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叫MT》这部动画片?

基于魔兽世界游戏的恶搞动画片《我叫mt》在魔兽世界玩家圈中很流行 甚至被评为中国大陆最好的动画作品 如何看待这部动画
关注者
262
被浏览
491,020

101 个回答

同人创作,一个鲜血淋淋的范例和教训。

基本把同人创作能踩的坑,全踩了一遍。

作为《魔兽世界》同人而诞生的“MT”从一开始在“版权”上就注定先天不足;也埋下了很多隐患。

本来只是出于几个玩家对游戏的热爱,玩票性质搞出的同人动漫,刚开始声名不显,和官方没有利益分歧,甚至还能帮助官方推广时,还可以得到官方些许的扶持。

但也注定了无法做大做强。

因为想要做大,就面临如何挣钱的问题,商业化的问题。可同人的出身,决定了它只要商业化,就会面临对“原作品”的侵权问题。

后来“MT”的主创“七彩映画”为了生存,把IP所有的改编权一次性卖断给了“乐动卓越”,基本也就卖掉了这部动画的未来和前景。(乐动卓越拿到“MT”改编权后推出《我叫MT》手游赚了几个亿,却拒绝在动画上继续投入。这样一来“MT”动画就成了个非常尴尬的存在,不管是谁,再继续在“MT”动画上的投入,都变成了义务为乐动卓越做广告,增加无形资产。)

再后来“七彩映画”卖身“乐动卓越”的竞争对手“中清龙图”则让《我叫MT》的版权归属更加复杂。

“中清龙图”收购了“七彩映画”工作室拿到了《MT》动画的版权,但这个IP能盈利给动画项目持续输血的“游戏改编权”却又在“乐动卓越”手里。

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叫MT》第六季腰斩完结。

至于后来的不管是改名《山口山战记》还是什么“我叫MT2,3,4,5”的手游;都不过是资本想榨干这个IP最后一点情怀价值罢了。


和《我叫MT》境遇相似的还有《超神学院》。

一二季叫《啦啦啦德玛西亚》帮着《英雄联盟》做推广,还可以拿到腾讯的赞助。

从第三季起,想做独立IP。为了规避版权问题,改名《超神学院》世界观,人物,故事······各个方面,改了又改,重置了再重置。

《超神学院》1,2,3季连续三年人物故事重置,却把观众的耐心和IP的热度,重置没了七七八八。

同人创作,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规划好,这毕竟是件“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为爱发电,不计回报倒也无所谓,一旦想从中获取利益,就得快刀斩乱麻尽量和“原作”划清界限。

出让版权的合同,自己更得仔细斟酌,一旦卖断;那么这个IP和创作人基本上也就再无瓜葛。(天下霸唱10万卖掉《鬼吹灯》也是被坑到爬不起来的典型例子。)



说句题外话:

早年看邢山虎写《佣兵天下》池寒枫,大青山为“义”饮剑赴死,还小小的感动了一下。后来看他在《我叫MT》上的一番操作,也不过是个唯利且短视的商人罢了。

乐动卓越靠着《我叫MT》手游赚了几亿,却拒绝为母IP动画投入资金,导致母IP《我叫MT》动画腰斩。后来推出的其他手游却乏善可陈,只能靠着不断推出《我叫MT》2,3,4,5续作苟延残喘。不得不说其短视。

这部作品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人物塑造的成功

在我看这部动漫的时候,我还不是一个魔兽玩家,没有经历过60年代,很多游戏机制和老玩家的梗并不知道,可是这不影响我的观看体验,因为这里面每个人物随着剧情的推进都被塑造的越来越丰满,比如平时一本正经其实特爱听八卦的盗贼姑娘,逗比气质与心计boy合体的会长,腹黑又喜欢说话带一大堆形容词的娇花,还有一出场就让人喷饭的五火球神教,这里面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辨识度特别高,而且通过将游戏中行为变成动画以后,更能体现出每个人物的特点,这直接导致了本来很多名字比如镁铝、盗贼姑娘、老相好等本来只是一个外号,但因为太形象了,后续的设定中干脆直接改成id号。这就是大家最熟悉的美剧制作模式,随时根据市场调整创作方向,观众在观看中能够渐进式的体会到创作者塑造人物的成长。

换言之,每一季都能给你带来新东西,就好像哀木涕一开始就是一个爱黑装备的蠢牛,但是随着第四季经历了帕米拉小妹事件后,他也开始思考有什么是比装备更重要的东西,到第五季的时候那句“如果我连队友都失去了,那我和野怪有什么不同”,这句话戳中了其他同伴的心,我相信也同样戳中了观众的心,没有一辈子的魔兽,但可以一辈子的兄弟,在合适的时机卖一下情怀,然后继续逗比的故事,比现在某些不要脸导演电影还没上映就大谈自己这部作品是卖情怀显然要高明的多。

还有很多细节的设定也特别棒,比如桶牛这个人物,本来只是作为团队2t背景板用的,几乎没什么台词,但是就从为数不多的镜头就能发现,这个角色其实相当出彩,比如虽然外表强壮,但是挺玻璃心,被骂的时候居然哭着往盗贼姑娘怀里钻,非常可爱;下副本倒t的时候,知道上去补T给奸商战复的时间,可见其操作意识;在打卡拉赞的时候,牧师妹子被法力龙追着抽蓝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过来保护牧师,不仅说明他有保护医疗的意识,也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对牧师妹子有好感,就这种细节的设定很容易抓住观众,如果不信可以看看每次桶牛镜头出现时弹幕的反应。所以我认为制作团队对人物的塑造是非常好的,一个没什么台词的角色在故事里都能让观众一下子记住,就更不要说几个核心角色的创造了,高能时刻弹幕炸裂情况时有发生。

最后说一下整个动画的观感,那就是你仿佛是在看一个孩子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

最初的第一季对比后来,除了气质比较质朴外,无论在画工还是在脚本方面都毫无亮点,甚至说比较粗糙,因为当时就是一个用来玩得作品,就像我一个曾经也是工会mt的朋友就说过,第一季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这里面各种逗比的事情当年我们都经历过。

因为第一季的成功,第二季开始了商业化道路,画面和脚本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为了让故事更有张力,加入部落联盟勾心斗角的故事线,挖了很多坑,但是相比第一季,搞笑成分下降了很多,虽然后来的核心角色在这一季基本上都出现了,但是着墨太少,除了盗贼姑娘和方砖pk的桥段让人眼前一亮,其他都乏善可陈。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第三季,可以说第三季是对于剧情创作的一种尝试,虽然非常不成功,无限回忆多视角的叙述方式,我敢说不看2遍以后,你在看到第五集以后基本就放弃治疗了,因为你根本分不清现在到底是在说哪一天的故事。

到了第四季,可能制作团队终于明白了,最简单的才是最实用的,放弃了在剧情表现上的标新立异,回到了平铺直叙的手法上,这一季可以说是整个动画的拐点,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故事紧扣游戏设定,镜头集中表现在副本打怪上,几场战斗的设计都相当出彩,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角色开始逐渐丰满,还有什么比在一场战斗中更能表现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呢?制作团队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唯一的遗憾是,mc这种40人副本只有几个镜头,如果当时做个剧场版熔火之心那真的要口碑爆棚。

之后的第五季,制作团队可以说驾轻就熟,相信看过第五季的朋友,对会长1v3,暗夜男女德2v5这两场pvp战斗的设计恐怕要用惊艳来形容吧,以前的pvp多是混战,背景板上大部分人都是原地打怪重复动作,时间也不长,比如像第四季开头的团战,表现力其实不如第五季,给人很单薄的感觉。而第五季的设定就非常高大上,远景近景特写快速的切换,加上摄像机旋转追拍的运用,有种好莱坞动作片的感觉。

到第六季的时候,可以说制作水平已经炉火纯青,所以这一季围绕着卡拉赞这样一个著名副本,战斗设计更加有趣;剧情上部落双方明争暗斗在这一季达到了高潮,之前挖的很多坑到这一季开始填坑,而且因为前面那么久的铺垫,玩家看不懂或者觉得无聊的情况基本不存在了,反而觉得联盟的会长真的是深谋远虑(虽然会长说的很多经不起推敲,但会长人设本身就很逗比,并没有违和感)。遗憾的是,巅峰之后动画制作却到这里戛然而止,真得非常遗憾。

本来想随便写点,没想到写这么多,都是我的主观感受,我不是知乎里面的精英,分析不出这动画一大堆毛病,就是爽点低,看到一点我自以为不错的就拿出来说说,可能让各位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