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原标题:韩信拥有帝王命格,却死于妇人之手,司马光:另有缘由!

韩信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家,世有“兵仙”之称,并被评为汉初三杰,兵家四圣,还留下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垓下之围”等众多典故。

韩信一生命运坎坷,功勋卓著,他为刘邦的汉室基业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汉室江山。刘邦集团成员也对韩信十分的推崇,刘邦更是亲自说过:“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并在功成之后将韩信封为了淮阴侯。

这样一位功成名就,饱受赞誉的淮阴侯,却成为了被刘邦杀死的第一位大人物,死后更是被诛灭了三族,世人无不叹息,更有人说,如果韩信当初选择了另一条道路,那么三国的故事就能够提前上演了。

但是司马光却在资治通鉴中评价说:韩信你本来可以像周公,姜太公一样成为绝世猛人,遗留青史,最后却被杀害,更是被诛灭三族,一个字就是:该!,司马光为什么这么说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早年经历坎坷,知恩必定报答

韩信早年生活并不顺利,布衣出身,在家乡里一事无成,做官,做吏都做不成,到别人家混饭吃,还被女主人嫌弃,更是被一个屠户家的年轻人逼迫,从胯下钻了下去,遭受了胯下之辱。韩信早年饱尝世间的人情冷暖,因此如果别人帮助了他的话,他就十分的感恩。有一次在路上,一位老大娘给了饥肠辘辘的韩信一顿饭,让他洗了澡,韩信十分的感恩,并承诺以后一定会好好的报答。

当韩信决心做出一番事业之后,他首先投到了项羽的麾下,但是一直默默无闻,给项羽提建议,项羽也不采纳,韩信就离开了,转投刘邦的麾下,虽然一开始也是不受重视,甚至一度想过离开,但是遇到了萧何这个贵人,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刘邦集团留下了一位大将。

有了萧何的背书,刘邦也对韩信重视起来了,韩信也对此十分的感恩。

韩信说过:刘邦给我衣服穿,给我饭吃,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怎么能够不报答。于是韩信竭尽所能,在秦末汉初的大舞台上肆意挥洒,打下了三秦之地,之后更是依次攻下了魏国,代国,赵国,齐国,为刘邦打下了后世大半的基业。

功勋卓著,名扬天下,渐起龌龊心思

韩信虽然在军事方面横绝当代,无人能敌,但是毕竟是市井出身,缺乏政治敏感度,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位大将对于主公来说并不全是好事,对刘邦抱有天真的信任,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功劳,刘邦一定不会亏待自己的。另一方面,没有转换思想,以君臣的方式相处,而是天真地以为作为一同打江山的人,你好了我也要有点好处,看着江山就要打下来了就要开始给自己谋划利益了。

韩信在平地齐国之后,就发信给刘邦,说齐国这个地方反复无常,需要一个代理王来治理,不如把我封为齐王吧,刘邦当时正被刘邦围在荥阳,看到此信不禁破口大骂,这不是在威胁我嘛,但是没办法只好封了韩信为齐王,但是刘邦对韩信的不满更加严重了。

待到垓下之围,要奠定胜局的关键一战时,韩信又不动了,还联合了彭越,不听从指挥。没办法刘邦只好划了很大的地盘给他们两个作为他们的封地。垓下之战之后,刘邦自然要算总账。

反又不反,左右横跳,终被枭首而亡

前文说过,韩信此人市井出身,有一些优柔寡断,在政治上还很天真。在反与不反之间左右横跳,自身又处于功高震主的不利地位,最终他被杀可以说是必然的。后世分析,韩信最好的出路就是自立为王与项羽,刘邦三足鼎立,成就自己的一番大事业,但是他屡屡错失好机会,最后被枭首而死,还被株连三族。

韩信有很多举兵谋反的好机会,比如在平定齐地之后,项羽认识到了韩信的重要性,派谋士劝说韩信反出大汉,和楚国一起三分天下,但是遭到了韩信的严词拒绝,并说:项羽你当初轻视我,而刘邦对我委以重任,我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刘邦,我一辈子都不会背叛汉朝。韩信信誓旦旦,但殊不知自己的齐王身份已经惹恼了刘邦。

项羽派人劝说失败后,齐人蒯通又前去劝说:我精通相面之术,韩信你要有血光之灾,这就应在了韩信你现在功高震主,刘邦一定会杀掉你以绝后患的,不如趁早自立,以绝后患,但是韩信还是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劳苦功高的,刘邦一定不会为难自己。殊不知他早已经上了刘邦的必杀名单了。

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是收留敌军将领钟离昧,因为这件事刘邦甚至想直接进攻韩信,虽然最后钟离昧自杀,事件平息了下来,但是韩信也被从齐王贬成了淮阴侯,收缴了兵权,剪除韩信党羽的力量,将韩信囚禁在身边,这时候韩信即便想反也没有力量了。

刘邦最终还是没有放过韩信,即便韩信最后醒悟,想利用陈豨搏一把,篡夺陈豨反叛,然后自己响应最终夺取天下,最终还是失败了,被轻易地镇压,最后被骗入宫中杀害,还被株连了三族。韩信到死还在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自立为王。

笔者认为韩信被杀这件事既有功高震主,帝王无情的一方面原因,也有他自身的一些因素,就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所揭露的那样:韩信本身的优柔寡断,政治上的天真,军事上不断的左右横跳都注定了韩信这个人的悲剧结尾。以史为鉴,告诫我们切不可妄图脚踏两只船,想要得到两方面的好处,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鸡飞蛋打,什么也得不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