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我们在参观各种历史博物馆时,肯定都见过各种各样的古铜镜,铜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金属器物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产生影响最普遍的实用器,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蟠螭纹铜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古人是怎么用青铜镜照清楚自己的呢?

可惜的是,博物馆的铜镜大多年岁久远,镜面早已经被腐蚀得锈迹斑斑,根本没办法用来照人,所以我们在博物馆一般也只能看到铜镜的背面。

鉴于大伙儿手里可能也没有铜镜,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特附上一位网友的亲测照~

这位网友用的是一把藏于卢浮宫内的3000年的铜镜。 照下来,大致模样还是看得清楚的,但五官嘛……有一点点变形了。 那么,我国古人也是用这么模糊的东西画眉、描唇、对镜贴花黄的吗?

古代铜镜清晰度没大家想得那么低! 作为一件生活用具,铜镜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出现了。 在此之前,人们只能利用水中的倒影来照清自己。 青铜器发明之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提升,人们慢慢开始使用铜、锡等来制作铜镜。

不过自铜镜诞生以来,工艺水平最优秀的还属战国、两汉、隋唐时期的青铜镜。 为什么说这几个时期的铜镜质量高呢? 因为这段时间解决了以往青铜浇铸难以解决的大平面变形问题、热胀冷缩引起细如发丝的纹饰模糊问题、浇铸造成器物的气泡砂眼问题、高浮雕厚薄悬殊的撕裂问题、以及分铸再合铸的问题和铜镜的映像等问题。

在此之前,古铜镜的正面大都不够平整光滑,反射率也很差,可以说是不怎么能"上得了台面"。

盛唐时期,是古铜镜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人们在铜的合金中加大了锡、铅等金属的成份,做出的镜子银光闪闪,非常亮眼。 其中最出名的唐代海兽葡萄镜,曾拍出了一千多万的天价。 它的花纹繁缛,除了饰有外来物种葡萄、海兽,其中还穿插着鸟雀、蜂蝶、花草等图案,精美华丽。

唐 海兽葡萄镜

现代人也曾模仿古代铜镜中所含的金属比例复制过一些样品,虽然不用任何的镀层,但打磨出来后照人的清晰度,完全不逊色于我们现在的玻璃镜。 不过,古人的手工石器打磨技术和现代机器肯定没法比,清晰度自然要差一些。

曾经有这样一个工种叫"磨镜工",铜镜想要照清楚人影,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要把一面磨得非常光滑才可以!那么,古人是怎么磨的呢?

"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意思是用毛毡蘸取玄锡粉末,然后在镜面上面反复摩擦,铜镜就可以光洁得照清人的面貌。

这"玄锡"又指的是什么?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中曾提及此物:"制作古铜器之法以水银杂锡末,即今之磨镜药也。"

水银很好理解,但是锡末怎么来的呢?要知道,想将锡研成粉末,这在现代来说也是需要大型设备来完成的呢!这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了!

锡有一种特性叫做"锡疫",就是锡在低于13.2℃的温度时,会慢慢的由白色的金属状转变成灰色的粉末状,温度越低转换越快。 于是,古人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将锡生成粉末作为磨料,再通过不断的研磨,使得铜镜表面平整光滑。

由于铜镜中铜的比例一般占70%左右,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发生反应,所以古人每周都会给它们做一次"护理"。 但是上面所需的材料又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职业——磨镜工,其实就和磨刀、磨剪子一样的工种。

声明:图文来源头条号“ 火眼看玉石 ”,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