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进一步奠定“原色系统“这个风格派颜色标准的人则是另一位荷兰建筑师——里特维尔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他也在1917年发表了自己重要的作品,就是“红蓝椅”。
这张椅子被后世称为“世界上第一件现代家具”。
红蓝椅整体是木结构,13根木条互相垂直组成椅子,结构间用螺丝紧固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
椅子最初曾经是灰黑色的,后来里特维尔德希望用单纯明亮的色彩来强化结构,于是参考了莱克及蒙德里安他们的的三原色风格。
椅子就这样产生了红色靠背和蓝色坐垫.但手和椅腿仍保持黑色、少量黄色被用来强化端面,成为最典型的风格派作品之一。
凭借此椅子,里特维尔德与风格派都声名大噪,后来他更是设计出另一个风格派最知名的建筑。
此为后话,先按下不表。
成熟与国际
1920年代时候,杜斯伯格与其《风格》杂志所统领的一批设计师在欧洲逐渐为人熟知。
他们本身亦非常努力去推广风格派理念,他们认为这将会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新秩序”,他们的知名slogan叫:剥去本质的外形,就会得到风格。
说此话的正是运动主要组织者杜斯伯格。
这个时期的风格派无论理念或者形式都逐渐成熟,德国包豪斯对其非常感兴趣,所以在1922年组织了一次研讨活动(上回也已谈过),邀请了苏联构成主义与荷兰风格派的主要代表人员参与。
此前杜斯伯格跟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李西斯基已经是好友,李西斯基也曾一度加入过风格派,彼此交流了不少艺术形式上的心得。
此后可以明显感受到风格派已经受到构成主义影响,这种影响在风格派第三阶段体现了出来,此为后话,先按下不表。
这个研讨活动之前的包豪斯走的是表现主义风格,我们从当时的一些作品可以看出来。
比方1919年时候由卡尔彼得·罗尔设计的包豪斯第一代logo,而1922年由奥斯卡·施莱默设计的新logo就明显受构成主义风格的影响了。
这个研讨会结束后杜斯伯格及康定斯基被诚邀加入包豪斯做教员。
其实康定斯基本身也有自成一派的风格,这种风格跟构成主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热抽象“。(详见【风格列传】)
格罗皮乌斯邀请杜斯伯格加入包豪斯其实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希望他可以制衡一下伊顿。
伊顿虽然教学与专业上都非常好,但是因为其有强烈宗教信仰,将学生带向一种神秘主义,不利于包豪斯的现代化教学。
在伊顿的课程上有时候会忽然进行一些奇怪仪式,比方做体操或者跳舞,特别像传销课堂,非常吓人。
伊顿最后确实因为杜斯伯格的到来被格罗皮乌斯劝退,离开包豪斯回去了瑞士。
但杜斯伯格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性格强势,一直希望自己的风格派理念占据主导位置,所以跟包豪斯的教学体制产生摩擦。
最后杜斯伯格也因为与格罗皮乌斯理念不合离开学院,并故意在包豪斯附近开办一间画室,确实受到学生热烈追捧,让格罗皮乌斯不得不下令禁止所有学生参加其课程。
后来风格派组织还在魏玛的兰德博物馆举办过一次展览,受到很高评价。
随后在法国巴黎再办展览,展出作品给当时艺术设计界很大冲击,所以风格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建立了起来。
其实不管如何,包豪斯的学生甚至格罗皮乌斯本人在设计上都受了风格派不少影响,比方1923年格罗皮乌斯为自己设计的办公室吊灯就是风格派的形式。
让风格派进一步获得世界关注是一座建筑,这个作品至今仍在荷兰,一直被视为风格派最经典作品,那就是1924年由“红蓝椅”创作者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Schröder House)。
这所房子由光亮的墙面、简洁体块及大片的玻璃组成,结构上横竖错落若即若离,内外都只使用三原色,就像一座三维版本的风格派绘画。
内部家具也由简洁无比的纵横线条构成,采光良好,开放通透,风格无比统一且现代。
房子的主人其实是一名寡妇,里特维尔德跟其在设计沟通过程中日久生情,最后还结婚了,这所房子后来成为他们住了一辈子的爱巢。
“施罗德住宅”问世后马上成为设计界热议的头条,它比包豪斯的德昭校舍早1年,比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住宅”早3年,比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早4年。
上述的后三个建筑被视为现代主义初期最重要的三个建筑(详见【大师列传】相关人物故事】),所以“施罗德住宅”在现代建筑史上的江湖地位非常重要。
转型与解体
风格派成型后一直以来的灵魂人物有两位,分别是创始人杜斯伯格及著名画家蒙德里安。
因为风格派这个组织一直以来结构松散,也没有像其它艺术流派一样有自己的宣言,而成员来来去去并不稳定。
比方里特维尔德曾是风格派的骨干成员,但1925年之后就跟风格派几乎没有交流,走上另一种更重视功能的设计方向,比如其后来设计的“荷兰梵高博物馆”。
一直保持着这种纯粹的只有杜斯伯格与蒙德里安。
所以风格派的内部冲突就发生在杜斯伯格1924年的风格转变上,他因为受构成主义的影响,开始在绘画及建筑设计中引入了斜线。
如此一来完全打破风格派一直以来坚守的纵横结构,这种转变让蒙德里安无法接受。
有种“说好一起白头,你却偷偷焗油”的被背叛感,但杜斯伯格还是一直强势的那位,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蒙德里安也退出风格派组织。
这样基本意味着风格派走向解体,而杜斯伯格开始在画斜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28年时候他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室内设计充分体现这种转变,该设计叫“奥贝特咖啡馆”(CaFRL’ Aubette)。
设计看上去仍旧是熟悉的原色系,但墙上与天花各种斜浅浮雕布满整个空间,显得错综复杂。
1931年时候杜斯伯格在瑞士因病离世,年仅48岁,风格派的精神基本因为他的离世而消亡。
只有蒙德里安继续坚守最初的风格派,在绘画领域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