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链接
link管理
链接快照平台
  • 输入网页链接,自动生成快照
  • 标签化管理网页链接
2021-09-02 来源:《光明日报》 收藏

开学日,满怀期待一个新的开始。

实施中小学生“休息令”,保障学生睡眠时间;课后服务全覆盖;推行教师轮岗制;义务教育学校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不允许分重点班、实验班……9月1日,“双减”政策之下的第一个开学日,各地中小学迎来了令人期待的新学期。为此,记者走访北京、上海等地的多所中小学,看校园课后服务如何开展,孩子们是否乐在其中。

防疫工作有条不紊,戴口罩,体温检测,依然如故。但也有很多新鲜事:穿越童趣满满的“鲨鱼门”,进入校园甬道上的游戏体验区,来到欢乐的海洋:在涂鸦墙留下自己的色彩与期待、领取老师们准备的开学礼、到游乐区参加游戏,在拍照区拍照留下珍贵回忆……“今天好开心呀,感觉学校像个游乐园。”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一年级三班学生张英乔说,“袋鼠跳、踩高跷,我最喜欢的是水泡泡游戏,把手甩起来飞起一个大泡泡,还有开学典礼颜色蹲,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蹲下去再起来,太好玩了。认识了新老师,还交到了新朋友。”

课表:上学、放学时间延迟

早上8时5分,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北校区门口,孩子们在老师组织下顺序进入校园。往日,在这个时间段,孩子们都已经坐在教室开始上课了。

一位小名叫佳佳的小朋友穿着校服、背着书包准时来到学校。她高兴地说:“今天早上我是自己睡醒的,没有让爸爸妈妈叫我。”

不少家长晒出孩子的课表。新学期,上学时间变了: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时20分,中学一般不早于8时。放学时间也有了调整:课后服务全覆盖,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

网友“带嘟儿旅行”是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他晒出的课表显示:学校15时15分到16时30分为“课后服务”,16时30分到17时30分为“学校托管”。作为校园足球特色校,9月1日、2日下午,学校操场会举行足球队队员的选拔活动,号召学生们广泛参与,为“活力少年足球队”增添新血液。

从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到下午五点半接,9个小时的“神兽回笼”让家长们长舒一口气:不出校门,就能参加丰富多彩的兴趣班、社团活动,非常贴心。

送完孩子,家长刘依看一下表,才八点多。周边还有不少小学生的身影。“八点二十之前不上课”的政策,让家长和孩子的上学路不再心急火燎,淡定许多。早上出门,一路畅通,着实有些意外。刘依曾经把早高峰开车送娃之路称为“乘风破浪”——路上必须开着导航,高度注意,随时挑选最快路线。否则一个不小心,那可是“堵”上心头,追悔莫及。而今天早上,她感觉“这幸福来得真是太突然了”。

课后:推行“5+2”模式

2021年8月统计的数据显示,上海已实现100%公、民办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总数达到67.6万人,约占上海全市小学生在校生数的78%。今年9月新学期课后服务升级后,惠及学生的比例将更高,不仅有小学生,还延伸至初中。

新学期开始,按照坚持“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原则,上海的义务教育课后服务从公、民办小学全覆盖向初中学段全面延伸。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还可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习班。

在上海市静安区,记者看到,各校实行“三段式一贯通”的课后服务。以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例,学校课后的第一时段是“学习时刻”,即作业辅导课,总目标是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达成轻负担、增效值。老师在课堂给学生答疑解惑,科学辅优补差,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任务,让参加的学生基本能认真完成当天的课后作业。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自主时刻”为社团活动,由本校教职工和外聘专业人士开设艺术、科普、健身、生活等九大类60多门社团活动课。第三时段“温馨时刻”,即晚托服务,学生们在外聘看护老师的组织下参与各类休闲活动,可以阅读交流,可以动手制作,也可以参加游戏,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

这一举措,让不少家长拍手叫好。“以前放学时间太早,下午三四点钟就要去接孩子,对双职工家庭真是不小的挑战。现在我家孩子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到下午五点半,作业基本都能在学校写完,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参加延迟到晚上六点的托管,省了不少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教学:实施作业质量提升工程

新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推动日常教学回归课堂,回归“零起点”,回归教育规律和知识规律,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面对加强作业设计指导,不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不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新要求。北京不少区县都有自己的设计安排。

北京朝阳区持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科思维培养,优化作业设计和批改,力争做到小学生作业不出校门,初中生作业大部分在校内完成。北京西城区实施作业质量提升工程,以作业研究与管理优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区教育研修学院、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作用,将作业设计、布置、指导、反馈、应用及管理机制纳入研究领域,切实提升作业管理水平。

“我们会全面推动学习全过程的研究,将作业研究作为其中一环,坚持做到作业设计‘三多’——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设计挑战性任务,让作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多设计长时段作业,让作业完成周期更有弹性;多提供可选择的作业,中高年级根据分层分类的学习现状,让作业菜单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北京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曹君告诉记者。

作业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相当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处方”。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认真预防各学科作业无序叠加带来的负担问题,形成作业管理的“一标准、一清单、一公示、三评价”有效机制,使每位教师明晰各项作业之间的关联以及相关标准,将“不用手机留作业、不让家长批改作业”等要求具体落地。

上海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达成“学校尽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服务目标,上海的中小学正在积极探索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建立培育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创建“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生态。不止如此,新学期,上海中小学还将继续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工作,建设高质量的作业体系。疫情中探索建立的上海“空中课堂”平台也将在9月10日迎来升级版,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悉,上海中小学还将加快推进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推进落实全员导师制中小学重点年级全覆盖。

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一个不少

如何适应新学期的新变化,如何在变化中实现新的成长进步,这不但是家长和同学的期待,更是学校、老师的努力方向。

在一些学校的课表上,体育锻炼、劳动实践或全校大扫除特别醒目。

“我们将课后服务定位为儿童自我发展时段,总时长延长至两个半小时。”曹君告诉记者,增加的半小时固定为体育运动时间,实现在校学生不论是否有体育课,每天户外运动1小时。身心舒展、健康第一是减负的重要目的。

再就是突出劳动教育。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各年级开展值日、大扫除、垃圾分类、校园美化等校内劳动,让学生出力流汗,动手实践,培养他们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报记者靳晓燕、任鹏、颜维琦、刘博超、周世祥、陈鹏、杜冰、姚晓丹)

(责任编辑:俞曼悦)