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现存的老先生们的吟诵称之为“传统吟诵”,或者“方言文读吟诵”。
传统吟诵都是使用当地的方言文读语音系统的,不是方言土语,而是方言中的雅言,可以理解为近现代时期当地的官话。
目前全国和海外仅存的会吟诵的老先生,应该在数千人的规模。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90岁以上。他们分散在各地民间,其中有文化名人,也有退休工人、农民。他们读过私塾,或者有家传,所以会吟诵。读私塾的时长一般都是数年,甚至有不足一年的。采录到读私塾最长的一位老先生是湖南益阳的百岁老人,读过15年私塾。这个文化程度在古代基本相当于童生,还未到秀才。因为现存的老先生都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读的私塾,那个时代已经没有完整的私塾了。
首都师范大学徐健顺吟诵工作团队自2004年开始搜集吟诵、采录老先生,并发动和培训了全国很多志愿者共同参与抢救性采录吟诵的工作。2010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赵敏俐教授)。2016年结项。迄今为止,共采录和搜集了1100多位老先生的吟诵音视频和相关资料。2021年,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由现代出版社出版了其中400位老先生的采访文字实录《中华吟诵田野调查研究》。更多的采访实录和音视频将于今后陆续出版。
目前全国各省除个别边远省区之外,几乎都有会吟诵的老先生。海外也有一些会吟诵的华人,比如在马来西亚、越南等。韩国和日本也有汉诗文吟诵的传承。中国台湾也有很多吟诵的传承。吟诵是可以把汉文化圈团结在一起的一项文化活动。曾经举行过三届的“中华吟诵周”就是韩国、日本、台湾和东南亚、欧美多地区爱好中华文化人士的盛会。
目前采录得到的吟诵,其水平参差不齐。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先生其吟诵也相对更规范。但由于大多数老先生的私塾学习时间较短,所以吟诵大多数以蒙学、近体诗为主。古体诗、古文、骈文、八股文的吟诵相对较少。但是现存的吟诵还是能够为我们勾勒出古代汉诗文吟诵的概貌。
采录老先生的吟诵,不仅让我们听到传统的声音,感受传统吟诵的韵味,而且很多传统吟诵所透露出的作品理解,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老先生面对面,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人的那种温柔敦厚又刚正不阿的气象,对于采录人员来说是难得的受教育机会。
传统吟诵亟待抢救!现存的老先生们的吟诵,是我们能够直接听到的古诗文的最后声音了!而且每天都在消逝!采录吟诵是一项专业的学术活动,需要遵守《中华吟诵采录规范》的要求,由3人小组配合进行。但是目前采录缺乏经费支持,只能依靠志愿者的热情和自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