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上孙家寨,在我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上世纪70年代以前,鲜有人知道这个村庄。直到1973年,上孙家寨遗址被发现,青海考古界随之掀起巨浪,上孙家寨这个普通的村落也迅速被人们所熟识。在上孙家寨汉晋墓,出土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其中仅铜镜就有45面,四神规矩镜、日光镜、昭明镜、四乳四螭镜、连弧纹镜、龙虎镜……这一面面铜镜向我们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

40座墓葬中的45面铜镜见天日

上孙家寨坐落在北川河的西岸,距离西宁只有十几公里,上孙家寨墓地就在北川河西岸的台地上。1973年的夏天,当时的省物资局储运公司打算在上孙家寨修建木材仓库。因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原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就曾发现这里有古代遗址存在。所以在仓库开工前,青海省文物考古队的专家们便前往上孙家寨进行考古挖掘。

曾参与上孙家寨考古工作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卢耀光先生,在《回忆上孙家寨墓地的考古发掘》一文中写道:“除地表散布不多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卡约文化陶片外,最显眼的就是从寺沟河南岸到上孙家寨村北地带,稀稀拉拉散布着的二十多个高大的封土堆。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调查者认为这是一处汉墓群。”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任晓燕也参与了当年上孙家寨的考古工作,她说:“从1973年开始挖掘,到1981年夏天结束,这次的考古工作历时8年,共发掘古墓182座,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仅铜镜就出土了45面,它们分处在40座墓葬中。”

铜镜是古人用来妆饰理容的一种生活用品,也是精美的工艺品,是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铜镜的起源,古书上记载了许多传说。

《轩辕黄帝传》说:“黄帝因铸镜以像之,为十五面,为神镜宝镜。”古人认为铜镜的使用始于黄帝,这虽然是神人制镜的传说,但是也说明铜镜的历史久远。考古学家研究认为,我国最早的铜镜起源于距今四千多年的齐家文化时期。

上孙家寨出土的铜镜大多是汉至魏晋时期的。铜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繁荣期,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以及隋唐时期,特别是两汉时期,铜镜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所以我国出土的铜镜,多以汉镜为主。

任晓燕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流行的铜镜都是不同的。”规矩镜是上孙家寨出土的主要铜镜样式之一,流行于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规矩镜在汉镜的发展中,也是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铜镜。

神秘莫测的“TLV”纹饰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撰写的考古报告《上孙家寨汉晋墓》中记载,上孙家寨汉晋墓共出土规矩镜3面,它们铸造精致,晶莹可鉴。1974年出土的四神规矩镜是其中一面。这面四神规矩镜直径11.9厘米,圆钮、圆座,坐外方框,方框四边各向外伸出一个“T”形符号与对面的“L”形符号相对,方框四角又与“V”形符号相对,二者之间饰有乳钉,在被“LT”纹与“V”纹分化出的四等分中,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各据一方。

规矩镜是因镜纹有规则的“TLV”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外国学者也叫它为TLV镜。看起来简单的“TLV”纹让学者们绞尽脑汁,众说纷纭。有人说“TLV”纹是由早期战国铜镜的一些纹饰演变而来的。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李女士介绍说,西方学者认为,“TLV”纹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点。规矩镜上中心的镜钮代表中国是茫茫宇宙的中心,钮座外面的方格表示大地,圆形的镜子表示天,八个乳钉表示支撑天的八根柱子。其中“T”象征四方,“V”象征四海,“L”象征防止恶魔进入大地的门。西方的专家们认为这与汉代的思想意识有关,表示汉朝的人身处在宇宙中央,和宇宙一起运行,祈求长生不老。

也有些学者根据汉代的日晷上有与规矩镜相似的“TLV”纹饰,认为“TLV”纹具有天文学的意义。因而有人就将方格规矩纹镜取名为“日晷镜”,并根据日晷推测“L”与“V”是表示时间的图像,“L”表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V”表示四季的开始,“T”则含有空间的意思。

在我国,更多的学者认为,“TLV”的纹饰是由古代游戏六博演变而来的。六博,也叫陆博,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有专家将在马王堆等地发现的六博的格道图案和“TLV”纹饰作了比较,它们的图案几乎一样,所以规矩镜也叫博局镜。

四神蕴含天象和道家思想

在四神规矩镜中,除了神秘的“TLV”纹饰之外,还有严格按照方位排列的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礼记·曲礼》记载:“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可见,在古代四神的方位排列关系到古代的礼制。

在四神规矩镜中,四神的具体排列与天文学中四神方位的排列一致。古人通过对天象的观察,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颗星宿作为坐标,成为二十八星宿,也就是四象。古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这些星宿分类成了四象。规矩镜中的四神就是按照天象中的四象排布。

李女士介绍,古时候人们认为四神还可以辟邪求福,规矩镜中的龙、虎作为猛兽,可以用来镇宅、辟邪。所以四神在汉代应用极为广泛。据了解,四神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代初期所流行的是黄老思想,道家的宇宙观认为天下分5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中央,四神规矩镜镜背中心的钮代表着中央,以钮孔为中心形成子午线分出南、北,再加上在旁边的四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

汉王朝统治河湟地区的佐证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任晓燕说,上孙家寨出土的这些铜镜,与内地出土的铜镜一脉相承,并没有大的区别。因为埋藏条件的关系,这些出土的铜镜有些完整,有些早已被侵蚀而残缺不全。这些铜镜的出土也从侧面反映了青海河湟地区当时的经济文化状况。

据史书记载,青海在西汉以前主要是羌人的活动地区。汉武帝时,汉朝的武力进入了河湟,在现在的甘肃永登县以西、大通河左岸筑了令居塞,又开辟了河西四郡,阻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到了汉宣帝神爵二年,汉朝在西宁以西设临羌县、乐都以东设置了破羌县。随着军事力量的发展以及赵充国河湟屯田,汉族人口大量迁入了青海东部地区,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河湟地区。铜镜作为汉朝时流行的生活器物,也随之到了河湟地区。

上孙家寨发掘的汉晋时期墓葬有182座之多,其时间跨度从西汉昭宣时期到西晋初年,历时三百多年。这与西汉王朝在湟中一带开疆拓土,实行郡县制度的历史背景是吻合的。而且在离上孙家寨不远的地方就是长宁村,汉代时长宁村称“长宁亭”,晋建“长宁县”,明改为“长宁堡”,历史悠久。上孙家寨村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日光充足,适合农耕。这里又与汉长宁亭不远,也许这就是上孙家寨村会有汉晋墓葬群的主要原因。

在古代,有用镜殉葬的习俗,取其“炤(照)幽冥”的意思。在上孙家寨汉晋墓182座墓葬中,有40座墓葬有铜镜陪葬,可以佐证汉代时中原文化在河湟地区的传播,以及汉王朝统治下河湟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些铜镜,随着主人的死亡,作为主人的生前用品成为了陪葬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汉晋墓中都有铜镜陪葬,它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才有的随葬品。”任晓燕说。(王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