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国家出面,经过多轮药品医保谈判后,创新药物以较低价格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时至今日,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简称“国谈药”)已问世近五年,有的药物进入目录后仍无法进医院、进科室,怎样打通国谈药“落地最后一公里”,真正让病人获益?就在近日,由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第77期双月论坛,以“国谈落地新机遇新挑战”为主题,专家学者共同为这一课题“把脉问诊”。

国谈药降幅达50%,已基本覆盖所有治疗领域

国谈药切实为我国群众带来福祉。参会专家介绍,近年医保准入谈判迈上了程序规范、路径清晰的道路。国家药品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形成,许多曾经的“天价药”获得全球最低价,药品降幅达50%以上。

五年内有300多种药品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新增进入目录,从目录来看,肿瘤药、慢性病药、罕见病药、儿童用药的保障短板逐步补齐,多数治疗领域药品保障实现国际同步,对患者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然而,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非意味着患者就能“用得上、买得到”。与会专家透露,目录调整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药品落地,让参保人员真正享受到目录调整带来的红利。当前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频繁有序(从最初8年调整一次,到如今每年调整)、医疗机构医保行政改革存在“时间差”等客观原因,导致国谈药落地常会“慢半拍”、甚至悬而未落。

就在今年2月,上海发布《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通知,积极推进包括开通绿色挂网通道、尽快召开药事会议、实施谈判药品单列预算、强化机构协议管理等多项措施,确保目录内新增药品能“买得到、用得上、报得了”,以此促进打通国谈药落地最后一公里。

专家表示,上海在推动国谈药落地多措并举,除了开通绿色挂网通道、实施谈判竞价药品单列预算外,同时完善“双通道”(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管理机制,新增的91个国谈药、17个竞价药共计108个药品已全部纳入双通道药品范围。自此,进入“双通道”的药品从275个增至383个,方便患者更便捷获得药物。

国谈药落地医院可“升级换代”药品应用

利用“国谈药”机遇实现药品应用“腾笼换鸟”,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林厚文教授在论坛上表示,国谈药落地后医院药品保障如何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是个大课题。仁济医院在调整目录之时,也是淘汰老药、辅助性用药,真正将原来空间利用好、优化治疗路径,实现药品管理和保障的好契机。

“临床很多医生对国谈药并不熟悉,但一些可以满足临床需要的药品落地后,我们肉眼可见看到了病人得益。”专家举例:2021年国谈的西尼莫德、特立氟胺等药品,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免疫性疾病。尽管这是个罕见病,但神经内科专家认为,该病是仅次于卒中的第二大类病种,相关药品落地后,患者每月医疗费用支出大致可节约8000余元,备受好评。而作为国谈药的第一大品类肿瘤药物,也确实为无数病家带来福祉。

当前从国谈药目录来看,创新药比重越来越多,引入后如何持续用好药?林厚文介绍,目前医院药事管理模式正在不断优化,药师团队正在建立和推动多维药品综合评估机制。仁济医院药学部共有30名临床药师,对此次111种临采(临时采购)目录药品已完成快速评价,约有40-50种药品被认为可以参加药事会讨论。

他举例,抗菌药物管理更加严格,首先要通过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对整体抗菌药物的遴选之后,提出遴选目标,才能进入药事会讨论会。而抗肿瘤管理小组,对整个抗肿瘤药物目录提供一系列建议。最终进行临床综合评价。

完善“双通道”,让药师得以更好服务临床

解决药品供应,医疗机构是主通道,零售药店是辅助渠道。国家医保部门发文,完善“双通道”(即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医保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自2021年底上海启动双通道,目前医疗机构端销售仍占近九成,零售药店尚未发挥真正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双通道”是非常好的举措,但也需要考虑到,临床有将药品供应尽可能往外“推”的趋势。再以仁济医院为例,医院与上药集团合作,便民配药门诊大概一半以上处方通过云药房来实现。这一模式发挥了智慧化医院线上服务,让药学专家得以有精力更好服务临床一线,为病人提供更实用药学服务。目前,院方还开出各类药学门诊,为国谈药平稳落地奠定基础。

打通国谈药落地最后一公里,论坛上专家建言:今后政府应搭建平台,建立医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渠道,助力创新药物、产品更新。此外,国谈药落地后,也应持续对其考核、监管新增药品配备及使用情况,以临床实效来探索最新治疗理念,最终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