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允臧齋藝術於2025年開年之初,1月5日(日)假台北華南金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秋季拍賣會,這次拍賣會將呈現中國高古青銅藝術、古玉、佛教藝術、唐宋陶瓷,明清瓷器以及現當代藝術、珍稀恐龍化石等豐富拍品四百餘件,為藏家呈現豐富的藝術盛宴。

秋季拍賣會預展將於1月3日(五)至1月4日(六)舉行,歡迎各位藏家朋友們蒞臨鑑賞。以下將介紹幾件本次秋拍不同門類的精彩拍品。

Lot 188|中生代 白堊紀 恐怖三角龍

產地:美國懷俄明州蘭斯層(Lance Formation)
尺寸:210 × 145 × 130 cm
NT$10,000,000-16,000,000
RMB 2,247,000-3,595,000
US$310,000-496,000

這件恐怖三角龍頭骨化石於2022年發現於美國懷俄明州蘭斯層(距今約6600萬年),是白堊紀晚期恐龍滅絕前的重要見證。作為台灣唯一的恐怖三角龍原件化石,且首次登上華人市場拍賣,其稀有度與歷史價值非凡。

此標本保存狀態極佳,完整度極為罕見,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資源,也象徵化石收藏跨越文化與地域的新篇章,記錄了恐龍滅絕前的生命故事,彰顯化石作為時光見證者的深遠意義。

  • 中生代 白堊紀 三角龍頭骨,紐約蘇富比,2021/4/29,Lot 1,長218 cm,高85 cm,成交價:US$504,000。
  • 中生代 白堊紀 三角龍頭骨,加拿大皇家泰勒博物館藏。
  • 中生代 白堊紀 三角龍頭骨,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藏。
    本器尺寸極大,遠勝尋常的觶,並保有器蓋,品相完好,為相當難得的商代大型酒觶。本器為號稱「民國收藏吉金第一人」的劉體智所藏,民國初年曾著錄於《善齋吉金錄》、《三代吉金文存》等重要文獻,其後即流佚西方,往後百年間消聲匿跡,如今方重現人間,堪稱傳奇,亦可補文獻缺漏。

  • 商晚期至周 庶觶,北京琉璃河燕國墓地出土,首都博物館藏。高19.3 cm。
  • 商晚期 爰父癸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高15.6 cm。
  • 商晚期 戈觶,台北允臧齋,2022/6/4,Lot 120,高12 cm,成交價:NT$4,080,000。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數位典藏,登錄號:187684-085-7、187684-085-8。
    青銅器上錯嵌紅銅紋飾是春秋中晚期開始流行的一種新工藝,它利用青銅和紅銅的色彩、光澤的反差,形成極佳的裝飾效果。這種創新介於傳統商周青銅器與戰漢錯金銀工藝之間。

    這個時期,華夏地區的人們開始規模性的嘗試將兩種不同材質的金屬鑲崁在一起,這種情況不僅代表了當時冶造技術的創新,同時也展現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人們精神世界與藝術審美的一隅。本件拍品為台灣知名骨董商「雲中居」雪藏數十年,更是讓這件拍品錦上添花,引人入勝。

  • 春秋晚期 錯紅銅大壺,玫茵堂藏。高43.2 cm。
  • 春秋晚期 嵌紅銅鳥獸龍紋壺,侯馬市博物館藏。高53 cm。
  • 春秋晚期 趙孟庎壺,英國大英博物館藏。高50.5 cm。
  • 戰國 嵌紅銅狩獵紋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高40.7 cm。

    尺寸:高16.5 cm
    銘文:「長於珮弗短於尺 度正合殷器合殷 遷毫已來今古閱 逮周之際璧球羣 穆如一色溫而栗 神具天真樸不文 持以仙人傳太白 上清寶鼎詎堪云 乾隆庚戌清和月御題。」
    (正)「永保」、「八徵耄念」、「自彊不息」
    (反)「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
    來源:台灣重要私人收藏,早年購於日本。
    御製詩著錄:《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詩五集》,卷七十一,頁15。
    NT$1,200,000
    RMB 269,000
    US$37,200

    拍品為青玉質,質地溫潤、包漿厚實。一面刻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另一面的頂部刻有「永保」二字,下方則刻有乾隆御題詩文,字體成熟而規整,極具皇家風格。

    本件拍品頗富雅趣,本體為文化期的玉斧,其後輾轉千秋,流入清代宮廷,成為皇帝寄託情趣的收藏品,加以銘之;它同時承載著跨越數千年的文化訊息,著實令人體會到文物收藏的物外之趣。

  • 山東龍山文化 玉圭,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高30.7 cm。
  • 拍品為砂岩質,主佛頭部髮髻呈低矮柱狀,面龐圓潤,五官清秀,身著褒衣博帶式的袈裟,雙手合於腹前,全跏趺坐於臺座之上。兩側各有一協侍菩薩,身後雕舟形背光,背光內層頂部為釋迦摩尼像,兩側下緣各雕飾飛天與伎樂;外層為火焰紋,呈升騰狀。底座前後刻有供養人之銘文,兩側各雕有護法獅。整體風格融合了西方犍陀羅與笈多風格的元素,以及中原漢家的塑像與服飾,呈現出早期中原佛教藝術的真實面貌,彌足珍貴。

    1. 正始五年 如來三尊像,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2. 東魏 砂岩石雕佛三尊像,倫敦蘇富比,2022/11/2,LOT 211。高83 cm。成交價:£252,000。
    金剛鉤原為馴象人用來控制和馴化野象的鉤子,在佛教中「野象」被比喻為未得到馴化的人心。金剛鉤寄以遏止眾生的一切惡業,將他們導向解脫輪迴的大道,為藏傳佛教中,極有特色的一種法器。西藏東部的德格地區,以善鐵錽金銀而著稱。本件拍品即展現15-16 世紀,藏區匠人的精絕工藝。此類華麗的法器,明顯為當時最高地位的宗教領袖所使用,實屬珍貴。

  • 明永樂 鐵鋄金銀火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長69.9 cm。
  • 15世紀 藏東 德格 鐵鋄金銀骷髏杖,香港邦瀚斯,2020/10/5,LOT 102,長40 cm。成交價:HK$1,250,625。
  • 15世紀 喀章嘎,《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2),頁111-112。
  • 明永樂 注勺和瀉勺,《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文物出版社(2012),頁178-179。
    本器為現存最大的犍陀羅一體鑄造佛塔,藏家曾委託牛津大學Gilmour博士進行金相分析報告,指出年代當介於1-3世紀,無獨有偶,甘肅博物館藏的北涼承玄元年(428A.D.)高善穆石塔整體形制、藝術風格皆與本器相仿,可以反映佛教藝術帶給中國的影響。

  • 4-5世紀銅佛塔,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高57.8 cm。
  • 3-4世紀木塔殘件,新疆樓蘭出土,大英博物館藏,高51.5 cm。
  • 2世紀石塔殘件,新疆樓蘭出土,大英博物館藏,高4.6 cm。
  • 北涼承玄元年「高善穆」石塔,甘肅酒泉石佛寺遺址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高44.6 cm。
  • 本器為罕見的無耳簋,側面呈S形,紋飾細密,鳳鳥、獸面、夔龍馳騁其上,佈局森嚴。研究指出,該器形僅出現在商王朝遷都殷墟後的一段時間,經日本私人秘藏數十載,鏽蝕瑰麗自然,展現如同頂級青瓷的色澤。

  • 商晚期 子庚簋,新鄉市博物館藏。直徑19.4 cm。
  • 商晚期 獸面紋簋,上海博物館藏。直徑14.8 cm。
  • 商晚期 乳丁紋簋,紐約蘇富比,2022/3/22,Lot 234,直徑22.5 cm,成交價:US$113,400。
  • 本尊原供奉於帕竹噶舉派的祖寺:「丹薩替寺」。丹薩替寺在南宋年間由帕木竹巴·多吉傑波主持建造,興盛于十四至十五世紀。丹薩替寺風格的造像也以這一時期最為卓著,其題材豐富多元、工藝精美華麗、鎏金光彩厚實,為藏傳佛教藝術中的顛峰之作。

    丹薩替寺於上世紀中毀於動亂,僅留下一些殘缺不全的塔身構件,以及少量的佛像。本件隨求佛母像雖歷經浩劫,散佚海外,但保存狀態良好,金水依舊熠熠生輝,表情沉靜,嘴角含笑,體態婀娜,裝飾華麗,比例極為協調,實為藏傳佛教藝術之精品。

  • 14或15世紀 銅鎏金大隨求佛母像,西藏博物館藏。
  • 14或15世纪 銅鎏金大随求佛母像,北京保利,2017/6/7,Lot 5816,高32 cm,成交價:RMB 34,500,000。
    本尊拍品尺寸碩大,其規整的線條與嚴謹的圖像學特徵,均為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的製作工藝,應為當時六品佛樓中的其中一件。

    「六品佛樓」是由乾隆帝創造出的一種佛堂供奉行式,他先後在紫禁城內外總共修建了八座「六品佛樓」。每尊造像均依據佛教經典,由清宮造辦處以黃銅鑄造而成,底座正面上沿鑄「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沿刻漢字佛名,各不相同。底座背面刻「般若品」,表示本尊所屬品名。

    本尊佛海觀世音是無上瑜伽部父續的本尊之一,為格魯派所重視。從其名號來看,他是觀世音菩薩怛特羅形象的體現。本尊拍品著菩薩裝,一頭二臂,持念珠(mala)和蓮花,右展立姿,擁明妃空行慧密母,明妃持嘎布拉碗和蓮蕾,型態生動而不失威嚴,實為乾隆時期宮廷造像的精美之作。

  • 清乾隆 佛海觀世音佛,北京故宮梵華樓藏。高39 cm。
  • 16世紀 佛海觀世音佛,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高16 cm。
  • 15世紀 佛海觀世音佛,北京翰海,2013/12/08,Lot 3529,高17 cm,成交價:RMB 690,000。
    明代龍泉窯的特色為胎體厚重,釉質潤厚,採用更多工藝手段進行裝飾,在大件器物的表現上更勝前朝。此拍品圓口寬沿,短直頸,豐肩,腹部漸斂,以十棱分出十面,淺圈足。胎質扎實緊密,通體施龍泉釉,色顯幽青透黃。缸腹遍布洶湧的波濤海浪,水面分別可見五對龍鳳於腹面上,龍身矯健,鳳羽華美富貴,圖案誇張有力,刻工嫻熟流暢,筆勢氣脈相連,展現出明代皇家工藝水準之高。

  • 明早期 龍泉窯青瓷拱花折枝花果罐,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高23.9 cm。
  • 明隆慶 青花龍鳳呈祥圖大缸,北京保利,2015/06/07,Lot 8169,直徑53 cm,成交價: RMB 1,500,000。
  • 明嘉靖 青花雙龍趕珠紋大缸,香港保利,2021/04/21,Lot 3014,高度58 cm,成交價: HK$3,120,000。
  • 明初 龍泉窯龍紋畫缸,北京嘉德,2018/06/18,Lot 2637,直徑40.5 cm,成交價: RMB 2,530,000。
  • 本件菩薩頭戴經典北朝風格的寶冠,繒帶從額頭兩側自然垂放而下,極具時代才色彩,菩薩蓮座底下有一隻頭下腳上的蟠龍,捲曲縈繞於菩薩腳下,體態甚是靈動。菩薩與龍如此親近而呼應的造型可謂鳳毛麟角,實為難得。現存北朝的雕塑或形象僅見於河南鞏縣石窟第四窟中心柱下層的浮雕,左右兩側供養人雙肩上盤繞著走龍的浮雕,甚是有趣。(參見參閱一)

  • 河南鞏縣石窟第四窟中心柱下層的浮雕。
  • 北魏正光五年(524) 鎏金青銅彌勒佛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高76.8 cm。
  • 花觚本是青銅器的傳統造型,後多為瓷器所仿,唐英制花觚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分兩段燒制,然後上下相對由卡口相連,可謂創造了瓷器花觚的嶄新樣式。此器為五供之一,形制古樸,繪製精湛,釉彩濃淡相宜,紋飾寓意吉祥,構圖疏密有致,圖案化的裝飾,盡展乾隆時期瓷器繁縟奢華的藝術風格特徵。同類器物色釉地者居多,白釉地者十分罕見,倍顯珍稀。

  • 清乾隆 白地粉彩八吉祥花觚 香港蘇富比,2015/4/7,Lot 3707。高23.2 cm,成交價:HK$2,24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