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艺术区——工厂遗产类
798艺术区提托六七十年代的电子工业旧址,其包豪斯式的厂房风格 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青睐,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它是北京的城市文化地标之一,城市休闲目的地。
项目背景:
798艺术区依托六七十年代的798工厂旧址,利用其包豪斯式的厂房风格受到众多艺术家的青睐,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69公顷,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运营状况:
游客日流量达到3-5万人,园区每年出租约2万平方米,租金收入在5000万以上;
发展模式:
由最初民间自发形成、最后演变为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共同规划建设和治理的集聚区;
盈利模式:
经营性收益(餐饮、零售等)+店铺/场地租赁;
各类画廊和艺术工作室
59% 100-500平方米
53% 2007-2008年入驻
64% 独立经营
85% 独立投资
上海佘山矿坑酒店——矿坑遗产类
文旅度假型的上海佘山矿坑酒店,它是一座日本侵华时开采深坑。由世茂集团投资建造,2013年正式动工,论证6年,施工5年,投资20亿,动用了5千人。号称是全球人工海拔最低的五星级酒店、首个建设在废弃石材矿坑内的五星级酒店。
项目背景: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天马山,是一座日本侵华时采石深坑。由世茂集团投资建造,是世界首个建造在废石坑内的五星级酒店,全球独一无二的奇迹工程,将创造全球人工海拔最低五星级酒店的世界纪录。
建筑体量:
酒店总建筑面积约为6.1万㎡;
客房数量:
拥有370间客房,能为1000名客人提供会务和休闲服务;
酒店配套:
天然室内花园、大型景观瀑布、景观总统房、水中情景房以及攀岩、蹦极、水上运动等极富挑战性的运动等;
盈利模式:
经营性收益(住宿、娱乐等);
投资规模:
整个投资在6亿元左右;
佘山矿坑酒店建设过程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酒店是“挂在”坑壁上的,这对施工建设是极大的挑战;
矿坑岩壁强度是否足够支撑整座酒店结构;
设计团队研究了深坑所在的松江佘山区域地质结构坚固,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方面有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通过一系列模拟测试反复检查,建筑设计的强度和抗震性能,最终确保深坑酒店可抗9级以上地震。
负80米的坑中建造,消防车根本进不了矿坑,消防逃生需要自下而上;
自下而上的消防逃生问题需要设计上解决;
因为酒店是在海拔负80米的坑中建造,消防逃生需要“自下而上”,为了保证客人的绝对安全,确保酒店任何一个阳台均与消防通道相连,这对空间布局的设计要求非常之高。
在一个露天百米的深坑里,雨水倒灌,湖水水位会在汛期因洪水而暴涨;
积水没有天然的泄洪口,如何防积水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在一个露天百米的深坑里,为了呈现更完美的景观效果。
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安装一部抽水泵,确保每日湖中水位变化不超过500毫米安全区间。
一般工程中施工单位要解决的是如何将人员和材料、设备向上运输;
建造深坑酒店,是解决如何将设备人员向下送到80米的坑底;
建造深坑酒店由于坑壁具有弧度,酒店主体结构也被设计成沿坑壁的弧形。使用的是异形钢,它的结构不规则,且处于深坑边缘,运输和吊装难度都很高,有弧度的设计同时也对结构的整体强度增加了要求。
60年代废旧的糖厂改造而成、一个集现代化和老建筑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项目背景:
阿丽拉阳朔糖舍度假酒店是由漓江岸边一所60年代废旧的糖厂改造而成,故取名“糖舍”。是一个集现代化和老建筑于一体的度假胜地。酒店距离桂林两江机场有1—2小时的车程,距阳朔火车站仅有30分钟的车程;
建筑体量:
占地56亩地、酒店建筑面积约为1.6万,酒店共有117间客房;
酒店配套:
糖舍餐厅、1969年酒吧,水疗中心、室外游泳池、图书馆、阿丽拉精品店、攀岩、手工制作等;
投资规模:
总投资额2亿人民币左右;
盈利模式:
经营性收益(住宿、购物、娱乐等);
特色体验:
创意手绘、荧幕时光、福利赶圩、古法制糖、1969吧、 糖舍之旅 、活力攀登
阳朔糖舍 -为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老糖厂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老糖厂在80年代被叫停,幸运的是其建筑被完整保留下来。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由漓江岸边一所60年代废旧的糖厂改造而成,故取名“糖舍”。
“糖舍”核心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老糖厂和同时期用于蔗糖运输的工业桁架的区域;
为保护漓江生态环境,老糖厂在80年代被叫停,幸运的是其建筑被完整保留下来;
2006年再访阳朔,糖厂停产,政府意欲拆掉,为了保留这座漂亮的老建筑,几个合伙人决定买下含糖厂的56亩地,准备做一个精品酒店;
2014年破土动工,2017年7月开业,截止2017年总投资额2亿人民币;
国内唯一的观光体验的真实矿井、煤炭工业发展 “活体里程碑”和“实体博物馆”
项目背景:
嘉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芭沟镇,嘉阳煤矿建矿70余年,沉积了丰厚的工业遗迹和人文历史。其中,被誉为工业革命“活化石”的嘉阳小火车、国内唯一专门用于观光体验的真实矿井,被专家认为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活体里程碑”和“实体博物馆”不仅是研究中国煤矿地质科学、煤矿工业技术的重要场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生动的实践基地。
占地面积:
占地38平方米公里;
盈利模式:
门票(100元/人)+经营性收益(餐饮、零售、娱乐等);
发展定位:
集矿业遗迹、蒸汽文明展示、自然观光、怀旧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矿工乐园;
发展概况:
国家级矿山公园,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活体里程碑”和“实体博物馆”;
建设过程的主要策略—— 让枯竭矿山“重生”
当前,我国众多矿山和矿业城市都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等问题。
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项目背景:
英国铁桥峡谷遗址公园(Ironbridge Gorge) 通过对原有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恢复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和建造主题博物馆的形式,发展旅游业,打造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是世界上第一例以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
位于中英格兰西部的什罗普郡塞文河畔;
运营状况:
年平均游客接待量约60万人次(其中7万人是学生),成人年票27.5磅约人民币269元,也可各个博物馆单独买票;
占地面积:
整个景区占地达10平方公里;
英国铁桥峡谷遗产公园是一个以工业博物馆群落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聚落;其特点是以城镇为背景的多个飞地连接,将多个工业遗产打包联动发展,整体建设成一个以城镇为背景的工业博物遗产小镇;
铁桥峡谷发展历程
铁桥峡谷的困境
1779年,依托于塞文河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铁桥镇的兴起;
1960年,制铁业逐渐被新兴工业区取代,小镇逐步被废弃;
铁桥峡谷重新定位
被誉为“旧遗产的投影机”的博物馆;
铁桥峡谷资本重构
世界上第一座铁桥诞生地蒸汽机、焦炭、铁、钢工业革命技术飞速发展之地密集的工厂、仓库、作坊遗址和纵横交错的铁路线遗址;
铁桥峡谷新生
1967年以工业遗址博物馆群的形式对小镇进行保护式再开发,峡谷一带废旧的工厂、作坊等,已经被规划改造成10座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带动了峡谷地区的经济重生。
门票+影视拍摄取景+商店+作坊+婚宴+招待会
博物馆将废旧厂房“变废为宝”的成功经营,挽救和盘活了铁桥峡谷这个一度走向衰败的老工业区,带动了每年给周边地区带来两千万英镑(1.9亿)的经济收益。
博物馆作为文化历史的保护者和展示者提出了“铁桥精神”概念
博物工艺互动,了解工业革命机器接触先进的技术
1986年,铁桥峡谷成为英国首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7个地点之一,也是英国第一个被列入此名录的工业遗址,这是世界对峡谷地区在工业革命中独一无二贡献的认可。
世界级的区域枯竭资源综合改造的典范、工业遗产旅游的目的地
项目背景:
鲁尔区位处于德国以及整个欧洲交通枢纽地带,曾是“欧洲工业的心脏”,鲁尔工业区开发通过工业遗产改造、产业导入、文化创意、活动体验形成独特的工业旅游,将周边景点整合为一体化的“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
地理位置:
区位于德国中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Nordrhein-Westfalen)省;
占地面积:
由53个城市与乡镇组成,总面积达4593平方公里,人口530万;
开发模式:
将废弃矿区、空置厂房改造成旅游景点,主要有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及区域一体化模式四种。
发展概况:
2001年,区域内的埃森关税联盟矿区凭借标准ii(矿区保留的20位世纪建筑展示着杰出的建筑价值)与标准iii(矿区见证了过去150年中曾经作为当地支柱工业的煤矿业的兴起与衰落)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旅游开发,盘活工业资源,探索一条城市更新、区域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
1.IBA是指鲁尔区 Emscher Park的国际建筑屐( 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
2. RI表示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 Route Industriekultur)
3. Ⅰ-Ⅳ表示4个阶段
区域联合营销原则:规划数十条不同产品组合精品旅游线, 统一对外宣传与推广。
以举办大型展览为主要营销手段:利用改造后的展览场馆举办大型展览活动,既带来了人流与经济的增长,也成为营销的重要手段。
与城市营销相结合:2006年区域内的埃森市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
2010年埃森市与鲁尔区同时当选欧洲文化之都
成为世界工业旅游开发的典范
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响应
地方层面上专门成立了IBA执行机构,成功保护了鲁尔区的重要工业遗址,尽管它的权限和行动并不能够合法地覆盖所有包括交通、教育和经济发展在内的重要的政策领域,但作为国家与地方的桥梁,具有协调功能。
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财产基金为某些不受某些企业欢迎的决策实施铺就道路,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收购其行政边界范围内的工业宗地。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周边的传统工业遗址得以保留,并进行相应的现代化改造。这为文化产业和文化活动提供了具有当地特色且租金相对低廉的场所,促进文化产业企业、艺术家的进驻。
城市更新的定义
城市更新的概念在1954年由美国艾森豪威尔成立的顾问委员会提出;1958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城市更新第一次研讨会上;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并已实现了由单纯的物质更新转变为社会、 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的全面更新阶段。
上世纪70年代以解决内城衰退问题,而采取的城市发展手段;
城市更新涵盖了西欧国家在二战以后至今的所有城市建设形态;
二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更新的方式则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不断发展,不少城市与城市新区的迅猛发展相比,城中片区发展明显滞后,设施老化、业态衰退、交通拥挤、传统风貌特色消退等一系列问题凸显。
对本地工业资源进行保护
当前国内掀起的城市改造浪潮主要是基于“拆”一字进行,由此许多具有一定文化积淀的建筑或建筑群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工业遗址。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现代化改造应当成为工业文化重塑或再利用的第一步。
文化重塑工作需要详细计划,循序渐进
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文化重塑工作的前期,由政府牵头,对工作进行详细的战略部署,包括对工业遗址保护区域范围、保护对象、改造标准、文化创意产业用地空间、公共服务和使用空间等的决策和规划。
“公”与“私”的合作
第一是政府。政府层面由于其职能和权限,使得文化项目符合公众服务要求。
第二是企业。企业在项目融资和市场规模拓展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储备以增加文化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
第三是公众。公众作为文化项目的市场主体,需要在项目策划、规划当中积极参与,从而使得文化项目建设成果尽可能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公众期待。
2016年11月23日,国土资源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时表示。
一是,鼓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同时明确了划拨协议方式取得、用途认定、价款缴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是,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积极参与;
三是,鼓励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用地结构,对企业“退二进三”、迁址重建的,要求各地在用地选址、土地审批、用地规模与计划安排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四是,鼓励市场主体收购相邻多宗低效利用地块,申请集中改造开发;
五是,明确要求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用地,用于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益事业等公共设施建设。
传统开发模式:工业遗产保护修复(单一的工业遗产开发)
当前:创意产业园、休闲公园、文旅景区等(泛及文创、艺术、影视、旅游多个产业的联动)
未来:综合开发——文旅小镇、旅游区等(保护与开发并存,价值重塑、文化传承的工业遗产资源旅游的综合性开发为核心)
综合开发小结
工业遗产在空间上随着增量发展转向城市更新,文化上工业遗产保护成为城市乡愁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上建立具备吸引创新人群聚集特质,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中 找到再生之路;
工业遗产旅游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