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3日,我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湘南三市作了四天的调查,实地考察了23家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召开了三次座谈会。总的感到,湘南三市围绕两型社会建设,抓承接产业转移,谋发展方式转型,促干部作风转变,发展势头旺、干部士气足。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看“转移”初见成效
近些年来,湘南地区正在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板块。2010年、2011年湘南三市GDP增速分别高于全省0.5、1.1个百分点;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分别提高0.3、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湘南三市GDP仍保持增长12%左右,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湘南三市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得益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拉动作用。近三年,三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681个,总投资2100亿元,占三市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6%;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2010年达到18.84亿美元,增长33.2%,2011年达到30.1亿美元,增长59.8%。今年上半年,三市进出口同比增长60%,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05.9%。面临出口贸易的严峻形势,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贸易的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调查中,我们感到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呈现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转移企业的区域性明显。80%的转移企业来自珠三角,80%的引资来自粤港澳台。衡阳台资企业约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1/3。台资在我省引资规模和总量中排第二位。二是“龙头”企业的带动性明显。富士康、欧姆龙、台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带来一批相关企业和产业转移,呈现组团式转移、集群式承接、抱团式发展的趋势。富士康电子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数字电源等高科技产品相继在衡阳投产,智能家电、大屏幕电视机面板、精密模具等生产线正在向衡阳转移,今年有望实现产值40亿美元。全省同富士康配套的企业近100家。由于富士康的带动,仅衡阳台湾工业园就落户台资企业103家,总投资超过60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台商投资企业集聚区。衡阳正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城。郴州打有色牌,有色金属价格指数、国家石墨监测中心、稀贵金属交易平台、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纷纷落户郴州,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银都、世界铋都形成品牌。永州承接制鞋产业链,世界三大运动鞋品牌阿迪达斯、耐克、彪马已扎堆进驻,年生产能力1亿双运动鞋。三是开放平台的服务性明显。湘南地区建立了25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三市每年建标准厂房在2万平方米以上,以“筑巢引凤”应对“腾笼换鸟”。郴州率先建立出口加工区,公路口岸开通国际快件,海关实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模式,创新了内陆口岸开通直接放行的“F”通道,3分钟办理通关手续,综合物流成本降低50%以上。衡阳市加快建设公路口岸、无水港,开通铁海联运、五定班列,成功获批综合保税区。同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加快通关速度50%以上,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永州海关也即将挂牌运行。湘南三市完善的开放平台、相对低廉的营商成本,对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010年以来,衡阳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860个,加工贸易企业165家,到位资金600亿元。今年上半年,郴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86个,永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65个,呈现“井喷”之势。
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还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国际产业转移和沿海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面临重大机遇;另一方面湘南三市承接产业转移极具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体现在区位、交通和资源上,还体现在完善的政策、现成的经验和产生的影响上。有鉴于此,第一,要充分发挥“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品牌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形成合力。第二,衡阳信息、郴州有色、永州鞋业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色,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扬长避短,错位发展,防止恶性竞争。第三,加大开放平台建设力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营商成本,改善服务环境。第四,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东盟10国,没有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有广阔的市场。上半年,永州对东盟贸易达到936万美元,同比增长57%。湘南三市在继续加强同粤港澳台对接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毗邻广西的优势,借助北海出口通道,开拓东盟市场,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第五,选派和引进一批熟悉外经外贸的干部充实湘南三市,提高领导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
谋“转型”任重道远
这次看湘南,与以往不同的是,所到之处基本没有看矿山和冶炼企业,看的都是电子信息、轻纺加工和装备制造企业。三市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矿山和冶炼企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近年呈下降趋势。这个可喜的现象,标志着湘南三市正在加快绿色转型。
湘南三市作为久负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是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年来,三市加大力度整合矿产资源开发,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长期以来的无序开采,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加之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等重金属污染源都处于湘江上游。湘南三市绿色转型的任务仍然艰巨和繁重。
从湘南三市实际出发,加快绿色转型要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转移”文章。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绿色转型的抓手,但决不能“扯到篮子里就是菜”。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要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底线。守住这条底线,关键要建立产业准入、提升、退出机制。在产业准入方面,严格执行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标准,严禁高耗能、高排放、高消耗等落后产能转入;在产业提升方面,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推动传统产业两型化发展;在产业退出方面,对于达不到两型要求的企业,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合并的坚决合并,该转产的坚决转产,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为发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腾出资源和环境空间。二是“旅游”文章。湘南三市山水秀美,文化厚重,生态良好,是湖南的一幅画、一本书、一张图。南岳衡山、永州阳明山、郴州莽山以及湘江、东江湖都是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蔡伦、王船山、欧阳修、周敦颐等名人大师灿若群星,古皇陵、古营垒、古村落、古宅院、古文庙、古寺、古塔、古桥等古文物星罗棋布,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这些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务必要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湘南旅游板块和品牌。三是“整治”文章。重点整治矿山开采区、冶炼企业集中区和尾沙坝。目前三市矿山开采区324个,冶炼企业393家,尾沙坝183处。特别是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的重金属污染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整治。由此带来的安全生产事故和环境危机事件不少。必须像关闭洞庭湖区243家小型造纸企业一样,抓矿山资源整合、小型冶炼企业关闭和尾沙坝治理,还湘南一片蓝天、一泓碧水和满目葱茏。
抓“转变”势在必行
湘南三市在抓干部作风转变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好的经验。衡阳市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干部参加劳动制度,郴州市用最严厉的问责掀起“治吏”风暴,永州市开展机关深入群众、深入村组、深入项目、深入企业作风建设主题活动,这些都深受老百姓欢迎,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适应“转移”和“转型”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作风转变无论在内涵还是在外延上都要有新的拓展和提升。在座谈中,有的同志讲“不怕发展落后,就怕观念落后;不怕底子薄,就怕妄自菲薄;不怕条件差,就怕干部作风差;不是不可为,就怕不作为”。深刻揭示了转变思想观念的极端重要性。事实上,观念转变的程度,思想解放的程度,精神状态提振的程度,责任感强与不强的程度,都直接决定“转移”和“转型”的力度、速度。只有眼界开阔、对外开放、政策开明、精神开拓,才有科学开发的良好局面。转变发展路径,也是湘南三市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源依赖、重化工业依赖、投资依赖,是三市“转型”的桎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解除“三大依赖”的束缚,依靠两型产业促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增动力,依靠科技创新强支撑。“转移”和“转型”切忌“喊空口号”、讲大话,必须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以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才能推进。湘南三市突破传统的工作方法,集中精力抓项目,始终突出项目建设的主体地位,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营造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创新思路抓招商,坚持招商引资“功夫在诗外”,筑巢引凤关键有“好巢”,重视打牢基础、定实政策、做优环境;优化服务抓平台,重点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构筑投融资平台,建设政务服务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这些经验值得借鉴。转变干部作风难在密切联系群众尤其是服务群众上。近些年来,湘南三市在联系群众上动了很多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但在服务群众上都有“手长袖子短”的烦恼。如何解决好这个难题,桂阳县烟草产业基地的技术员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这个县年产烟草75万担,成为支柱产业。县里的同志介绍,烟草产业的发展,功在技术员从育苗、移栽、培管和晒烤等各个环节提供的全程服务。在老百姓心里,技术人员就是他们的“财神”,请技术员吃饭要排成长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果各级干部都像烟草技术员那样有“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何愁“转移”不兴、“转型”不成。
(作者系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