北新书局出版。本来他还打算写一本关于中国烹调术的理论专著,可惜时间不允许。否则,人们完全有可能领略到还珠楼主笔下不同寻常的舌尖上的江湖。

▲根据《蜀山剑侠传》改编的网游深得年轻人喜爱

畅游西北 壮志未酬

1952年初,总政文化部决定成立京剧团,专函邀请还珠楼主去北京担任编导。于是,还珠楼主辞去待遇优厚的职务,再度北上,再度入伍。

在上海,还珠楼主每月至少也有上千元的进项,而在北京,他拿150元已经算是“高薪”了。还珠楼主大手大脚惯了,又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团里破例允许他在外兼职。这样,他又在张君秋领导的北京京剧三团和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兼任编导和委员。一人身兼三职,领取三份薪金,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还有一个变化, 就是还珠楼主彻底断了“大烟”瘾。他在上海时,熟人多,总能想办法抽上几口;到了北京,鸦片绝迹,他的烟瘾时常发作。组织上知道后,并没有歧视他,而是把他送到当时最好的医院协和医院。三个月后,李寿民康复出院,成功根治了困扰他多年的旧习。

1 9 5 4年,总政京剧团撤销,大部分演员转入了宁夏京剧团。还珠楼主则留在北京,田汉笑称他是名副其实的“坐家”。当时文艺界提倡“双百”政策,环境非常宽松,还珠楼主“坐”在家里,又开始了他谙熟的章回体小说创作。1 9 5 5年,上海《新闻日报》连载了他的章回体历史小说《岳飞传》。接着,应中国新闻社之约,他又连续推出《剧孟》《游侠郭解》两部长篇。1956年,受昆曲《十五贯》的演出成功的启发,他在反复阅读剧本及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还写出了章回小说《十五贯》,交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 9 5 6 年夏天, 还珠楼主随中国文联组织的“ 作家艺术家西北参观团”赴大西北参观采风。他游终南山,登少陵原,参观建设中的刘家峡水电站……每每诗兴大发,产生出“欲借千峰作彩笔”的创作冲动。从西北归来,他雄心勃勃地制订出创作计划: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以章回体写一部名为《勘探姑娘》的长篇;还要与阿甲合作,编导几台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但是,随后发生的“反右”斗争打乱了他的计划。

1 9 5 7年的“反右”运动,李寿民尚平安度过。1958年6月,有杂志刊登了《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一文,从《蜀山》批到《剧孟》,大有置人于死地之势。还珠楼主读后,当夜即发脑溢血,由此卧床不起。

1 9 5 9年冬天, 还珠楼主对来探望他的许寅说:“有一个人为了追求我女儿,开始好话说尽;我们不答应,他便在杂志上骂我,说我写《剧孟》是继续放毒, 要置我于死地。” 夫人在旁劝说,此文是不是彼人所写还说不准,但还珠楼主说:“肯定是他,否则不会那么巧!”

1960年2月,还珠楼主躺在床上,开始口授长篇小说《杜甫》。1961年2月,当还珠楼主讲述完杜甫穷愁潦倒、病死舟中的那段结尾后, 对夫人孙经洵说:“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 ” 两天后, 还珠楼主即告别了人世,享年59岁,恰与杜甫同寿。

还珠楼主一生到底写了多少部小说,目前尚无定论。据《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年表》作者、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周清霖介绍,自1 9 3 2年创作《蜀山剑侠传》,至1961年2月18日(病逝前三天)口授完历史小说《杜甫》,共撰小说40部,251集(册),总字数近1700万言。

( 注: 本文采写中参考了周清霖《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年表》、许寅《当代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倪匡《天下第一奇书》、李观贤、李观鼎《回忆父亲还珠楼主》等著述,特此声明并致谢!)

(编辑 郭晨梅)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85589610
新西部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029-85260304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拥有新西部网所有版权
备案号:陕ICP备06011504号-3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