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为媒》中,张德福饰演贾俊英。
张德福在《春香传》中饰演李梦龙,新凤霞作为搭档饰演春香。
张德福(左)与徒弟贾宁。
虽然现在评剧在城市里感觉式微,但提到评剧界张派小生创始人张德福的名字,恐怕很多人都不陌生,他在《刘巧儿》、《小二黑结婚》中担任重要角色。他和他的搭档新凤霞、小白玉霜,为那个年代的评剧创作了一系列经典角色。尤其是他在《杨三姐告状》中的高占英、《无双传》中的王仙客、《金沙江畔》中的金明、《金印记》中的苏秦和《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雷军长等,都是光彩照人,近日他再收青年评剧演员贾宁为亲传弟子,以80多岁高龄悉心传授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表演、念白、唱腔技巧。近日,北京晨报记者随张德福的徒弟贾宁来到他的家中进行采访,听他讲述那些老戏班的故事。
在戏班里先学挨打再学戏
“因为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总想着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六岁就带着几个馒头当干粮,自己跑到天桥看戏,误打误撞就进了一个戏班的后台。那时候评剧的戏班里没有女演员,评剧起源是落子,不像京剧那样行当齐全,那会儿的评剧大部分都是写妇女的生活,所以评剧被称为‘三小戏’,基本就是‘小旦、小生、小丑’。我整天猫在后台看戏,也没人理我。在后台待了几天之后,终于有人理我了,就是后来我的师父孙宝亭,他跟我说,‘像你这么一个新来乍到的坯子,要想学戏,必须过两道坎,第一道要懂规矩,第二道就是要干好通活儿。’所谓的通活儿就是得有眼力价儿,比如后台烧开水给师父和演员们卸妆用,给师父买烟等。后来我开始跑龙套,每一个龙套都跑一遍,你不可能一上来就是主角,没跑过龙套,主角站哪你恐怕都不知道。终于有一天龙套都跑遍了,师父开始让我做‘半开口活儿’,其实也就是‘嗯、啊、是’之类的简单台词,结果第一天张口太紧张就嘴里拌蒜了”。下台之后,张德福按照规矩,自己提前趴在长凳子上等着挨师父的打,因为挨打是戏班里的家常便饭,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观众恐怕还有印象。但这一次出人意料是师父没有打他,师父那天心情不错,“起来吧,下回记住就行了”,这次经历反而让今年已经80多岁的张德福难忘一生。
最开始不想学小生行当
进“四月仙”的评剧班之后,张德福凭着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八九岁时就已经是“小角儿”了。但师父孙宝亭却始终没有给他归行,后来他才明白,这是师父为了打开他的戏路,才没有过早给他归行,各种角色都让他演。一年之后,孙宝亭见他嗓音响亮、甜润,扮相俊美、表演细腻才给他归了小生行。张德福一开始并不愿意,“小生有时候涂脂抹粉的,我不喜欢,后来我又担心我的嗓子上不去,当时正好赶上女生可以进戏班演戏了,女生的音域比男生高得多,所以迎来了一波小生淘汰潮。”但即便如此,张德福还是从十三岁起开始演正工小生,短短两年左右就演了十几出大戏。他在《唐伯虎三笑点秋香》中扮演唐伯虎,在《玉堂春》中扮演王金龙。聪慧俊俏的扮相,潇洒飘逸的表演迅速在同行和观众中引起关注。
演《高山下的花环》突然开窍
小时候在天桥学艺,张德福看见拉洋片的、相声场子、耍大刀卖大力丸的,都喜欢凑热闹看看,到各处跟着学,那时候不到十岁的他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同一出戏还有那么多不同的演法,可是又没人把这层窗户纸给他捅破,旧社会有“宁给一亩地,不教一出戏”的说法,只能自己这么打听着学。
十六岁时张德福嗓子倒仓,他和女生的嗓子差八度,这样早年的积累派上用场,他研究出了男女同度不同唱法的方式,经过和乐队磨合,就定下了“你唱你的腔,我唱我的曲”的调子,随后又琢磨着评剧音乐的“板腔体”改革,“板是腔的根,腔是人物的魂”,经过三年的舞台实践,张德福研究出了15种板式——流水板、散板、慢板等,这样再演起人物来,就能顺畅地抒情了,改变了小生“二六板”无腔可使的局面。后来,张德福在《三里湾》一段唱腔中有一个全新的大甩腔,一炮打响,让兄弟院团也争相学起创新的“大甩腔”来,在《无双传》中的正调慢板等成套的唱腔,《金沙江畔》中的激越高亢的越调唱腔,《樱花恋》的反调慢板等有意义的新唱腔的尝试,都是与音乐家合作完成的。
《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这个角色是张德福临时救场的,他苦于自己那时身高不够又非常瘦,有人就建议他穿胖袄、穿厚靴,就在他为自己的形象发愁时,有一天突然从电视上看到了邓小平,一下豁然开朗了,“演军长为什么非从自己没有的形象入手呢?”他运用戏曲道白的节奏、气口、韵调和“千斤道白四两唱”的功夫,将这个角色塑造得很精彩。
新凤霞减肥吃动物饼干
张德福和新凤霞被称为评剧界的黄金搭档,张德福说:“我很佩服这位大姐,为了评剧她什么苦都吃,那会儿她中年发福,为了减肥,每天不吃饭,只吃那种儿童的动物饼干。新凤霞大姐扮相英俊,嗓子高音16度,在全国也是拔一拔二的,但我最佩服她的,是她那会儿都名气很大了,还是向自己的缺点进攻,因为她最美的音色是中音,她每天练嗓子,跟快板和钢琴较劲,我也是受她影响,永远不满足。唉!可惜她走得太早了,消息传来,我哭了两天两夜,我们那些年合作演出真是特别愉快!”北京晨报记者 和璐璐
张德福
1931年生于北京。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主攻小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剧协会会员,评剧张派小生创始人。
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八九岁时就已经是“小角儿”了。十岁时,他在天桥“小桃园”的戏班里,拜孙宝亭为师。他从十三岁起开始演正工小生,在评剧舞台上崭露头角,两年左右就演了十几出大戏。
1953年调入中国评剧院后,他的小生艺术得到了飞跃发展。在评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有:《刘巧儿》中的赵柱儿、《祥林嫂》中的祥林、《春香传》中的李梦龙、《三里湾》中的范登高、《六十年变迁》中的季交恕、《金沙江畔》中的金明、《杨三姐告状》中的高占英、《会计姑娘》中的钱小满、《阮文追》中的阮文追、《志愿军的未婚妻》中的郑永刚、《金印记》中的苏秦、《御河桥》中的宣登敖、《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杨乃武、《无双传》中的王仙客、《花为媒》中的贾俊英、《樱花恋》中的吴国光、《锯碗丁》中的王善福、《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雷军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