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馆》口碑翻车:老班底也抵不过注水,编剧只是背锅侠?
来源:雪球App,作者: 数娱梦工厂,(https://xueqiu.com/7151715108/133415081)
作者|徐 思
编辑|友 子
献礼 剧第一弹已经落下帷幕。
《老酒馆》《陆战之王》等主旋律剧集,近期相继结局。虽然在网络上热度不高,但这些献礼剧依旧拥有一些受众。
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播出的推荐剧目,由陈宝国、秦海璐等主演的年代剧《老酒馆》,按照固有印象,本该一路口碑高歌直到结尾。
然而在大结局播出期间,这部剧的风评却翻了车。事件的起因是导演刘江的微博发言,因豆瓣评分下滑,刘江声称有黑子在恶意攻击重点献礼剧,甚至称出品方已经报警。
然而遗憾的是,数娱君观看剧集后注意到,《老酒馆》中确实出现了网友们吐槽的剧情注水、虎头蛇尾、部分演员表演出戏等现象。
“流量+IP”失灵后,资深电视制作班底也失灵了。在观众们习惯性地给老班底带上口碑滤镜的时候,他们也为了逢迎市场做出了一些令人遗憾的改变。
然而在网友为剧集内容吵得沸沸扬扬、并归咎于编剧江郎才尽时, 有编剧人士向数娱君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编剧搞不定一切的。 只有在制片人、投资人、导演、演员都想搞好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出现一部好剧。 ”
《老酒馆》口碑之变:
江郎才尽还是迎合市场?
早时看剧,老一辈导演编剧借市井小人物写史诗,人情冷暖、民族大义、家国情怀全在故事里。
时值献礼剧时期,娱乐向剧集没有播出机会,恰有这么一部剧重现旧日班底,带着浓重的年代感而来,自然是备受关注。
8月26日,由刘江执导,高满堂编剧,陈宝国、秦海璐等主演的年代剧《老酒馆》,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播出的推荐剧目,正式登陆北京卫视、广东卫视。
从制作班底来看,这个团队不可谓不佳。导演刘江多年深耕现实题材,执导过《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等多部高分口碑之作,曾多次拿下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华鼎奖的最佳导演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电视剧导演奖项大满贯得主。
编剧高满堂曾创作出《闯关东》《北风那个吹》《爱情的边疆》等多部优秀作品,囊括飞天奖、白玉兰奖、金鹰奖等众多电视剧奖项最高殊荣,被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编剧”之一。
该剧的题材以一个民国小酒馆为背景,讲述从1928年到1949年老东北乱世动荡下的市民百态,在来往酒客醉眼笑谈中展现生计大义、民族危亡的恢弘价值观。
即使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有所欠缺,这样的班底似乎自组成起就自带口碑光环,对有阅历的受众来说依然颇具吸引力。
从班底题材可以预判出,该剧虽然受众有限,但应该也能维持好口碑直到播出结束,至少不会一味地为迎合献礼剧而出现“手撕鬼子”之类的笑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王牌剧组,却在剧集接近收官时翻了车。
事件要追溯到《老酒馆》大结局播出期间,剧集舆论评价出现了变化,豆瓣评分从原来的8.3跌到8.1。
这本是比较正常的剧集反馈。但9月14日,《老酒馆》制片人在微博上称:“一帮黑子在豆瓣上密集地给《老酒馆》疯狂打一星!”
随后,导演刘江转发怒称:“《老酒馆》出品方已经报警!黑子们竟敢黑一部广电总局献礼建国七十周年的重点献礼剧!黑子们等着吧!恶行一定会付出代价!”
这样的说法,瞬间将所有给《老酒馆》打低分的观众都放到了对立面,片方报警更是前所未见。
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发现导演潜在的逻辑:献礼剧和其他作品不一样,观众不能随意进行评价。
随后导演的举动证明报警并非一时气话。刘江15日再度发微博,称已经掌握了“有组织有计划地黑《老酒馆》的幕后黑手”实锤证据,只是“现在不便披露”,并再次强调“出品方已经报警”。
但数娱君梳理豆瓣的低分评论后注意到,除去部分言论过激的发言,大部分的网友评价其实还算有理有据。
网友指出的剧集缺点主要集中在剧集节奏和内容,“剧情拖沓、节奏缓慢”、“演技救不了剧情”都是针对剧集常见的评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友们提到,剧集内容注水现象并不是从第一集开始,而是在剧集过半后才出现的。
剧集开篇,考究的剧情、戏骨们的飙戏等都令观众不吝啬自己的赞誉。 然而,到了剧集中期,出现了很多让观众倍感多余的角色和副线。
在这些副线的处理上,剧本虎头蛇尾,出现了很多逻辑不通的地方。而这些角色大多是“星二代”出演,如饰演 小棉袄 的张可盈是张凯丽的女儿,饰演金小手的陈月末是陈宝国的儿子。
导演声称报警的消息发酵后,引发了更多抵触情绪, 不少网友因为对导演发言不满,纷纷修改评分。 截至26日《老酒馆》的豆瓣评分已经下滑到7.5。
数娱君观察后发现,在一些观众们因为回忆滤镜“神化”不少电视剧老班底后,一些资深创作者似乎也出现了“眼高于顶”的毛病。
早在《陈情令》热播期间,编剧汪海林批《陈情令》的信息就曾占领微博热搜,呼吁“有点文化的人”都去看看“国产剧恶心到什么程度了”,甚至用上了“变态”这样的评价。
不只是粉丝们对这位常上热搜的编剧颇有意见。 一位编剧对数娱君吐槽: “从《铜牙铁齿纪晓岚》到《一起来看流星雨》,我不知道汪海林老师经历了些什么。 但是写了《流星雨》,还能批评《陈情令》恶心,我实在是不能理解。 他自己明明也在迎合这个市场,为什么别人迎合的时候就觉得恶心了? ”
编剧现状: 率当“背锅侠”,
地位还在下降
《香蜜沉沉烬如霜》注水,观众骂编剧。《镇魂》BE,观众骂编剧……
当剧情出现问题的时候,观众大多都会将炮火集中在貌似掌握着剧情命脉的编剧身上,编剧成了所有剧集错误的“背锅侠”。包括《老酒馆》观众也在质疑:老编剧现在也被带坏了。
然而一位编剧无奈地告诉数娱梦工厂:“其实在很多时候,编剧一个人做不了决定。 与其说是编剧的错,不如说是甲方的错。 在我所接触的‘小’圈子里,编剧没有什么创作自由。 ”
另一位编剧在了解到《老酒馆》事件后也坚决认为:“那就是编剧上面人的事情啦,我相信高满堂的剧本肯定是好好写的。”
剧集注水是电视剧市场的普遍现象,并且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当某位媒体人评价 爱奇艺 某部自制剧集时,称其20集的体量根本回不了本时,很难想到,在三十多年前拍摄的86版的《西游记》也就25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电视剧依旧是按集卖,剧集集数越多,卖价越高。利益驱使下,制作方研究出了一系列注水方法,如疯狂闪回、注水回忆、放慢语速、鬼畜慢动作、给配角加戏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观众们不得已开创了“爱豆cut版”和“二倍速看剧”大法。“现在环境不对,所以就会出现一些妖魔化的事情。视频网站提供了二倍速和某演员cut版本,就算剧集再拖,观众也能想办法看完。”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和大众认知不同,剧集注水并未给编剧们带来利益。 在被数娱问到剧集注水的影响时,某编剧表示:“我只能说编剧不背锅,甚至因此少拿钱了,两集剧本能塞成三集。”
他向数娱君举了个例子:“写的剧本比如是40集,拍完整成52集,甲方是不会给多12集的钱的。当然也不全是这样,在多出的12集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原本就写得很拖的,但很多部分是通过剪辑大法多剪的。”
正因如此,在前段时间网传广电总局要着手限制注水剧时,围观群众们难得拍手叫好。
在中国,虽然编剧从事着影视作品核心的内容创作工作,但相比于导演、演员,编剧们的地位远没有外界想象那么高,更没有一些影视作品描绘得那么光鲜亮丽。
近期一部名为《你是我的答案》的影视剧,主角就是一名编剧。然而真正的编剧们纷纷摆手:“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在现实生活中,一大批资历尚浅、作品量少的编剧在创作自由和薪资收入等方面基本是很难得到保证。即便作品出名,幕后的编剧工作者也很难得到关注。
用一位编剧的话说,“编剧这两年地位仍在下降,一直不高,没想到还有下降空间呢。 ”
一位年轻编剧对数娱梦工厂表示,在现在的影视市场上,哪怕是颇有名气的编剧,日子也不太好过。影视口子越收越紧,不知道剧本有没有制片方购买,所以他们不敢花无用功写剧本,只有很少数的人有这个底气,剧本风格也非常受限,“风格、题材都是上面人定的,有很多内容是不敢写的。”
“在接项目上,这两年流行攒人搞工作组,原因也很简单,为了省钱。有名气的编剧们一集大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搞群无名之辈很省钱。然后作品火了也没名字,无名之辈们继续五八千一集。到了剧集署名时,或者放一个工作室上去;或者挂个知名编剧的名,其实本子都是枪手写的,知名编剧只要在最后改一手就可以当主编剧了。”
在数娱询问到编剧口碑是否会对接触下一个项目时产生影响,受访的年轻编剧的回应颇为有趣。
“你可以为高满堂鼓掌、喝彩,但你要真的学他,慢下来去磨去历练,那你很快就饿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