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仁市王坪矿区第二小学(原何家堡乡中学)学生正在上课。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成根 摄
秋日阳光明媚,记者踏入怀仁市王坪矿区第二小学。校园内,艺体楼、少年宫、爱心公寓、教学大楼等建筑错落有致。楼间的劳动教育基地里,青菜、萝卜等新鲜蔬菜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里曾是何家堡乡中学,十余年前的模样已不复存在。”王坪矿区第二小学校长杨猛向记者介绍,“变化始于‘活水行动’。”
随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协同推进,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因适龄生源下降、办学效益低下等原因相继撤并,导致大量校舍闲置,许多教师成为无岗可上的“冗员”。这样的农村中小学校,在怀仁市有61所,其中就包括何家堡乡中学。
为有效盘活农村闲置教育资源,今年以来,怀仁市纪委监委督促市教育局成立工作专班,在农村教育领域开展“活水行动”。
“活水行动”涉及资产处置和教师分流两方面内容。为将这项群众普遍关注的工作做好做实,怀仁市教育局压实工作责任,通过工作人员实地入户、走访群众、问询村干部等多种方法,对2012年以来辖区内撤销的61所农村公办中小学校(其中国有资产性质3所、集体资产性质58所)进行摸底排查,并建立台账,将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产权归属等详细情况记录在册。在明晰产权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部分可继续用于教育的闲置校园,就近调剂给附近小学或幼儿园使用,不再具备教学条件的闲置校园则归还给农村集体,用于发展农技校、农民夜校、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等公益事业。
数据显示,通过“活水行动”,怀仁市腾退房屋面积34803.92平方米,腾退房屋账面原值1990000元,腾退场地面积261706.23平方米,闲置的61所农村校园全部实现了有效利用。
为彻底解决学校撤并后部分农村教师无岗可上的问题,怀仁市教育局统筹研究,制定了分流方案。按照方案,农村公办中小学校原有的闲置教师,大部分经各乡镇中心校统筹调配,调入乡镇寄宿制学校量力使用,实现了区域集中。一些年富力强、愿意到其他学校任教的教师,由市教育局统筹调配,安排到其他学校任教。
在怀仁市第三中学,曾任教于小峪矿区中学的张新明老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张新明于1997年进入小峪矿区中学从事教学工作,2015年后,学校不再招生,他与其他老师一样,也成为一名“冗员”,每天的工作是签到、签退,剩下的时间就在幼儿园里维持安全秩序。这对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无异于煎熬。今年7月18日,张新民接到通知,进入怀仁市第三中学,重新走上了讲台。
据怀仁市教育局统计,“活水行动”开展以来,通过市、乡两级教育部门统筹分流,全市170多名无岗可上的农村教师重新走上讲台。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成根 通讯 员宋旭 周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