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解决跨域方案,今天全告诉你了
本文源自 公-众-号 IT老哥 的分享
IT老哥,一个在大厂做高级Java开发的程序员,每天分享技术干货文章
前言
在我们的日常编程工作中,
跨域
是我常见的问题。
跨域,是指浏览器不能执行其他网站的脚本。它是由浏览器的同源策略造成的,是浏览器对JavaScript实施的安全限制。
这里说明一下,无法跨域是浏览器对于用户安全的考虑,如果自己写个没有同源策略的浏览器,完全不用考虑跨域问题了。是浏览器的锅,对。
什么是跨域
当一个请求
url
的
协议、域名、端口
三者之间任意一个与当前页面url不同即为跨域
当前页面url |
被请求页面url |
是否跨域 |
原因 |
---|---|---|---|
http://www.test.com/ |
http://www.test.com/index.html |
否 |
同源(协议、域名、端口号相同) |
http://www.test.com/ |
https://www.test.com/index.html |
跨域 |
协议不同(http/https) |
http://www.test.com/ |
http://www.baidu.com/ |
跨域 |
主域名不同(test/baidu) |
http://www.test.com/ |
http://blog.test.com/ |
跨域 |
子域名不同(www/blog) |
http://www.test.com:8080/ |
http://www.test.com:7001/ |
跨域 |
端口号不同(8080/7001) |
跨域的解决方案
- jsonp :只支持 GET,不支持 POST 请求,不安全 XSS
- cors :需要后台配合进行相关的设置
- postMessage :配合使用 iframe,需要兼容 IE6、7、8、9
- document.domain :仅限于同一域名下的子域
- websocket :需要后台配合修改协议,不兼容,需要使用 http://socket.io
- proxy :使用代理去避开跨域请求,需要修改 nginx、apache 等的配置
同源策略
什么是
同源策略
,其作用是什么?
同源策略指的是:
协议
+
域名
+
端口
三者皆相同,可以视为在同一个域,否则为不同域。同源策略限制了从
同一个
源加载的
文档
或
脚本
如何与来自
另一个
源的资源进行交互。
作用是一个用于隔离潜在恶意文件的重要安全机制。
所限制的跨域交互包括:
- Cookie、LocalStorage、IndexdDB 等存储内容;
- DOM 节点;
- Ajax 请求;
Ajax 为什么不能跨域
Ajax 其实就是向
服务器
发送一个
GET
或
POST
请求,然后取得服务器响应结果,返回客户端。
Ajax 跨域请求,在服务器端不会有任何问题,只是服务端响应数据返回给浏览器的时候,浏览器根据响应头的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的值来判断是否有权限获取数据。
因此,服务端如果没有设置跨域字段设置,跨域是没有权限访问,数据被浏览器给拦截了。
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从客户端拿到返回的数据 ?
其实,在同源策略的基础上,选择性地为同源策略开放了一些后门。例如 img、script、style 等标签,都允许跨域引用资源。
所以,
JSONP 来了
。
JSONP 实现
JSONP
(JSON with Padding(填充))是 JSON 的一种“使用模式”,本质不是 Ajax 请求,是
script 标签
请求。
JSONP
请求本质上是利用了 “Ajax 请求会受到同源策略限制,而 script 标签请求不会” 这一点来绕过同源策略。
简单 JSONP 实现:
class Jsonp {
constructor(req) {
this.url = req.url;
this.callbackName = req.callbackName;
create() {
const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const url = `${this.url}?callback=${this.callbackName}`;
script.src = url;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script);
new Jsonp({
url: "http://127.0.0.1:8000/",
callbackName: "getMsg"
}).create();
function getMsg(data) {
data = JSON.parse(data);
console.log(`My name is ${data.name}, and ${data.age} years old.`);
}
服务端(Node):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querystring = require("querystring");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const url = req.url;
const query = querystring.parse(url.split("?")[1]);
const { callback } = query;
const data = {
name: "Yang Min",
age: "8"
res.end(`${callback}('${JSON.stringify(data)}')`);
server.listen(8000);
前端利用
http-server \-p 8001 .
,开启一个服务,然后 Node 也开启一个端口为 8000 的服务,运行:
My name is Yang Min, and 8 years old.
一个 JSONP 的步骤实质
客户端发送 script 请求,参数中带着处理返回数据的回调函数的名字 (通常是 callback),如请求 script 的 url 是:
http://127.0.0.1:8000/?callback=getMsg
服务端收到请求,以回调函数名和返回数据组成立即执行函数的字符串,比如:其中 callback 的值是客户端发来的回调函数的名字,假设回调函数的名字是 getMsg,返回脚本的内容就是:
getMsg("{name: 'Yang Min', age: '8'}");
客户端收到 JavaScript 脚本内容后,立即执行脚本,这样就实现了获取跨域服务器数据的目的。
很明显,由于 JSONP 技术本质上利用了 script 脚本请求,所以只能实现 GET 跨域请求,这也是 JSONP 跨域的最大限制。
由于 server 产生的响应为 json 数据的包装(故称之为 jsonp,即 json padding),形如:
getMsg("{name: 'Yang Min', age: '8'}")
JSONP 封装
客户端:
const jsonp = ({ url, params, callbackName }) => {
const generateURL = () => {
let dataStr = "";
for (let key in params) {
dataStr += `${key}=${params[key]}&`;
dataStr += `callback=${callbackName}`;
return `${url}?${dataStr}`;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初始化回调函数名称
callbackName =
callbackName ||
"cb" +
Math.random()
.toString()
.replace(".", "");
let scriptE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Ele.src = generateURL();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Ele);
// 绑定到 window 上,为了后面调用
window[callbackName] = data => {
resolve(data);
// script 执行完了,成为无用元素,需要清除
document.body.removeChild(scriptEle);
jsonp({
url: "http://127.0.0.1:8000/",
params: {
name: "Yang Min",
age: "8"
callbackName: "getData"
.then(data => JSON.parse(data))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name: "Yang Min", age: "8"}
});
Node 端: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querystring = require("querystring");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const url = req.url;
const query = querystring.parse(url.split("?")[1]);
const { name, age, callback } = query;
const data = {
name,
res.end(`${callback}('${JSON.stringify(data)}')`);
server.listen(8000);
jQuery 中的 JSONP
Node 部分不变,使用 jQuery(3.4.1) 如下:
function getAjaxData() {
$.ajax({
type: "get",
async: false,
url: "http://127.0.0.1:8000/",
dataType: "jsonp", //由 JSON 改为 JSONP
jsonp: "callback", //传递给请求处理程序或页面的,标识jsonp回调函数名(一般为:callback)
jsonpCallback: "getData", //callback的function名称,成功就会直接走 success 方法
success: function(data) {
data = JSON.parse(data);
console.log(`My name is ${data.name}, and ${data.age} years old.`);
error: function() {
console.log("Error");
getAjaxData();
使用延迟对象重新写下:
function getAjaxData() {
const def = $.ajax({
type: "get",
async: false,
url: "http://127.0.0.1:8000/",
dataType: "jsonp",
jsonp: "callback",
jsonpCallback: "getData"
.done(data => {
data = JSON.parse(data);
console.log(`My name is ${data.name}, and ${data.age} years old.`);
.fail(err => {
console.log(err);
}
JSONP 缺点
- 只支持 GET 请求
- 只支持跨域 HTTP 请求这种情况,不能解决不同域的两个页面之间如何进行 JavaScript 调用的问题
- 调用失败的时候不会返回各种 HTTP 状态码。
- 安全性,万一假如提供 JSONP 的服务存在页面注入漏洞,即它返回的 javascript 的内容被人控制的。
跨域资源共享 CORS
跨域资源共享(CORS) 是一种机制,它使用额外的 HTTP 头来告诉浏览器 让运行在一个 origin (domain) 上的 Web 应用被准许访问来自不同源服务器上的指定的资源。
允许在下列场景中使用跨域 HTTP 请求:
-
由
XMLHttpRequest
或Fetch
发起的跨域 HTTP 请求 -
Web 字体 (CSS 中通过
@font-face
使用跨域字体资源) -
WebGL
贴图 -
使用 drawImage 将 Images/video 画面绘制到
canvas
简单请求、非简单请求
浏览器将 CORS 请求分成两类: 简单请求 (simple request)和 非简单请求 (not-so-simple request)。
只要同时满足以下两大条件,就属于简单请求(不会触发 CORS 预检请求)。
-
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HEAD
、GET
、POST
- HTTP 的头信息不超出以下几种字段:
- Accept
- Accept-Language
- Content-Language
- Last-Event-ID
-
Content-Type(只限于三个值)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multipart/form-data
-
text/plain
-
凡是不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就属于非简单请求。
CORS 如何工作
首先,浏览器判断请求是简单请求还是复杂请求(非简单请求)。
如果是复杂请求,那么在进行真正的请求之前,浏览器会先使用 OPTIONS 方法发送一个
预检请求
(preflight request),OPTIONS 是
HTTP/1.1
协议中定义的方法,用以从服务器获取更多信息。
该方法不会对服务器资源产生影响,预检请求中同时携带了下面两个首部字段:
-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 这个字段表明了请求的方法; -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 这个字段表明了这个请求的 Headers; -
Origin
: 这个字段表明了请求发出的域。
服务端收到请求后,会以
Access-Control-* response headers
的形式对客户端进行回复:
-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能够被允许发出这个请求的域名,也可以使用*
来表明允许所有域名;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 用逗号分隔的被允许的请求方法的列表; -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 用逗号分隔的被允许的请求头部字段的列表; -
Access-Control-Max-Age
: 这个 预检请求能被缓存的最长时间 ,在缓存时间内,同一个请求不会再次发出预检请求。
简单请求
对于简单请求,浏览器直接发出 CORS 请求。具体来说,就是在头信息之中,自动增加一个 Origin 字段,用来说明请求来自哪个源。服务器拿到请求之后,在回应时对应地添加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字段,如果 Origin 不在这个字段的范围中,那么浏览器就会将响应拦截。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这个字段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允许发送 Cookie,对于跨域请求,浏览器对这个字段默认值设为 false,而如果需要拿到浏览器的 Cookie,需要添加这个响应头并设为 true, 并且在前端也需要设置
withCredentials
属性:
let xhr = new XMLHttpRequest();
xhr.withCredentials = true;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这个字段是给
XMLHttpRequest
对象赋能,让它不仅可以拿到基本的 6 个响应头字段(包括
Cache-Control、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Expires、Last-Modified和Pragma
), 还能拿到这个字段声明的响应头字段。比如这样设置: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aaa
那么在前端可以通过
XMLHttpRequest.getResponseHeader('aaa')
拿到 aaa 这个字段的值。
举个栗子
比如下面开启一个端口为 8001 的服务,去请求端口为 8000 的数据:
const url = "http://127.0.0.1:8000";
const data = { username: "example" };
const myHeaders = new Headers({
"Content-Type": "text/plain"
fetch(url, {
method: "POST",
headers: myHeaders,
body: JSON.stringify(data),
mode: "cors"
.then(res => res.json())
.then(res => {
console.log(JSON.parse(res.postData)); //{username: "example"}
});
端口为 8000 的服务端设置:
const http = require("http");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req, res) => {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plain",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let resData = {};
let postData = [];
req.on("data", chunk => {
postData.push(chunk);
req.on("end", () => {
resData.postData = Buffer.concat(postData).toString();
res.end(JSON.stringify(resData));
server.listen(8000);
非简单请求
非简单请求相对而言会有些不同,体现在两个方面: 预检请求 和 响应字段 。
预检请求
比如使用 PUT 请求方法:
const url = "http://127.0.0.1:8000";
const data = { username: "example" };
const myHeaders = new Headers({
"X-Custom-Header": "xxx"
fetch(url, {
method: "PUT", // 改成 PUT
headers: myHeaders,
body: JSON.stringify(data),
mode: "cors"
.then(res => res.json())
.then(res => {
console.log(JSON.parse(res.postData)); //{username: "example"}
});
Node 部分:
res.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 "text/json",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UT, POST, GE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Access-Control-Max-Age": 2000,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
当这段代码执行后,首先会发送 预检请求 。这个预检请求的请求行和请求体是下面这个格式:
OPTIONS / HTTP/1.1
Host: 127.0.0.1:8000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PUT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x-custom-header
Origin: http://127.0.0.1:8001
预检请求的方法是
OPTIONS
,同时会加上 Origin 源地址和 Host 目标地址,这很简单。同时也会加上两个关键的字段:
-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 列出 CORS 请求用到哪个 HTTP 方法 -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指定 CORS 请求将要加上什么请求头
这是预检请求。接下来是 响应字段 。
响应字段
响应字段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于 预检请求的响应 ,一部分是对于 CORS 请求的响应 。
预检请求的响应 :
HTTP/1.1 200 OK
Content-Type: text/json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PUT, POST, GET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X-Custom-Header
Access-Control-Max-Age: 2000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 true
Date: Fri, 27 Mar 2020 08:16:58 GMT
Connection: keep-alive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在预检请求的响应返回后,如果请求不满足响应头的条件,则触发
XMLHttpRequest
的
onerror
方法,当然后面真正的 CORS 请求也不会发出去了。
CORS 请求的响应
:现在它和简单请求的情况是一样的。浏览器自动加上 Origin 字段,服务端响应头返回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在设置的
Access-Control-Max-Age: 2000
里是不会再次发送预检请求的,除非时间过期。
Nginx Proxy方案
Nginx 是一种高性能的反向代理服务器,可以用来轻松解决跨域问题。
反向代理拿到客户端的请求,将请求转发给其他的服务器,主要的场景是维持服务器集群的负载均衡,换句话说,反向代理帮其它的服务器拿到请求,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服务器,将请求转交给它。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client.com;
location /api {
proxy_pass server.com;
}
Nginx 相当于起了一个跳板机,这个跳板机的域名也是
client.com
,让客户端首先访问
client.com/api
,这当然没有跨域,然后 Nginx 服务器作为反向代理,将请求转发给
server.com
,当响应返回时又将响应给到客户端,这就完成整个跨域请求的过程。
websocket方案
客户端发送信息给服务端,如果想实现客户端向客户端通信,只能通过 Client A -> Server -> Client B。
WebSocket 最大特点就是,服务器可以主动向客户端推送信息,客户端也可以主动向服务器发送信息,是真正的双向平等对话,属于服务器推送技术的一种。
特点:
- 建立在 TCP 协议之上,服务器端的实现比较容易。
- 与 HTTP 协议有着良好的兼容性。默认端口也是 80 和 443,并且握手阶段采用 HTTP 协议,因此握手时不容易屏蔽,能通过各种 HTTP 代理服务器。
- 数据格式比较轻量,性能开销小,通信高效。
- 可以发送文本,也可以发送二进制数据。
- 没有同源限制,客户端可以与任意服务器通信。
- 协议标识符是 ws(如果加密,则为 wss),服务器网址就是 URL。
客户端我们使用
http-server \-p 8001 ./
开启一个服务访问前端内容:
const socket = new WebSocket("ws://localhost:8080");
socket.addEventListener("open",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Connection open ...");
socket.send("Hello Server!");
socket.addEventListener("message",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Message from server: ", event.data);
socket.close();
socket.addEventListener("close",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Connection closed.");
});
服务端使用 Node 开启一个 websocket 服务:
// 服务端
const WebSocket = require("ws");
const wss = new WebSocket.Server({ port: 8080 });
wss.on("connection", function connection(ws) {
ws.on("message", function incoming(message) {
console.log("received: %s", message);
ws.send("something");
});
客户端输出:
Connection open ...
Message from server: something
Connection closed.
服务端输出:
received: Hello Server!
document.domain方案
常用于处理 iframe 下跨域请求 DOM 资源(如提交表单等),该方式只能用于二级域名相同的情况下,比如
a.test.com
和
b.test.com
适用于该方式。
只需要给页面添加
document.domain = 'test.com'
表示二级域名都相同就可以实现跨域。
如下:访问
http://test.com:8001/a.html
,如果不设置
document.domain = "test.com";
,去访问
http://www.test.com:8001/b.html
DOM 资源,就会被阻断。
注:可添加 host:
127.0.0.1 test.com
,方便测试。
a.html:
<body>
<h1>Hi, this is A html.</h1>
<iframe
id="frame"
src="http://www.test.com:8001/b.html"
frameborder="0"
onload="load()"
></iframe>
<script>
document.domain = "test.com"; //设置domain
function load() {
let fram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rame");
console.log(frame.contentWindow.data); // This is b html content.
</script>
</body>
b.html:
<body>
<h1>Hi, this is B html.</h1>
<script>
document.domain = "test.com"; //设置domain
var data = "This is b html content.";
</script>
</body>
postMessage方案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获取嵌入页面中的第三方页面数据。一个页面发送消息,另一个页面判断来源并接收消息
// 发送消息端
window.parent.postMessage("message", "http://test.com");
// 接收消息端
var mc = new MessageChannel();
mc.addEventListener("message", event => {
var origin = event.origin || event.originalEvent.origin;
if (origin === "http://test.com") {
console.log("验证通过");
});
举个栗子:发送方 a.html,端口号为 8000:
<body>
<h1>Hi, this is A html.</h1>
<iframe
id="frame"
src="http://127.0.0.1:8001/b.html"
frameborder="0"
onload="load()"
></iframe>
<script>
function load() {
let fram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frame");
frame.contentWindow.postMessage("我很帅", "http://127.0.0.1:8001");
window.onmessage = function(event) {
console.log("From b.html data: ", event.data);
</script>
</body>
接收方 b.html,端口号为 8001:
<body>
<h1>Hi, this is B html.</h1>
<script>
window.onmessage = function(event) {
var origin = event.origin || event.originalEvent.origin;
if (origin === "http://127.0.0.1:8000") {
console.log("From a.html data: ", event.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